假定作弊 讓遠火發射車妥善率作弊當成100% 還得協調好 全體同時齊射,還不算上CEP/風向影響,200多枚同時齊射 也只能影響11平方公里的面積的驚人威力。

看到後續討論熱烈,小弟把之前本版高手的分析/其他論壇的技術分析 在此整匯貼上 當作後續補充/掃盲
(不過有人故意把低飛彈道的火箭彈 當作高速彈道飛彈的特性來模擬, 這種張冠李戴/美工刀當關刀的超現實腦補,小弟就不奉陪了)
=====================================================================================
美國蘭德智庫曾經有一份報告叫做『彈道與巡弋飛彈攻擊下機場的脆弱性』,裡面有一段頗有趣
(彈道飛彈的攻擊常常沒有什麼效果)
因為CEP誤差太大,彈道飛彈的攻擊常常沒有什麼決定性/改變戰局的效果
報告中假定的M9數據:
M9單一彈頭 CEP:
656呎,殺傷半徑206呎, 價格90萬
M9子母彈頭 CEP:
656呎, 殺傷半徑862呎 ,價格一百萬
不過整篇報告沒有提到跑道的攻擊 ,因為它著重的是飛彈可以用少量成本,換掉美國的昂貴戰機 ,所以對飛彈換混凝土跑道的生意沒什麼興趣
~~~~~~~~~~~~~~~~~~~~~~~~~~~~~~~~~
(GPS可以改善CEP誤差)
但對彈道飛彈而言,GPS能提供的精確度並沒有那麼直接。
1.引擎切斷時間
因為老式的彈道飛彈(例如飛毛腿)的精確度,受到引擎切斷時間及再入彈道的氣動力影響。GPS可以提供精確的引擎切斷的時間點,但如果引擎切斷設計不良,則還是不能準確地切斷動力。
2.飛彈的風偏影響非常大
其次是重返彈道的風偏影響,因為高空的陣風強度遠高於地表,故會給飛彈帶來可怕的誤差。
所以飛彈在發射前,往往要搭配氣象單位對敵境上空,進行氣象狀態偵測,超過一定風速時是無法發射的。故彈道飛彈其實並不是那麼Plug And Play的武器,受天候的影響程度甚至不亞於有人戰機,以上綜合氣象專家大俠以及某特別資料來源
所以像飛雲飛彈之類的老式彈道飛彈,精確度即使有GPS改良,其成長也不超過20%(也就是說誤差最小為600公尺),而中共M-9飛彈之類先進彈道飛彈(也就是有末彈道修正能力),誤差則可藉GPS降低70%(也就是150-200公尺間),這是根據其GPS使用的是SPS C/A 或是DGPS來決定
~~~~~~~~~~~~~~~~~~~~~~~~~~~~~~~~~
(破壞戰機所需的導彈數量)
而一枚M9或M18(M9的增程型)究竟可以給機場帶來怎樣的破壞呢?
假設飛彈彈頭攜帶了825枚次彈頭,則其破壞直徑可以達到900呎/274公尺
標準露天擺放:
當機場戰機依據美軍標準露天擺放方式,每枚導彈(攜帶次彈頭),其破壞區域可以炸掉96架F-15
不過如果是單一彈頭的話, 只能炸掉6架F-15(當然 這些是假設露天排列得還滿緊密的情況下)
間隔增大露天擺放:
戰機的露天間隔增大為60公尺,需要13枚子彈頭才可以炸一架飛機;當露天間隔增大到450公尺時 ,就需要55枚子彈頭才可以炸一架飛機
超級機堡停放:
以沙漠風暴中伊拉克與沙烏地那種超級機堡為例,一個『洞』的造價約為四百萬美金(1億2千萬NT),但美國空軍不可能有那麼多固定機堡
機動式的輕便機堡停放:
輕便機堡可以抵禦子彈頭的攻擊, 但是單一彈頭的近炸就無法抵擋.
假設機場為達蘭機場,駐守戰機總數為72架, 對方以M9飛彈攻擊,究竟需要多少枚飛彈可以炸光一個機場的飛機?
當沒有任何掩體-且攻擊飛彈使用群子彈頭時:20-30枚
當使用輕便掩體 -掩體可以承受單一彈頭50呎近炸時:3000枚
當使用輕便掩體 -掩體可以承受單一彈頭100呎近炸時:1000枚
~~~~~~~~~~~~~~~~~~~~~~
摧毀需求
~~~~~~~~~~~~~~~~~~~~~~
1.炸抗炸機堡:
台灣空軍的抗炸機堡(還是那種有弊端的)﹐需要2000磅(908公斤)重的雷射導引炸彈﹐在精度CEP=2米的誤差下﹐才能摧毀
M9﹐M11的載彈重只有500公斤﹐CEP頂多150米﹐狗運好﹐就算CEP=50米﹐還是無法想像要怎麼打﹗
2.炸普通的雷達:
要炸毀一個普通的雷達天線(無護罩者)﹐飛彈彈頭至少要有900公斤﹐精度CEP為150米﹐有護罩者就不只此數了﹗
雷達被炸了﹐備用的機動雷達50分鐘後就架好了
彈道飛彈的極高動能有強大的破壞力,但並不就是可以跟反跑道劃上等號。
因為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個飛彈只有一個坑而已,但跑道那麼長,不會因為一個坑就停用。
而且彈道飛彈的高速特性 無法在跑道上打出橢圓形的彈坑, 而是類似手術刀劃過去一痕
在可以使用核武的時候,彈道飛彈會在觸地或鑽地後再引爆核彈頭,好讓震波沿著地面散佈,破壞最大面積的混凝土。但在不能使用核彈的時候,就只能以子母彈增加破壞的面積。
子母彈械這種要依賴風向/載具切入目標位置來控制灑佈範圍的彈種,大部分都是由具備精密導引次音速的載具(萬箭彈之類的半巡航導彈)來攜帶/灑佈
(短距離可以用火箭攜帶,代價是灑佈範圍可能會大部分落在非目標的區域),用6倍音速下墜的SRBM來灑佈子母彈械那個效果只會是悲劇(光是SRBM高速下墜時產生的風阻就會讓灑佈的子母彈可能飄到目標10多KM以外的區域........
目前還沒有超音速群子彈頭均勻放出的技術,
甚至連僅僅是穿音速 群子彈都會呈現嚴重的不規律分佈,比方離心灑出法,使得群子彈頭集中在CEP邊緣成一圈,而中間通通都空的情況......所以現在講究精密導向的玩法,大部份都是用單一或很少量彈頭,
因為不需要讓彈頭射出機制嚴重干擾彈頭準確度,除非你要用那種導向系統比飛彈還貴的ICBM導向平台......
東風SRBM其實與衛士火箭這種長程火箭彈除了慣導的價位以外,造價都差不了多少......
50m這種CEP,衛士火箭想打加固彈藥庫/雷達站這種小目標 只能靠運氣, 雷射導向,真正射程大概10km這幾種方式達成,雷達地貌掃描對高速系統甚至還沒辦法做到這種CEP......除非想賭運氣,否則不要期待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