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陸軍航空第602旅繼日前完成UH-60M黑鷹直升機突擊作戰隊編成之後,最近又舉行OH-58D戰搜直升機作戰隊編成典禮,軍方官員今天說,陸航602旅已先後完成攻擊、突擊與戰搜作戰隊,3種型態的作戰隊到位之後,航空旅已具有獨立作戰能量,將整個航空旅的戰力提升到新的階段。”
在下的意見是:OH-58D的最大運用價值,
應該是擔任戰事初起,
本島四周遭受 自近岸以至於灘岸攻擊時,
搭載火力觀測與協調 前進觀測官,
擔任軍砲兵,長程雷霆火箭,與其它長程火力
或二線支援部隊的前線觀測任務。
這或許是能發揚這類輕型直昇機的 最大價值。
也因此,
不宜在成軍後,仍然維持集中於一處營區放列;
似乎應即刻向全島四周濱海地區打散
選擇周遭 適當距離之高地,進行佈署;
並 盡快與軍砲兵等完成火協觀測確切通聯與操演。
至於該等直昇機之日常值勤,仍應由國防部協調其他部會,擇適當位置,整合派出所,小營區,小高地,
打造 新型建築屋頂停機坪;
例如
新豐射擊場,苗栗羊寮小高地,鐵鉆山,
岡山漯底山舊營區,台東猴子山,花蓮美崙等
似乎均屬適合地點。
讓AH-64E變成集超越AH-1W的火力/OH-58D觀測能力於一身的大殺器~
( 中共最新銳的武直十 不管在性能/火力/航電上 全都還遜於我國服役超過20年的AH-1W,更別提要看到AH-64E的尾車燈,中國曾提供巴鐵免費的武直十試用 結果巴鐵實際使用武直十後 果斷改向美國購買AH-1Z))
而且一架次AH-64E 可以抵上 AH-1W+OH-58D 2~3架次的組合
搭配可全天候偵測的長弓毫米波雷達,獨立搜敵/殲敵~
AH-64E不管在人員效率/後勤上 都有優勢~
======================================================
轉自軍武狂人夢的 舊式AH-64D資訊:
在可程式化信號處理器(PSP)的支援下,長弓雷達每次能在機身前方5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標定其中1024個目標,並將其中128個空中、地面目標 (軟體升級後可提升為256個)初步分成五大類(係依照雷達回波特徵判斷其是否有轉動的輪子、移動軌跡與速度等參數):履帶地面車輛、輪型地面車輛、防空 單位(ADU)、空中高速定翼機以及空中旋翼機,並為每個目標賦予代碼、威脅程度以及建議的攻擊模式,這些資訊都會顯示在前、後座的多功能顯示器上 ,並自動標出其中16個評估後威脅程度最高的目標。長弓射控雷達可同時導控豪米波雷達導引的地獄火飛彈攻擊十六個最具威脅的目標,或選擇將目標的各種數位參數如時間、方位、速度與相對位置等,經由資料鍊傳送給其他友軍火力投射平台與指揮單位。
長弓射控雷達具有三種基本操作模式,分別是對地(GTM)、對空(ATM)以及地貌測繪(TPM)等三種模式。在 GTM模式下,長弓雷達會對機身縱軸兩側各135度的扇面(合計270度)進行掃瞄,波束移動速率為90度/6秒,因此對搜索範圍內的目標更新週期為18秒,每次掃瞄最多能同時標定128個不同目標 (軟體升級後提升為256個);此外,長弓雷達也能選擇對45、30甚至15度的扇面進行密集掃瞄,以增加特定區域的資料更新速率,或者減少雷達波的洩漏範圍 。根據英國陸軍WAH-64的戰場操作經驗,長弓雷達在使用GTM模式時,解析度足以分辨敵方步兵使用的重型機槍,更能有效對付空軍戰機無法處理的小型目標,在掩護友軍地面部隊時格外管用。在ATM掃瞄模式下,長弓雷達將以脈衝都卜勒模式進行每10秒360度的全方位搜索,同樣亦可將範圍縮減為180、90或30度進行密集掃瞄;此模式不僅能掌握周遭的固定翼機,也能精確標定速度慢得多的旋翼機。由於操作性質迥異,長弓雷達無法同時進行對空與對地兩種模式,需由長機、僚機分配各自的掃瞄工作。TPM模式則是因應美國陸軍在惡劣天候下進行地貌飛行(NOE)的需求,用於隨時偵測航道前方的地貌,並計算所有障礙物的高度,一旦有碰撞危險便自動 發出障礙物警告,提醒飛行員進行閃避動作。在地貌模式下,長弓雷達將視AH-64D的飛行速度自動切換掃瞄範圍,以取得合理的資料更新速率(飛行速度越高時,就需要更快的目標更新速率,以免來不及閃避地物 而一頭撞上去)。當飛行速度低於50節(92.6km/hr)時,掃瞄範圍為前方180度扇面(機身縱軸左右各90度);速度高於50節時,便自動將掃瞄範圍降至前方兩側各45度(合計90度)。地貌測繪模式所得的地形影像有二種顯示模式,第一種是將前方0.1~2.5km的雷達地貌影像投射在多功能顯示器上,第二種則是將影像投射在飛行員的頭盔顯示器上,並與PNVS獲得的影像進行重合處理。
為了降低敵方電子支援裝置(ESM)察覺的可能,長弓雷達採用展頻等低截獲率技術(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以較多低功率的射頻取代高峰值的能量(例如其固態發射機的功率只有16W),大幅降低敵方ESM從背景雜訊中直接察覺長弓雷達主波瓣的機會 ;而為了讓雷達能分辨出本身的低功率峰值回波,長弓的雷達波也採用特別的編碼技術。由於長弓雷達波長/孔徑比極低,又採用相位陣列技術,所以 能聚焦出非常集中的筆狀波束,不僅解析度高,且旁波瓣極低,使得敵方ESM難以偵測。其實先天上,由於傳統ESM主要都是針對大波長雷達,截收頻率最多只到18~20GHz,想要截收長弓雷達35GHz的波段本來就難上加難。此外,長弓雷達也能在瞬間掃瞄後立刻停機,將掃瞄中獲得的目標資訊儲存在記憶體中,並搭配GPS分析資料,在減低被發現的機率時同樣讓飛行員立即掌握戰場情況。
雖然長弓射控雷達有諸多明顯的優勢,但也並非處處完美毫無限制:首先,雖然長弓雷達具有低截獲技術以及瞬間掃瞄/凍結模式,但終究還是一種主動式感測器,在未來充斥各式高科技電子戰裝置的戰場環境裡,難保不被敵方察覺與標定,這對講求行蹤隱密的攻擊直昇機而言是相當不利的。此外,在一些敵我混亂的場合如兩棲登陸的灘頭等,誤擊的顧慮較大,仍需要在較近的距離內以光電偵搜系統進行確認 。
總之,長弓雷達系統能提供以往直昇機用光電式被動感測裝置所不具備的360度全方位戰場環境監控能力以及讓後者望塵莫及的多目標接戰能力 ,並將目標搜獲-瞄準標定的時間大幅縮短70%;搭配資料鏈之後,長弓雷達更能提供戰場指揮官許多有用的戰場即時資訊,大幅增加美國陸軍對戰場的掌握情況以及勝算。拜長弓雷達之賜,AH-64D能在數秒之內完成半徑8km的全方位搜索,換做是其他只配備光電偵蒐系統的攻擊直昇機,要完成同等級的完整搜索至少需要一小時,而且不能保證已經掃瞄的區域在這一小時內有沒有變化。 此外,長弓雷達在雲、雨、霧乃至於惡劣天候中的表現,要遠遠優於光電偵蒐系統(光電系統在雲霧水氣較多的環境下,有效距離下降得十分劇烈),使擁有長弓雷達的AH-64D的全天候戰力勝過別人一籌。
在長弓射控雷達的導引/控制下,一架AH-64D能同時將滿載的16發AGM-114L豪米波地獄火飛彈通通射出,一口氣接戰十六個地面目標;反觀以往的雷射導引地獄火飛彈則是需要在多個友軍照射單位的緊密協調下,才可能發揮同時接戰16個目標的能力。
就極適合上述構想;
依各地區地理性質,分別與地區派出所
或其他海巡治安機關共同整建。
還能達到集中人力,互相守望,共同防衛效果。
照片取材自Google公開資訊,
非在下前往盜攝,請鑑察。

cche1079 wrote:
別忘了國軍的AH-64E...(恕刪)

這是無人機用的天燕90輕型中近程格鬥導彈,彈長1862mm,彈徑90mm。最大射程6000米。
最大飛行過載系數20G。最大攻擊時速2.0M。最大首發命中概率80%。TY-90采用激光近炸引信的連續杆戰鬥部,
戰鬥部重量3kg。TY-90為鴨式氣動布局,前舵采用電動驅動,
控制曲綫更平穩,控制精度高,後彈翼可饒彈體旋轉,以保持飛行中的橫滾穩定。
天燕90導彈可以使用於直升機以及更小型的無人機飛行器。成飛公司研制的新的“成飛鷹”其機翼下部所懸掛的就是2枚天燕(無人機
版)90N式導彈。
TY-90是世界第一種直升機空對空飛彈,性能先進,
可以有效對付AH-64、Mi-28、Ka-50、Ka-52、虎、A129等先進武裝直升機。

chrischenslayer wrote:
這是無人機用的天燕90輕型中近程格鬥導彈,彈長1862mm,彈徑90mm。最大射程6000米。..(恕刪)
真是可惜! 搭載這種飛彈的直升機要如何過台海呢? 做哪一種船過來呢? 兩棲登陸艦是吧? 恐怕現在只有兩艘不是嗎? 光出港就有雄三問候,怎麼辦? 再說直升機一靠近海岸線就被鷹式飛彈問候,然後又天劍一型飛彈與刺針,還35mm防空機砲,何以見得這個載具過的了台海有可能進入海岸線? 真正是痴人說夢話呀!


真正的問題是這枚飛彈的性能在問世時就已經過時! 最大射程僅6000米,有效射程不足4000米,隊直升機目標的探測距離僅3000米,又沒有辦法辨識熱焰彈與飛機引擎熱源,它可是中共對類刺針飛彈的第一個抄襲品,問題不知解決了沒有,真是可惜。
最重要的是該飛彈要在離對手直升機3000米內才能鎖定發射,這件事就鬧了大笑話了,你的直升機要飛近戰場並距離3000米內,當然也變成其他防空武器的目標,到時你自己反而先被單兵防空武器幹掉,更不要說還有能力去獵殺別台直昇機。
再說長弓雷達的地獄火飛彈射程高達8000米用長工雷達發射的雷達訊號導引,你那種直升機在低空一樣是會落入長弓雷達的掃描範圍內,如果發射地獄火飛彈,照樣可以乘波導引,打中6000-8000米外的天燕90載具!
還是多讀點書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