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理性分析台灣工業能支援國艦國造嗎?


理性分析台灣工業能支援國艦國造嗎?

哥近日看到台灣聲稱(可望在2018年2月完成潛艦國造的初步設計階段,換言之,潛艦國造的建造設計藍圖就大致底定)

只能感慨台灣人一支嘴胡溜溜(閩南語滿嘴跑火車的意思),那到底台灣能不能完成所謂的國艦國造

這必須要從台灣的工業水平來做分析,才能得到理性客觀的答案

理性分析台灣工業能支援國艦國造嗎?

2002年3月19日在台灣立法院群賢樓召開名為:潛艦國造可行性與我國造船工業的發展公聽會

時任成功大學造船及船舶工程學系系主任黃正弘教授發言說

國內造船業不景氣,使學生快速流失,連帶危及造船人才的培養,

例如:造船系在韓國是人人都想要進入的熱門科系,反觀我國

中正理工的造船系卻有可能停開大學部.故希望藉潛艦國造的實現

能重振我國的造船工業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台灣從上世紀80年代的忠義計畫起開始致力於國艦國造,但是到2002年居然

出現造船人才流失的情況,也就是說給了台灣人20年的時間

台灣光造船人才的培養成績竟是如此慘不忍睹,所以什麼2018年2月完成潛艦國造的初步設計階段

大家可以自行想像是否會成功

理性分析台灣工業能支援國艦國造嗎?

這位是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船舶工程學系主任暨教授、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學會理事長蔡進發

在2016年說:現在各校都有開不出造船課程的情況

船廠也有傳承的問題,因此6月13日學會理監事會議上,邵揮洲教授 張博超主任

提出造船領域影音教學的構想.當時大家討論建議將幾個學校整合起來,

找資深或剛退休的教授,以及船廠的資深技師,拍攝一些關鍵的課程

技術內容,再搭配相關的工程實景影像,錄製成教學影片

然後讓學校的年輕教授在教學上可以來配合使用

2002年就有教授反應造船人才流失的問題,台灣不但沒有解決

這一拖又過了十五年,同樣的悲劇又一次上演

所以什麼2018年2月完成潛艦國造的初步設計階段,這只是個名詞而不是動詞

理性分析台灣工業能支援國艦國造嗎?

1988年6月27日,台灣聯合報首先報導臺灣海軍將採購南韓蔚山艦

消息見報以後輿論大嘩,對當時的台灣而言南韓是不能輸的對手

更不要說買軍艦了,10月28日一百多位大專院校相關科系的主任 教授聯名提出反對採購南韓蔚山艦

要求國艦國造

當時雜誌採訪曾任台灣海軍南陽軍艦艦長 海軍一九二艦隊艦隊長

時任高雄市立法委員蕭楚喬

他提到:七年前我們派了一批人出去學習造艦
  
回來沒看見他們畫過一張設計圖

一艘潛艇的設計圖起碼是幾萬張,

台灣打算花幾年時間才能把設計圖畫出來?

理性分析台灣工業能支援國艦國造嗎?

這兩個350噸龍門吊是台灣中船建廠時從日本石川島播磨公司進口

已經遠遠跟不上現代造船業,大型分段合攏組裝的趨勢。
 
連中國沿海民營船廠都是600噸級以上的龍門吊,台灣早就已經落伍了。
  
更可悲的是台灣的工業能力連種已經落伍40年的350噸龍門吊到現在都造不出來

如果連港口機械都沒搞定,台灣也不要談什麼國艦國造

理性分析台灣工業能支援國艦國造嗎?

2008年12月22日,台灣高明貨櫃碼頭股份有限公司振華

重工採購8台雙40英尺集裝箱起重機項目簽約儀式本次簽約的8台橋吊
  
總金額達1億美元,起重機均為吊具下可吊兩隻40英尺集裝箱起重機,
  
可將集裝箱裝卸生產率提高50%

據台灣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一份名為(十項建設重要評估)的報告
  
中船公司的建廠工程於1976年六月完成,其船塢長達九百五十公尺
  
寬九十二公尺,為當時世界第三大船塢,年產能為造船一百五十萬噸
  修
船二百五十萬噸.此外尚能承辦鋼鐵構架 管理加工敷射 重型設備製造 船用甲板機械及各項陸上機械製造安裝等.

結果四十年過去了,台灣的港機設備從向日本採購轉向跟中國採購

什麼尚能承辦鋼鐵構架 管理加工敷射 重型設備製造 船用甲板機械及各項陸上機械製造安裝等

以後的事實證明都是一堆空話

理性分析台灣工業能支援國艦國造嗎?

理性分析台灣工業能支援國艦國造嗎?

理性分析台灣工業能支援國艦國造嗎?

這是台灣港務公司參觀振華重工的報告

台灣港務公司向振華重工採購4台橋式起重機,可見台灣低劣的機械水平

連自己的港機設備都無法研製,台灣工業不如再去修練個50年可能還有機會完成潛艦自製


理性分析台灣工業能支援國艦國造嗎?

台灣所謂的造船,就是把國外零件買來自己做組裝

講白一點就是西方資本家的低階打工仔如此而已

所謂造船核心技術台灣幾乎是一片空白,要在這樣的條件下完成所謂國艦國造

台灣人是阿婆生子要很拚






2017-12-30 8:00 發佈
記得幾十年前台灣造船業還可以的,查了一下資料發現現在在國際市場上只能歸到『其他』一欄。不知道你們的造船業還剩下多少家當?

再看看你們這些年自造沱江級、掃雷艇都不順利,恐怕人才、裝備都很有限了吧。造幾條掃雷艇造成那樣子,200多億花出去,幾百噸的玻璃鋼船殼都搞了幾年沒搞出來。想要造能潛水幾百米,完全靠聲吶導航,複雜度比掃雷艦高十倍都不止的潛艇,實在不像是有這個底蘊的模樣。

其實台灣現在最現實的辦法,是直接跟美國引進全套技術回來自己造(哪怕美國的常規潛艇技術是40年前的,總比你們自己從零開始好),那樣成功率還高一點,成本也比較低,造出一批之後,再慢慢研究改進。

現在這樣自以為自己能設計船殼,等於是高喊『我要自己發明車輪』,重走無數人走過的老路。再讓外購設備的廠家遷就自己新手級的船殼設計,這個整合過程,必然是工程管理上的地獄級難度。
你啥都不懂,關我什麼事? 你說的都對,你開心就好。
嚇嚇嚇! 還說理性! 拿2000年以前的資料來欺騙台灣的網友! 這種欺騙的水準是低太多了!

拿一個起重機來定位台灣製造的能量,也是一種低能的反應! 這種起重機能用就不必更換,哪像你說那樣不堪,龍門吊的必要性在模組設計的大小重量上反應,它的限制會在每個模組最大的重量,它的大小完全不影響20萬噸以下船艦的製造能力! 所以也不影響任何台灣軍艦的製造能力。

你這種低劣的欺騙文章,只是老共統戰的伎倆,戳破了就沒必要有人回應,讓他下沉就好!

Charlie2020 wrote:
嚇嚇嚇! 還說理性...(恕刪)</blockquote

是統戰還是我們台灣無法面對的現實
台灣早就是已開發國家(有些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
會的人認為很簡單
不會的認為很困難
這就是為什麼平平大學畢業,有人年薪1500K,有人月領22K
當然這兩種人看法完全不同,是很正常的現象

Charlie2020 wrote:
嚇嚇嚇! 還說理性...(恕刪)

還蠻理性的沒錯啊。不過樓主絕口不提中共的干擾也是一絕。

剛剛去翻了新聞,關鍵零組件都是跟國外購買,台灣只負責船殼,跟獵雷艦有87%像。水面艦的獵雷艦都搞成這樣,要求高上好幾倍的水下艦忽然就幾年內可以造出來,我是比較懷疑。如果說到時又來個24億不知去向,我還比較相信。
這個討論大家用書籤存起來,時間到了再拿出來鞭不遲
lordkon wrote:
講白一點就是西方資本...(恕刪)


什麼話題都能配上這一張圖,也不用給自己貼上如此明顯的立場標籤吧,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酸度
聽說台灣做遊艇世界厲害的,不如就多做些遊艇配上紅隼武器系統,我就不信船的鋼板會比戰車厚!
chrischenslayer wrote:
哥近日看到台灣聲稱...(恕刪)


若不是環境所逼
一個人口兩千萬、三萬平方公里等級的小國家
何必需要自己包辦研發三軍裝備??

輸入組件後自行組裝是台灣必然的選擇
建立組裝能量對日後的保養維修也會帶來絕大幫助

至於要求台灣的國防裝備要有高自製率根本是不切實際的奢望。
那是人口上億的超級大國才能奢望的境界

台灣需要把僅有的國防資源投注在各種先進彈藥與電戰能力上
至於載台能買就買, 能湊就湊..

能把台灣武裝到入侵者得不償失就非常棒了。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