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綜合】2017年12月28日,美國《外交》雜誌網站報道,中國火箭軍近期試射了新一代彈道導彈東風-17。據稱,該導彈射程達到1800-2500公里,能夠投射核彈頭和常規彈頭,其再入器採用了高超聲速滑翔技術。
原報導鏈接:https://thediplomat.com/2017/12/introducing-the-df-17-chinas-newly-tested-ballistic-missile-armed-with-a-hypersonic-glide-vehicle/
《外交》雜誌稱,匿名美國政府人士透露,美國負責評估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的情報機關認為,中國近期進行了2次東風-17導彈的試射。

據稱,東風-17是東風-16的深度改進型
這兩次試驗分別在11月1日和15日實施。
11月1日的發射是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的,導彈載荷飛行了約1400公里,其搭載的高超聲速滑翔彈頭在東風-17導彈結束彈道飛行,再入大氣層後,在60公里的高度進行了高超聲速滑翔。
高超聲速滑翔器由彈道導彈的助推器推進來獲得進入滑翔所需的速度,助推器按照標準的彈道導彈軌跡飛行,在下降段達到預定高度後與滑翔器分離。

按照美國人的描述,東風-17的「滑翔彈頭」還自帶動力,這有些令人不可思議,如果是真的,那麼它的動力可能是超燃衝壓發動機,類似美國X-51高超聲速試驗機

或者像X-15一樣,使用火箭動力……圖為美國X-15高超聲速驗證機
美國情報界的評估認為,東風-17是一種射程1800-25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這種導彈估計可以投射核彈頭和常規彈頭,如果不用來投射高超聲速滑翔器,它也可以攜帶彈道可變的彈頭。
11月1日導彈飛行的大部分時間是使用滑翔中的高超聲速飛行器自身的動力(譯者注:原文如此,以下皆同),消息源如此表示。該導彈成功命中新疆境內靠近格爾木附近的靶場,落點距離預定目標「在幾米內」。此次飛行中,高超音速滑翔器動力飛行時間約為11分鐘。
中國在11月期間測試的高超聲速滑翔器是專門為東風-17研制的,消息源稱,同時他表示,美國情報界的評估認為,東風-17主要是基於解放軍火箭軍的東風-16B導彈研制,後者已經部署。
「這種導彈是專門為在實際作戰中使用高超聲速滑翔器設計的,不是一種試驗平台。」他說,同時表示美國情報界認為,東風-17是「世界上第一種為了投入戰場實際作戰研制的此類武器。」
東風-17,根據目前美國情報評估,會在2020年左右形成實戰能力。
「儘管高超聲速滑翔器,或者說不完全按照彈道方式飛行的彈道導彈技術,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但直到最近,新技術才讓這類系統具有實際意義,」美國導彈防禦局主管詹姆斯·賽林海軍中將曾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上這樣說。
除了最近的兩次,中國已經進行過7次高超聲速滑翔器飛行試驗。這些實驗都在2014至2016年間實施。
東風-17這次試飛前不久,中國中央電視台在10月份的節目中首次發佈了一張疑似高超聲速飛行器模型照片。


美媒所說的中央電視台發佈的高超聲速風洞模型


其實中國中央電視台在報道某裝備東風-5洲際導彈部隊的時候,曾展示該部隊電腦上顯示的滑翔戰鬥部畫面,根據其外形和中國公開論文中的圖片,有人繪制了此前進行實驗的WU-14(DFZF)飛行器的大致外形
現在還不清楚這個模型和東風-17是否有關係,但這是中國國家媒體首次發佈類似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照片。
目前除了中國,美國和俄羅斯也在研制高超聲速滑翔技術,但美俄迄今為止,尚未進行過為實戰部署而設計的此類武器的試驗。
高超聲速滑翔器因為飛行高度相對較低,對於現有的用於反導的雷達探測技術形成巨大挑戰。於彈道飛行時,在較高高度進入不同,高超聲速滑翔器的彈道高度很低,敵方雷達只有很短的時間窗口能夠及時發現和進行攔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