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個人認為中國海軍對台作戰生存率不高

我的想法是在美日干預前提下
台灣與日本 本島跟離島 部署機動反艦導彈 沿海部署水雷
太平洋又會遭遇美軍第七艦隊與第三艦隊 與日本海上自衛隊 中國陸空軍已無法在此海域有效支援情況下


用消去法
從地圖來看中國海軍活動範圍實在少的可憐 黃海東海南海各一半區域而已(預設南韓美軍也介入?,只剩東海與南海)


除非共軍可以完全掌握鄰國沿海週邊雷達導彈部署並摧毀 不然我個人認為中國海軍即使在新 終究還是靶船(台日海軍可退太平洋,中國海軍???)
2017-12-19 11:49 發佈
島國的問題在於退無可退,沒有戰略上的緩衝區域。

當什麼假想中的海軍退到太平洋,那民眾和港口要退到那裏去?

當政府都被占領了,那海軍司令的選擇只剩下投降或加入美國海軍。


所以第一擊就要拼盡全力,沒什麼可以退來退去的選擇。

hina198611 wrote:
我的想法是在美日干...(恕刪)


醜國人不會來的

在公海上打中國人?不怕關島夏威夷一起完蛋?
菲律賓/俄國/阿根廷等國家表示: 用槍砲打起中國船隻/殺傷中國船員一點壓力都沒有啊~

俄國都是直接開砲射擊 越界的中國漁船/貨船的!!!

要打關島夏威夷?? 先不提這幾個島嶼都是重兵佈署的/有薩德+神盾艦防禦的

真打了 就等同對美宣戰~ 這可不是中共割讓西安以東就能擺平的!!!

中南海高層真有那個覺悟 願意放棄在美國的海外資產豪宅/諸多二奶+子女,

然後押上性命與整個中國 來換取關島夏威夷??

qzz1129 wrote:
在公海上打中國人?不怕關島夏威夷一起完蛋?


據《俄羅斯之聲》報導,俄國安全總局東北海岸邊防局新聞辦公室稱,俄「捷爾任斯基」號邊防巡邏艦7月16日被迫在日本海俄羅斯專屬經濟區向掛有中國旗的漁船開槍及炮擊,與漁船發生撞擊後,俄軍登上中方漁船,遭遇抵抗的俄國兵直接向中方船員開火,有1名中國漁民墮海失蹤。

中國有民眾質疑,中俄還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對於在俄國專屬經濟區航行的中國船隻,俄國軍艦就有權開槍及炮轟?

有民眾表示,「在公海上敢對漁船開炮,因為是中國的漁船!這記耳光打得響亮,打得中共外交面上無光啊!這是甚麼事呵,交了那麼多年,交不了一個好的!真難堪……」

有民眾表示,「丟人啊,總是親人家屁股,人家還不領情,經濟被人欺負,領土被人挑釁,國家被人分裂,就是陽痿硬不起來,難怪移民的人越來越多!中國軍隊根本不敢護漁,外交官的表現也遲鈍、軟弱。」

其實,俄羅斯巡邏艇向中國漁船開火不是第一次了。2009年2月,一艘中國貨船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海域被俄軍開火擊沉,船上10名中國船員只有3人獲救,7人喪生。如此嚴重的事件最後也是不了了之,中共除了「嚴重關注」連個抗議都沒有。
中國要是放棄東南沿海幾座賴以為生的外銷/進口大港

把主力退到中部/大西部, 先不提現在支撐整個中國經濟的代工外銷全部歸零

外國的各式工具機/糧食奶粉/電子零件都無法海運進口的情況下下

長期生活在東南沿海/過慣西式資本主義生活的幾億人跟共幹們

真能再退回去過80開放前,那個騎人力車/挑煤炭/吃小米的共黨原形生活??

terrylaw wrote:
島國的問題在於退無可退,沒有戰略上的緩衝區域。
hina198611 wrote:
我的想法是在美日干預...(恕刪)


重點是美國 日本是否干預並不重要。

現在問題的關鍵其實是中國軍力在快速崛起導致美國介入台海戰爭可能產生的損失隨之也在快速增加。

所以中國軍方正日趨自信覺得自己能在可能的台海戰爭中扛得住美國的馳援,而美國政界、軍方和學界對美台關係的界定以及台海戰爭是否要馳援台灣開始有越來越多的雜音出現。

cche1079 wrote:
菲律賓/俄國/阿根廷等國家表示: 用槍砲打起中國船隻/殺傷中國船員一點壓力都沒有啊~


打台灣船隻/殺傷台灣船員也是一點壓力都沒有啊 廣大興28號

cche1079 wrote:
中國要是放棄東南沿海幾座賴以為生的外銷/進口大港
把主力退到中部/大西部, 先不提現在支撐整個中國經濟的代工外銷全部歸零
外國的各式工具機/糧食奶粉/電子零件都無法海運進口的情況下下
長期生活在東南沿海/過慣西式資本主義生活的幾億人跟共幹們
真能再退回去過80開放前,那個騎人力車/挑煤炭/吃小米的共黨原形生活??


這時台灣還能保持現在一樣?

可能連煤炭都沒得挑

台灣天然氣安全存量 天然氣的儲槽只能存放十六天存量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1021601

台灣油料安全存量 148天
https://www.moeaboe.gov.tw/ecw/populace/content/wfrmStatistics.aspx?type=4&menu_id=1302

台電一年發電就要燒掉2,700萬公噸的燃煤(不含民營電廠)
平均一天要燒掉接近7萬5千公噸,也就是每一兩天就要有一艘七萬~十二萬噸級的運煤船要到岸才能打平『發電』的使用量。(這還不算工業用的部分)

http://aeoluswei.blogspot.tw/2014/09/22.html
美國佬: 為啥我們之前要讓中國長年享受數千億的貿易逆差 好讓中國有錢擴軍在咱家後院搞事??

老川: 俺上台就是要搞定這件事的,保證讓老共連本帶利把錢吐出來~ 沒錢看他們能搞啥花樣~

La_dante wrote:
現在問題的關鍵其實是中國軍力在快速崛


看看現在南海風雲吧~

中國只是單方面破壞平衡 擴建島礁軍備, 就引來南海諸國恐慌 ,大家一起拱來美軍艦隊重返亞洲
(特別是中共過網輸出革命 培育赤柬之類的殺人政權 聲名狼藉在外 這點只有中國人自己不知道)在南海 美軍直接跟TG幹上~

你不一起反抗,下一個就是你倒楣,
中共要是侵略台灣 事件的危機等級可是高上南海衝突好幾倍, 在和平的近代大概是灣戰/甚至古巴飛彈等級的!!!

之前列強漠視 讓二戰後共黨勢力禍害全球造成冷戰, 還有二戰之前諸國漠視納粹併吞鄰國做大 最終引發全面侵略, 一堆血淋淋的教訓, 你當列強還會重蹈覆轍 還會放任新納粹的中國破壞平衡?? 更別提中國就是當今世界秩序下的最大受益者 享受開發中國家的各式優惠 搶奪其他國家的代工機會維生, 有打工仔自己拆了飯碗/把客戶打扁 還想過跟往常一樣好日子的??
美國要證明在這個地區自己是最有影響力,或者說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國家,繼續維持自己的政治信心和威望,為達到這個目標美國必須確保自己在這個地區具有克服一切地區性挑戰力量的強大能力(或者大家相信你有這個能力)

而臺灣即使目標本事(至少通過臺灣這個有限目標可以體現美國的最終目標),又是實現目標的過程以及手段的一部分(可能僅僅是一小部分,不過這並不重要),簡單的說就是不管臺灣問題本質是什麽,美國的目標不過是借此證明不經過美國的許可甚至協助,中國就做不了任何他想做的事情,如果中國都做不到踢開美國的單邊自由行動,那麽全東亞的其他國家最好也同樣學會量力而行,如此則美國在東亞的秩序以及被這個政治秩序所維持保證的地區利益就可以得到確保,這是美國在東亞的現實最高目標。

美國對臺灣的承諾不是一種靠一時一地的體現來衡量的,它真正的利害點在於關係到美國的政治承諾是否可信

確切地説是美國對履行自己承諾的能力到底能不能確保的問題,你中國拿朝鮮來換?換什麽?連日本都不會覺得讓中國進入到距離沖繩如此接近的地方是可以接受的,那菲律賓呢?泰國呢?澳新聯盟呢?甚至新加坡呢?馬來西亞和越南等這個機會等很久了,你拿一個朝鮮來換他們兩個??對於美國來説,僅僅是一個臺灣甚至用不著拿朝鮮換的,但是如果加上東北亞的這個政治地震帶的版圖,你拿半個中國來也換不走

La_dante wrote:
重點是美國 日本是否干預並不重要。


你告訴我美國失去了在東北亞的安全保證信心之後,用什麽辦法避免在中南半島不出現第二次多米諾骨牌
(上一次是撤離越南,造成美國不得不失去了印支三國,最後勉強在泰國和馬來半島穩住陣腳,這還要靠英國人當年的德政——幹掉馬共,而且如果不是中國人的地區擴張野心過早暴露激起了民族主義情緒極度高漲的越南高度戒心並引發了之後的中越戰爭,恐怕泰國都未必能確保),

臺灣對美國的軍事意義在不斷的降低(當然還沒有低到可以忽略的地步),
但是他的政治和地區安全意義並沒有改變,

它關係到美國在亞洲的一個根本利益——美國主導的亞洲共同安全體系到底有多少保證,美國是否有資格以指導者和主要力量的角色繼續活動于東北亞乃至西太平洋,美國還能不能利用政軍實力繼續保持它在經濟上的關鍵影響力

你給下面這個東西開個價格吧,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排他性霸權和對環太平洋經濟圈在未來至少半個世紀内的決定性政經影響力,只要你覺得中國人付得起,我很樂於聼聼看你的交換籌碼(不要告訴我拿西亞/北韓去換,那裏不是中國能獨自控制的地方,簡單得說就是成事絕對不足敗事還能有餘而且自己還有關鍵性利益無法放棄的中國在這裡沒有籌碼),如果你開不起價格,那就免開尊口要美國去別的地方找回利益,美國既不能更加不可能願意接受這樣的挫敗,中國想拿走美國用兩次世界大戰和無數次地區熱點衝突在亞洲建立的能力——影響——信心——霸權?可以,你也準備打起碼一次世界大戰的話就不妨來試試看。其它都是YY


珍珠港/911事件 死了多少美國人?? 美國怕了嗎??
倒是蓋達跟日本帝國的下場,中國應該引以為鑑才是~

cche1079 wrote:
珍珠港/911事件 死了多少美國人?? 美國怕了嗎??
倒是蓋達跟日本帝國的下場,中國應該引以為鑑才是~


美國人當然不怕,因戰場都在別人家.

台灣也不會怕,因台海戰場不會在台灣?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