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台灣的雄三和增程型確實威力強大,強到中國趕緊造假發明出中國版的蟠龍貶低



=========================================
2017-11-27 08:07聯合報 記者洪哲政╱即時報導
國防部中科院以「蟠龍」為計畫代稱的增程型雄風3型反艦飛彈,上周某日清晨實施作戰測試展示,海軍首度派員全程視察,飛彈經轉折點飛行了400公里,達到預期展示目標,傳海軍對此感到滿意,慎重評估建案採購的可能性。研發單位評估,海軍未來7年內部署陸射型反艦飛彈,已決定擴建雄三機動飛彈車陣地的情況下,「增程型雄三」將爭取部署在未來「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上,作為海軍新艦主要的反艦武力。
海軍近日在九鵬基地針對「蟠龍計畫」中的增程型雄三實施最終作戰測試,並首度邀請「客戶」海軍派員全程視察。先前曾傳出此型彈將以陸射型為主,採固定與機動混合部署,且層峰已核准明年量產60枚,軍方人士指出,增程型雄三未來部署方式,是以陸基型或以海基型優先,須視海軍需求評估而定。中科院在九鵬基地近日還在進行另一波測試。
海軍106年度新建案,以建立「機動飛彈車」案為名,準備在106至112年間,為配備陸射型反艦飛彈的海鋒機動中隊,擴建機動陣地,飛彈發射系統及雄二飛彈延壽,今年首年編列1億7181萬6000元預算。新一批機動飛彈車,是以陸射型雄三為主,搭配現役陸射型雄二反艦飛彈,若決定採購增程型雄三,必須另外建案。
海軍在106年度國防預算案中,編列高達136億餘元,區分7個年度採購機動飛彈車。海軍說明表示,制海飛彈固定陣地戰時容易遭到戰損,無法執行聯合制海任務,所以將以存活率較高的機動中隊取代固定陣地。全案完成後,加上現有固定及機動反艦飛彈陣地,射域涵蓋全台周邊海域,能對敵海上船團予以打擊。
增程型雄三就是現役雄三反艦飛彈的拉長加大版,射程加長,在陸上部署可採「固定」與「機動」兩種方式,要部署成為海基型,載台必須有一定噸位。考量海軍建案採購陸基型反艦飛彈以現役能執行戰備的雄三反艦飛彈為主,增程型雄三將鎖定準備實施第一階段合約設計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案上,爭取海基型部署。
====================================================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7_11_27_436617.shtml
【觀察者網綜合】11月27日,台灣媒體報道稱,大名鼎鼎的“漁船殺手”雄風三型經打造升級,又有新花活粉墨登場。台灣“中科院”以“蟠龍計劃”代稱的增程型雄三飛彈於上周進行試射,該彈經轉折飛行了400公裏遠。台軍方面對此飛彈表示非常滿意。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報道稱,台灣海軍近日在九彭基地完成了對“蟠龍計劃”雄三增程型的試射,導彈經轉折航線飛行了400公裏。去年台媒曾報道稱該型彈將以陸射型為主,采用固定+機動混合部署,並準備在2018年量產60枚。不過現如今台軍方面又說,雄三飛彈增程型究竟以海基為主還是以陸基為主,尚待探討。目前台軍方正積極爭取將雄三增程型部署在未來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上。同時又編列了136億新台幣(約30億人民幣)的預算,在7個年度內采購岸基機動反艦導彈發射車。
所謂“雄風三型增程型飛彈”早在馬英九當政時期便已由台灣“中科院”提出,但一直未獲批準。畢竟從美國“原裝進口”的“拖式飛彈”都動輒斷線亂飛,險些轟扁,台灣“中科院”靠美國70年代技術鼓搗出來的這個“雄三超音速飛彈”能有什麼發展前途,當然也很值得懷疑。
然而,2016年7月發生的雄三飛彈誤擊漁船事件卻讓該項目贏得了蔡英文的支持。據台媒稱,該事件使得雄三飛彈的戰力受到肯定。在此“戰”中,雄三飛彈順利地飛了起來,證明了良好的可靠性;不單飛了起來還真超了音速,表現出優良的性能指標;不但超了音速還鎖定了目標(台灣小漁船“翔利升”號),說明了具有實戰能力;不但鎖定了目標還砸死了人(漁船船長黃文忠),殺傷效果也得到了肯定。蔡英文因此對雄三飛彈青眼有加,當月便批準了發展雄三飛彈增程型的“蟠龍計劃”,並終於在上周結出了“碩果”。
早在雄三飛彈增程型剛獲批準的2016年7月,台灣媒體《自由時報》便已急不可耐地拿起圓規地圖,以其宣稱的300公裏射程測算其“控制範圍”,並宣布:“若部署在北部近海山區,最遠可覆蓋浙江台州近海,最遠可達到金門、馬祖外海。若部署在澎湖,則可覆蓋北到福州,東(原文如此)至汕頭,”幾乎整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可以有效克制解放軍海軍的活動。
那麼,“漁船殺手”的這一新改型到底本領幾何?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據台灣《聯合新聞網》報道稱,“蟠龍計劃”僅僅是將雄三飛彈簡單放大以達到增程目的,估計其電子設備和發動機較之原型雄三並未有實質改進。而台灣方面自己承認,雄三的技術來源是美國上世紀60年代的STM計劃。雄三繼承了其技術核心沖壓發動機,而彈體則相比原型放大了不少,這就造成了導彈的速度較之原型有所下降,超音速反艦導彈的看家本領突防性能也因此打了折扣。台軍此前曾宣稱雄三飛彈飛行速度2.5馬赫,較之STM原型3馬赫的速度已有下降,而去年的雄三飛彈誤擊事件中,雄三的全程速度更是僅有1.8馬赫。如果《聯合新聞網》報道屬實,則雄三增程型彈體進一步放大,重量勢必再次提高,繼承自STM的沖壓發動機勢必越發不堪重負。這導彈到底還能飛出多快速度,恐怕要打上一個問號。而快不起來的雄三飛彈增程型到底能給解放軍造成多大麻煩,也是一個頗值得台軍思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