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torm.mg/article/362755
內文主要是:
貝克利(Michael Beckley)是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甘迺迪政府學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研究員、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政治學助理教授,他日前在《國際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期刊發表專文〈新興的東亞軍力均勢─中國的鄰國如何遏制中國海權的擴張〉。
貝克利寫道:「我發現東亞地區正出現一種軍力均勢,美國一方面能夠加以強化運用,一方面不會對自身軍力造成太大的風險。而且這樣的軍力均勢將長期保持穩定,因為中國的軍力投射(power-projection)不足以克服鄰國的A2/AD軍力,前者的代價遠遠高於後者。」
他指出:「美國不必再掌控東亞海洋地區,而應該協助中國的鄰國拒止中國在這個地區獲取制海權與制空權。承平時期,美國必須對中國的鄰國提供援助與軍備,來強化他們的A2/AD力量。一旦戰爭爆發,美國應提供這些國家情報與後勤支援,若絕對必要,對中國派赴海外作戰的部隊實施有限度的空軍與飛彈攻擊。」
解放軍武力犯台方案之一:兩棲登陸戰
如果北京當局鐵了心要攻打台灣,貝克利詳盡分析了解放軍武力犯台的3種可能方案:發動兩棲登陸戰直接入侵、佔領台灣;封鎖台灣周邊海域和港口,扼殺台灣民生經濟;對台灣進行戰略轟炸(strategic bombing)。
對於解放軍直接入侵台灣的可行性,貝克利指出,一場兩棲登陸戰要成功,進攻方有3項條件缺一不可:掌握制空權、送上登陸地點的兵力要壓倒守方、登陸後的部隊增援速度要比防禦方更快。史上規模最大的諾曼第登陸戰與韓戰時的仁川登陸戰,美國與盟邦同時掌握3項優勢,但仍蒙受慘重損失,可見兩棲登陸戰確實是最困難的作戰方式。
那麼美國的角色呢?貝克利認為美軍有多種作法可以選擇,既能夠有效遏阻解放軍的犯台攻勢,又不會讓自家水面船艦與非匿蹤戰機受到中國A2/AD戰力威脅。五角大廈估計,只需動用1萬磅至2萬磅彈藥,就能夠在台灣灘頭全殲來犯的解放軍,而且一架B-2幽靈式(B-2 Spirit)匿蹤戰略轟炸機或者一艘俄亥俄級(Ohio-class)核動力潛艦就可以執行這項任務。
解放軍武力犯台方案之二:海上封鎖
解放軍也知道直接入侵難度與代價太高,那麼何不出動潛艦實施海上封鎖,禁止商船駛入台灣7個主要港口,甚至炸毀這些港口的設施?畢竟台灣的糧食(60%)與能源(98%)都極度仰賴進口,這麼做將扼殺台灣的經濟,迫使台灣在短時間內屈服。
貝克利認為,解放軍海上封鎖否奏效,取決於兩個因素:中國斷絕台灣的糧食與能源到無以為生的能力,以及台灣民眾承受苦難的意志。貝克利指出,海上封鎖看似來勢洶洶,其實成效有限,解放軍頂多能阻斷台灣1%到6%的海運。就算解放軍真的做到完全封鎖,現代化國家應對物資短缺、號召人民團結對外的能耐不可小覷,中國想要「扼殺台灣」沒有那麼容易。
更何況看看歷史,過去200年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敵方封鎖之下交出主權。想要讓台灣成為歷史先例,中國必須指望大多數台灣人意志非常脆弱,或者一心追求兩岸統一。根據貝克利對台灣社會的觀察,這兩個條件都是空中畫餅。
因此,台灣一旦面對解放軍的封鎖,至少可以撐上幾星期甚至幾個月,讓美國有充分時間籌畫如何干預。華府有諸多非軍事干預選項,例如對中國祭出金融制裁,或者封鎖中國軍力鞭長莫及的麻六甲海峽(Strait of Malacca),阻斷其80%的原油進口。如果真的要動武才能解除封鎖,以美國的反潛作戰能力而言,解放軍完全不是對手。
解放軍武力犯台方案之三:戰略轟炸
對台灣的大城市與基礎設施發動大規模轟炸?貝克利認為這個方案比海上封鎖成效更差。歷數軍事史上的14次戰略轟炸行動,沒有任何一次對戰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原因與海上封鎖類似:國家應對困境能力與民心向背。
再者,史上那14次戰略轟炸行動的任務目的,大部分都是阻止敵方繼續採取某種行動(例如繼續作戰),因此理論上有理由狂轟濫炸。相較之下,中國動武的最終目的是併吞台灣,讓台灣成為中國繁榮的一省,讓台灣人成為忠誠的中國人。因此,將台灣炸成廢墟、讓成千上萬台灣百姓血肉模糊,北京局所為何來?
美中兩強東亞對峙,遏阻擴張與避免大戰同樣重要
東亞受到中國軍事威脅的國家不只台灣,這些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國或友邦。如今東亞漸成美中兩強對峙的格局,美國既要遏阻中國的軍事擴張與侵略,又要避免衝突發生後急遽升高為兩強正面決戰,甚至是世界大戰、核戰。
貝克利認為,華府當務之急是一方面強化這些國家的A2/AD力量,讓中國不敢輕易染指;一方面減少在中國鄰近地區的軍力部署,轉移至東亞周邊地帶的基地,降低美中兩軍擦搶走火的風險,防範解放軍的先制攻擊,讓中國知道美國無意在危機爆發初期攻擊中國本土。
一旦中國與美國的東亞盟邦發生軍事衝突,美國應該以漸進的方式為盟邦挺身而出。如果衝突規模不大,華府可以考慮金融制裁、貿易禁運、網路戰等非軍事、不流血的手段。近年以美國為首的盟邦迫使伊朗接受核子協議、遏阻俄羅斯併吞烏克蘭,都可以見出這類手段的成效。
如果衝突升高為戰爭,貝克利建議美國「在後領導」(lead from behind),為東亞盟邦提供後勤、情報等支援。除非萬不得已,美軍可以對中國在海外作戰的部隊,發起有限度的空軍與飛彈攻擊,憑藉的則是部署在第一島鏈的潛艦、匿蹤戰機、陸基機動與岸基飛彈,它們較不易受到中國A2/AD軍力的攻擊。如果這麼做還不夠,美國可以考慮「水平」升高對中國的軍事壓力,亦即開闢新的戰線──例如封鎖麻六甲海峽,而不是直接將部隊投入主戰場。
遏阻中國軍事擴張,台灣是東亞戰略的重中之重
對於遏阻中國在東亞的軍事擴張,貝克利認為台灣的重要性無與倫比。攻打台灣一直是解放軍頭號作戰任務,相關備戰工作消耗掉中國約1/3的國防預算。中國併吞台灣之後,數十艘軍艦、數百具飛彈系統、數百架戰機、成千上萬兵力與數十億元軍費,都可以自由運用。
不僅如此,中國可以利用台灣這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向西太平洋投射軍力,對日本與菲律賓進行海上封鎖。最重要的是,中國的「內戰」從此結束,全世界唯一的華人民主政體從此消失,中國共產黨的正當性如虎添翼。因此,台灣可說是東亞的重中之重:台灣人的台灣,將是抵擋中國擴張的海上長城;中國人的台灣,將是中國發動侵略的戰爭基地。
                                    
            最重要的還是最後一段
遏阻中國軍事擴張,台灣是東亞戰略的重中之重
對於遏阻中國在東亞的軍事擴張,貝克利認為台灣的重要性無與倫比。攻打台灣一直是解放軍頭號作戰任務,相關備戰工作消耗掉中國約1/3的國防預算。中國併吞台灣之後,數十艘軍艦、數百具飛彈系統、數百架戰機、成千上萬兵力與數十億元軍費,都可以自由運用。
不僅如此,中國可以利用台灣這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向西太平洋投射軍力,對日本與菲律賓進行海上封鎖。最重要的是,中國的「內戰」從此結束,全世界唯一的華人民主政體從此消失,中國共產黨的正當性如虎添翼。因此,台灣可說是東亞的重中之重:台灣人的台灣,將是抵擋中國擴張的海上長城;中國人的台灣,將是中國發動侵略的戰爭基地。
Charlie2020 wrote:
一篇好文摘要! Cool!
最重要的還是最後一段
遏阻中國軍事擴張,台灣是東亞戰略的重中之重
對於遏阻中國在東亞的軍事擴張,貝克利認為台灣的重要性無與倫比。攻打台灣一直是解放軍頭號作戰任務,相關備戰工作消耗掉中國約1/3的國防預算。中國併吞台灣之後,數十艘軍艦、數百具飛彈系統、數百架戰機、成千上萬兵力與數十億元軍費,都可以自由運用。
不僅如此,中國可以利用台灣這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向西太平洋投射軍力,對日本與菲律賓進行海上封鎖。最重要的是,中國的「內戰」從此結束,全世界唯一的華人民主政體從此消失,中國共產黨的正當性如虎添翼。因此,台灣可說是東亞的重中之重:台灣人的台灣,將是抵擋中國擴張的海上長城;中國人的台灣,將是中國發動侵略的戰爭基地。
其實我認為下面這段更為重要:
「更何況看看歷史,過去200年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敵方封鎖之下交出主權。
想要讓台灣成為歷史先例,
中國必須指望大多數台灣人意志非常脆弱,或者一心追求兩岸統一。
根據貝克利對台灣社會的觀察,這兩個條件都是空中畫餅。」
我深信,台灣只要持續投資在國防,並且加入美日韓甚至澳洲的東亞戰略同盟,
不用白紙黑字的加入,只要能戰略戰術協同即可。
中共解放軍想佔領台灣,做你馬的春秋大夢!
但是,但是,危機絕對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來自台灣內部,
台灣內部不亂,中共絕對沒機會,而且非常有可能等到中共先亂。

然而,中共已經滲透入台灣太深,銀彈攻勢不斷,四處散播失敗主義。
先預告:待會兒這個討論串就會出現許多失敗主義的言論...
尤其是 某pi 會開始帶風向。
等著看吧...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