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中國99A坦克總師:俄羅斯T-14和日本TK10式是垃圾;發動機全面超越德國MTU

中國99A坦克總師:俄羅斯T-14和日本TK10式是垃圾;發動機全面超越德國MTU

你看了中國99坦克總師的話,害不害怕??

=================================
https://lt.cjdby.net/thread-2421783-1-1.html

總結一下前幾天99A總師毛明透露的內容
BLACK槍騎兵
BLACK槍騎兵
2 天前
嗯,真正是把我嚇哭了。按他講的時間順序一個一個來吧,有些可能會被查水表的我就不說了。
1、替代ZBD05的新一代兩棲戰車基本搞定,水上速度50KM/H。
2、99A配備彈種裏有攻堅彈,考慮的是對台軍事鬥爭準備。
3、裝備的炮射導彈對武裝直升機有較大威脅。
4、頂部防禦XXX毫米RHA,免疫所有現役末敏彈。正面抗穿7XX毫米RHA、抗破1XXX毫米RHA,能在正常交戰距離上防禦所有現役坦克和反坦克導彈。
5、火控觀瞄方面,獵殲、車長周視熱像、穩像、自動校炮、毫米波雷達、自動選彈等等,總之該有的全有。
6、發動機各項指標全面超越MTU同類產品,發動機壽命500小時VSMTU的近千小時略有不足,但完全滿足我軍實際使用需要。
7、99A產量已超過99。
8、99B在研,作為特化地域攻堅和城市戰的型號,主要考慮的是一帶一路鋪開之後的軍事需求。



9、T-14阿瑪塔和日本的TK10式是什麽垃圾!



10、沒有考慮過升級口徑,130/140/152都沒有考慮過,因為對火力有絕對自信,目前炮口動能能達到1XMJ,很快能達到接近20MJ,對近期可能升級的對手毫無壓力。



——————更新的分割線——————

看了大家的回覆,補充一些內容吧。

1、關於T-14和10式是垃圾:

毛明總師的原話:

“T-14說是要提升人員生存,把乘員全部塞到車身裏搞了個無人炮塔,但全車高達2.8米,搞得高高大大的,反而極大影響了生存能力。” “我們正常的坦克發動機是V型的,T-14的坦克發動機是X型的,就導致了車高根本控制不住。” “我們的99A、美國M1A2SEP和日本的TK10式都聲稱能夠接入數字化機步師體系作戰,但是現在世界上只有美國和我們搞了數字化機步師,美國最先,我們是第二家……” “日本的TK10式啊,你們可能很少看到,因為可靠性太差了,動不動就掉履帶。” “T-14說是用了很多創新設計,但是無論是火力防護還是機動都不怎麽樣,不足為慮。”


2、關於防禦,用詞是這樣的,大家自己琢磨:

“防禦能力,抗穿7XX毫米RHA、抗破1XXX毫米RHA以上”

“我們拿能打穿一米二鋼板的反坦克導彈做過試驗,根本打不穿。”

“抗破肯定遠超一米二,不過還達不到兩米。我們今年最新定型的反坦克導彈,破甲深度就有兩米,這個99A還是防不住的。”



3、不用等原版了。現場不知道哪個臭小子拍了視頻上網流傳,現在有人滿世界在找他去喝茶。我也拍了照片但想了想還是不發了。

另外,本內容為刪減版,如果你覺得這樣就算紅褲衩那就太年輕了。

關於裝甲防禦機理/新彈芯材質/火炮精度等內容,因為可能會被喝茶,就不放了,比現在放出來的內容更刺激。

再有就是,我以前對附加裝甲是NERA的猜測是錯的,實際情況比我猜的刺激一百倍,在這裏跟大家道歉。
2017-11-21 9:05 發佈
同一個總師10個月前講的話


=========================================================
http://wemedia.ifeng.com/7650627/wemedia.shtml
首先,最大的短板便是信息化 、自動化落後。毛明總師說,當初研制三代坦克的時候連綜合電子的概念都沒有,就像飛機沒有綜合航電系統就不是先進戰機一樣,坦克也必須要有綜合電子對抗系統。毛明總師說,信息化是坦克火力、機動力和防護力的倍增器,做的好可以成倍地提升戰鬥力。三代大改在這方面取得了進展,車長、炮長、駕駛員對信息的共享和綜合,具備了比較好的信息化能力。

第二大短板是傳動系統,跟國外先進的液力機械綜合傳動比,相對落後。為此,通過“八五”“九五”傳動專項,對電子綜合傳動進行預研,在三代大改的過程中,把我國坦克傳動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第三短板是動力系統相對落後。雖然在三代坦克的研制過程中,使我國坦克的發動機由730馬力提升到1200馬力,但相比西方國家坦克的1500馬力仍有差距。這也導致我國三代坦克機動性能相比世界一流坦克略差一些。
第四短板就是可靠性差,尤其是行動系統的可靠性問題突出,坦克跑八百公裏一千公裏杻桿老斷。寒區試驗的時候,曾有零件不耐寒,燒毀後要把整個傳動系統折下來檢查,費時費力。
視頻中,毛明總師最後的一句話讓人落淚:我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在我的手上,能把我國坦克的可靠性提上去,使得我國的坦克不僅性能上是一流的,在可靠性上也是一流的。由此可見,可靠性的提升不是短期能完成的,我國的99A坦克在可靠性上仍然是一個短板。
你以為該總師這10個月跟你一樣上網發廢文嗎?
還有文章要全部轉錄
----------------------------------
正是基于三代坦克存在的短板,毛明总师带领的团队,不断创新,不断攻关,最后才使得三代大改(99A)取得了突破性的技术进步
1、 综合电子对抗系统取得突破;
2、 传动系统取得突破;
3、 1500马力发动机取得突破;
4、研制了加长身管的火炮。
---------------------------------
你PO的部份顯然是三代坦的
ZAMBOT1 wrote:
同一個總師10個月前講的話
=========================================================
http://wemedia.ifeng.com/7650627/wemedia.shtml
首先,最大的短板便是信息化 、自動化落後。毛明總師說,當初研制三代坦克的時候連綜合電子的概念都沒有,就像飛機沒有綜合航電系統就不是先進戰機一樣,坦克也必須要有綜合電子對抗系統。毛明總師說,信息化是坦克火力、機動力和防護力的倍增器,做的好可以成倍地提升戰鬥力。三代大改在這方面取得了進展,車長、炮長、駕駛員對信息的共享和綜合,具備了比較好的信息化能力。
第二大短板是傳動系統,跟國外先進的液力機械綜合傳動比,相對落後。為此,通過“八五”“九五”傳動專項,對電子綜合傳動進行預研,在三代大改的過程中,把我國坦克傳動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第三短板是動力系統相對落後。雖然在三代坦克的研制過程中,使我國坦克的發動機由730馬力提升到1200馬力,但相比西方國家坦克的1500馬力仍有差距。這也導致我國三代坦克機動性能相比世界一流坦克略差一些
第四短板就是可靠性差,尤其是行動系統的可靠性問題突出,坦克跑八百公裏一千公裏杻桿老斷。寒區試驗的時候,曾有零件不耐寒,燒毀後要把整個傳動系統折下來檢查,費時費力。
視頻中,毛明總師最後的一句話讓人落淚:我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在我的手上,能把我國坦克的可靠性提上去,使得我國的坦克不僅性能上是一流的,在可靠性上也是一流的。由此可見,可靠性的提升不是短期能完成的,我國的99A坦克在可靠性上仍然是一個短板。

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你真的不是在反串?
打嘴砲 練身體
ace52950 wrote:
你以為該總師這10...(恕刪)


我寫的很清楚.原來才10個月中國坦克已經從連三代都不是,變世界第一,連德國日本俄羅斯都要看不起了
真是可喜可賀阿
"正是基于三代坦克存在的短板,毛明总师带领的团队,不断创新,不断攻关,最后才使得三代大改(99A)取得了突破性的技术进步"
文章都說三代大改2014演習出現.
你認為他會在10個月前講三代的問題, 然後要在他手上改良到一流?
ZAMBOT1 wrote:
我寫的很清楚.原來才10個月中國坦克已經從連三代都不是,變世界第一,連德國日本俄羅斯都要看不起了
真是可喜可賀阿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你真的不是反串?
打嘴砲 練身體
昨天我看见这个新闻的时候就知道会出现在这里,z大应该发一下金头盔比赛j10被j11全面压制的新闻,这个比较值得黑´_>`

ace52950 wrote:
'正是基于三代坦克...(恕刪)


是阿,總師10個月前說


在此之前我们发动机的活塞是进口德国的,但是从99A式坦克起,活塞也是我们自主研制的。


短短10月已經全面超越德國了,.真是大躍進
ZAMBOT1 wrote:
我寫的很清楚.原來才...(恕刪)
99什麼時候出來z大不會不知吧?還是當年還在娘胎裏?
這麼多少了出了一個升級版也不快吧

ace52950 wrote:
'正是基于三代坦克...(恕刪)


我只是引用你們總師的話而已,10個月前才剛追上日本27年前90式坦克的水準

"火控上炮口也實現了炮口擾動的自動修正,瞄准和制導合一,熱像實現了周視搜索,目標實現了自動跟蹤-"

10個月後已經遠遠超越日本,看不起日本了

ZAMBOT1 wrote:
中國99A坦克總師...(恕刪)


Z寶今天上班好早喔

貼那些有修正過的轉述就難說了,又給你加工過,得更保留
不過這麼關注坦克幹嘛,就算日本地形,作用也不是太大,需要這東西上場都後期了,資源順序不在這也還好阿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