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中國先游過台灣海峽再說了
台灣防空飛彈密度高...............
還有嚇死人雄3飛彈..........




美研究:中國無法打下台灣
中國海軍航母編隊2016年12月26日在南海執行跨海區訓練任務的畫面。(中新社)
友善列印
2017年11月18日 21:15 中時電子報 楊幼蘭
解放軍慶祝建軍90周年,2017年7月30日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了大閱兵。(圖/新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共19大鞏固了個人權力,而美國則是自川普總統上台後陷入紛紛擾擾,看來北京將在亞太地區恢復主導地位。
然而,美國的一項新研究卻質疑這點,認為北京並沒有足夠的軍力打敗鄰國,甚至連台灣也拿不下來。
據《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網報導,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名校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政治學助理教授貝克利(Michael Beckley)所進行,發表於《國際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學術期刊上。
貝克利在文中指出,只要靠美國些微的協助,中國的鄰國就能靠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戰略,阻止大陸的軍事侵略。
陸軍第6軍團2017年6月21日在新竹坑子口訓場,以實兵實彈進行重砲射擊訓練,以坑子口周邊海域為目標區,模擬對敵船團實施「反舟波射擊」。(陸軍第6軍團提供)
所謂反介入,就是防範他國兵力進入作戰區域。至於區域拒止,則是運用多層空間與不同手段,限制他國在敵方直接控制的有限區域內自由活動的能力。而反介入與區域拒止間有關聯性,可依不同作戰概念或需要整體加以考慮。
文中指出,東亞的軍力平衡正在萌芽,美軍只要冒有限的風險,就能加強這平衡。此外,由於中國若要壓制鄰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軍力,所需要的戰力投射代價太大,因此未來多年這軍力平衡都將維持穩定。而其中的主因在於,戰力投射所要付出的代價比反介入/區域拒止高。
貝克利指出,在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下,美國將放棄在東亞進行海上指揮,轉而致力協助中國的鄰國,不讓解放軍取得相關區域的海上與空中控制權。
貝克利以可預見的衝突,推演了這戰略的可行性。其中之一當然是台海衝突,而要成功進行兩棲登陸作戰始終是最困難的,尤其在這有精確導引彈藥的時代,更是難如登天。事實上,當敵軍還在海上時,就可以靠這類彈藥將他們殲滅。
而解放軍若真想要有機會奪島,就必須在相關區域建立全面的空中優勢,並確保海上的控制權。如貝克利所指出的,要是台灣有充分的防空武力與攻擊平台,解放軍是不可能成功執行兩棲登陸奪島任務的,因為當解放軍登陸艇穿越台灣海峽時,可能已經被台灣收拾了。
台灣2017年5月9日在澎湖山水沙灘進行漢光33號第1次陸海空實兵實彈預演的畫面。(中央社)
分析指出,儘管中國有龐大的飛彈武力,可以在衝突剛開始時破壞台灣的防衛力,但要想成功,仍得攻台無備,完全出其不意。
要是台灣有先進預警系統,可以將戰機部署在全台約36個軍機場,萬一有必要,還可以動用民間機場,甚至部分公路,以充當緊急空軍基地。
此外,台灣除了有一堆公路機動飛彈發射車與防空武器外,還有能發射巡弋飛彈攻擊解放軍的軍艦及潛艇。
如貝克利所指出的,沒什麼道理認為,中國能以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第一擊,突破這一切防禦。首先,台灣有精密的防空預警系統。其次,無論在第一次波灣戰爭時期,對付軍力較弱的伊拉克,或是在1999年攻打塞爾維亞,連船堅炮利的美國也沒辦法發揮這種程度的破壞力。
就算中國在面對這類衝突時,遠比美國更為成功,但它執行兩棲攻擊任務的能力,仍在未定之天。例如,貝克利指出,台灣只有10%的海岸線適合兩棲登陸,這讓台北得以集中軍力,防守一些戰略要地,而試圖登陸的解放軍很可能寡不敵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