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道稱,日本新戰機的每一次「跳票」,都把一個巨大的問號描得更深,那就是,這個已經耗費了400億美元的,世界上最燒錢的武器裝備之一,到底什麼時候能最終完成並部署?
2019年4月日本將開始實施新的《2014-2019年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因此如果到2018年上半年,F-3戰機何去何從還無法拿出一個明確說法,那就會非常尷尬了。
「有跡象表明,關於F-3的決定會被推遲,」匿名消息人士向路透社表示,「不論是繼續由日本國內開發,還是尋求國際合作,最終決定可能要在2018年以後再做出。」
日本防衛省技術與後勤局(ATLA) 的一名女發言人近日也表態稱,關於F-3的未來,目前仍然沒有任何結論。
雙重壓力
日本決策層正在面臨「雙重經費壓力」,一方面,新戰機的開發已經非常「燒錢」;另一方面,特朗普仍然不斷要求日本花費巨資購買美國武器裝備。
有分析人士稱,新戰機項目的開發費用可能需要400億美元,另有消息人士稱,這個數字只是一個「初始成本」。
在過去幾年,日本每年的國防預算約為500億美元,年均只增長1%左右,即使開支只有這種幅度的增加,都會被當作重大事項來考慮。
同期,日本在採購美國軍備上投入了創紀錄的天量資金,包括洛克希德馬丁公司F-35、雷聲公司的導彈、波音公司的魚鷹運輸機等。
2013年,日本只採購了1180億日圓(約合10億美元,69億元人民幣)的裝備,而去年的開支已經增長了四倍,達到4860億日元(約合42.8億美元,284億元人民幣)。
即使如此,美國總統特朗普仍在呼籲日本採購更多美國武器,並敦促美國盟友為「享受安全服務」支付更多代價。
雙重角色
當前,日本防衛省正在為如何防禦來自朝鮮的彈道導彈和核武器威脅燒腦。
日本自衛隊卻指望新的戰機能夠趕快頂上,以對抗在西太平洋和東海上空逐漸「常態化」的中國空軍活動。目前中國海陸空三軍共擁有約2700架飛機,並且正在開發殲20和殲31隱形戰機,根據英國國防戰略研究所發佈的報告,中國不但擁有彈道導彈和射程1500公里以上的巡航導彈,還在開發可安裝在無人機上的導彈。
自去年3月至今年3月31日,日本戰鬥機升空攔截中國飛機達到創紀錄的806架次。
尚未建造F-3戰鬥機還有一個角色,那就是重振日本航空工業。
F-3戰鬥機是大約90架F-2戰鬥機(需在2030年前退役)的後繼機型,自上世紀90年代三菱重工和洛克希德馬丁合作開發F-2戰鬥機以來,F-3是唯一一個可延續和體現日本航空工業製造軍用作戰飛機能力的項目。
2016年1月,三菱重工測試了一架「心神」原型機——ATD-X。這款飛機的研發費用約為3.5億美元,被認為是邁向日本國產前線隱形戰鬥機的第一步。
儘管不少日本政府官員對國內項目的支持力度很大,但也有官員擔心,從零開始開發零部件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成本。他們支持國際合作,通過與海外合作夥伴分攤成本,共享技術。
路透社採訪到的另一名匿名消息人士稱,「我們現在擁有的,只是一個會飛的殼子(a flying box)」,沒有構成一架「戰鬥機」所需要的一切系統,武器啦,傳感器啦,統統沒有。
日本的潛在海外合作夥伴包括英國航空航天系統公司(BAE Systems),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這些公司都已對日本的要求作出了初步回應。然而,在武器開發所需的「信息徵詢」(RFI)程序中,一名看過相關文件的公司官員說:「我不知道他們想要製造什麼樣的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