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網友在屏東拍到今天在南海發射的「長征5」

好像慧星啊!
在海南島發射,能在屏東拍到也真是神奇!



2017-07-03 1:38 發佈

joshpls wrote:
好像慧星啊!在海南...(恕刪)


估计掉到太平洋了吧,今年发射卫星一直不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99648/answer/188624274

评论看了更是让人揪心

不過這次證明了花小錢辦大事這條路走不通。

不過可惜了這個衛星。。。。

實踐18號將是世界最重型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重量超過7噸,一舉超越美國6.9噸的艾科思達T1,躍居世界第一。實踐18號就應用了量子通信、新型霍爾電推進等系統,頭號使命就是對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的關鍵技術進行在軌試驗驗證。 我國此前的東方紅3號、4號衛星平臺分別只有2.5噸、5.1噸,東方紅5號則達到8噸,整星輸出功率將達28千瓦,有效載荷重量1.5噸,載荷功率18千瓦,設計壽命16年,主要性能指標超過目前現役的國際主流衛星平臺。 新平臺集成星載火箭、供電系統、姿態控制系統、測控系統,是尖端科技的高度集成平臺,可滿足一個中等疆域國家人口的使用需求,軍用目的更是不言自明。 這是一個國家綜合科技與工業實力的象征,將幫助我國在通信衛星領域領先世界整整一代。

2017.04.05近日,航天科技五院510所完成了实践十八号卫星LIPS-300离子推力器、电源处理单元及推力器切换单元正样产品的系统集成点火联试,系统正样产品顺利通过验收,正式交付。

大陆网军 wrote:
估计掉到太平洋了吧...(恕刪)


沒有多造一顆相同的備品嗎?
There is something more than you will ever see...

戒了咖啡的山羊 wrote:
沒有多造一顆相同的...(恕刪)


有也没用了,這個型號火箭在技術上有問題,航天系統估計先要來次大整頓。

大陆网军 wrote:
有也没用了,這個型...(恕刪)


現在發射都是直播了,能有自信坦誠失敗也是好事。不過連續兩次入軌出狀況肯定是會面臨大範圍排查審核了~~~

大陆网军 wrote:
估计掉到太平洋了吧...(恕刪)


我跑去看了這個網站,把它說的PO在下面

作者:WSongw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99648/answer/19175430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帝都航天某所工作四年,正在离职准备中,在逼乎搜着跳槽经验就正好看见这问题,恩,过来强行回答一波,头一次正经回答问题。说说自己为什么想溜:看到类似问题下很多同事说由于待遇问题。这是一方面,确实不高,但是不能说低,跟金融IT不具备可比性,跟其他同行业比也差不到哪去。问题在于薪酬成长性,混三年以后,没有职位基本就工资涨到头了,混到职位的就是质变,然而想混职位,国企的情况你们都知道。因为工作内容接触的其他院所兄弟也多,总体也好,各所也罢,工资其实相差没多大,最大一年几万的差距,也就是做金融的和你的差距的零头。自己想溜主要是厌倦了航天工作作风,尤其年轻人,都一个操性:互相坑杀。毕竟压力都挺大的,都不愿意背锅,喜欢把责任甩出去。技术方面其实大家都是半懂不懂,高端人才有,但是真心太少了,也留不住,有才的人往往有追求,然而实现这追求的途径在体制内部很少。领导并不都是傻逼,相反,70末80初的中层领导多数非常厉害,基层领导由于自己也没前途,挺多心理变态或者神混子,原因别人有说过,不废话。诡异的是最近几年的年轻人多数是坑货,工作没有一点责任感,科研作风一点都不严谨,写个报告错误百出,不愿意干活,特别喜欢指使人,还喜欢自已为是眼高手低,看不到什么上进心,上进心!这无关薪酬的问题,真是素质问题,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都是怎么了。琢磨着也是社会大风气的问题,题主问的现象应该是不会发生的,愿意来航天混的应届生太多了。可惜招进来的靠谱的没几个。就说今年分到我手下的那个孩子,入职没几个月,好的没学会,坏的全会了,每天上班就是坐着玩手机,干一点零碎活就以为自己工作很充实,稍微有点挑战性的活,就拖着,往黄了拖,反正最后领导不得不安排能干的来接锅,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这个大概就叫逆淘汰,人才得不到激励,混子得不到鞭策。在航天院所,没有背景基本就等于没有升职空间,尤其85后为甚,与能力相关度不大。航天的民品基本是呵呵,之前有个别几个所弄得挺好,最近这几年也开始不行了。有些课题也是呵呵,举个例子,什么创新课题大赛,弄个淘宝网店居然也能应付过去。还有些课题特别呵呵,二三十万的盘子,就想解决个疑难技术,连个测试费都不够填,你这不是逼着人家编出点东西来结题么。你也不能怪那些个申请人一拍脑子弄出这种立项报告,他们也很忙,他们也很无奈啊,他们不写得天花乱坠连这点经费都蒙不到啊。从业人员水平江河日下,同样的试验,八几年时候老一辈的试验报告,手写的,那真心是好,内容描述清楚,理论分析到位,结论下得合理。反观现在我们这帮人出的报告,测试数据自己都不敢信,分析靠瞎编,结论一定要下得模棱两可。不是我们不想搞好,是真的对着些东西消化得不到位啊。可能我比较水,能力不够,反正我接触的那帮搞技术的也差不多一个样,其中不少被外行傻白甜吹上天的一、五、八总体部的人。恩,就我们这种杂碎,赖着不走,以后混上领导,能搞出什么名堂。闲人很多,子弟很多,搅和事的也很多。看其他一些类似回答估的数在三分之一到一半之间,我们这边基本差不多。关键是剩下的那一半干活的,有一多半干都在疲于奔命那些虚的。好在中国人多,光一个科技集团就将近40万人(算社聘那帮子,这个数是雷总某次开会自己说的),比率再低,只要有几万人靠谱能干活的,火箭什么的也还是能上天的,毕竟火箭的技术含量不比飞机、远洋船什么的。在这种单位混,人的成长很慢,尤其技术方面,至少大多数人如此。如果换个角度想,你是个混子,那么这种单位非常好!不用干啥,不用学啥,大家一起扯扯淡混混事日子就过去了,福利一样不少,美滋滋。也许这就是为啥很多应届女生挤破头想进来?(没别的意思,单纯现象,女权请留情)评审会制度是个神奇的东西,和其他很多被中国特色的制度一样。你请那么多大佬,还给小信封,人家怎么也得说两句是吧,再好的方案/设计/报告都得说点,恩,然后一人一句,一人一个观点,基本这原构想也就废了,转折在于,结论是必须要通过的。这么些年,我是没见过一次评审会能评出个靠谱的报告,总是不了了之,之后该咋样还是咋样。其实就我们单位来说,想走的不少,很多是由于户口、福利房、专业什么的原因在犹豫。犹豫犹豫着就体制化了。干久了,你就丧失了勇气。废话写到这里不由想起肖申克电影里那话:监狱的高墙果然是很神奇的东西!目前很可怕的趋势:外协!内部技术更新很慢,又不愿意消化吸收新东西(总拿可靠性的幌子不承认有意思么)。总体的放给下面所,下面所机关放给事业部,事业部放给苦力,苦力放给外面的合作单位,外面单位山寨山寨美国货。最后就是不求甚解,完事了。相比老一辈航天人,人家那可是真把问题攻克了,我们这也算是攻克,但不是自己干的。简直可怕。航天的形势目前看来是越来越差了,想想也对,就这么个管理模式,同样的活真搞不过体制外的。题主说的那个链接,其实就是说要改制了。传了很多年了,今年某次高层讲话,一拍脑子又催了这事而已。这些单位,吃了这么多年农民工剩余价值,没有几个敢说转成企业制自负盈亏能挣钱的。那就改成公益类好伐?也不行,公益一类没那个本事,公益二类养不起这帮子211、985,更何况领导还得养大房子啊。放心吧题主,改不了!想做一个稳定的混子,那么,来航天吧。差不多了,说再多也没什么意思。也是一家之言,看官自己分辨就好,无非是吃饱了骂娘呗。

Charlie2020 wrote:
我跑去看了這個網站...(恕刪)


大哥你好歹排下版啊,看這傷眼睛。

大陆网军 wrote:
大哥你好歹排下版啊,看這傷眼睛。

還好啦

你看過那種文言文又沒標點符號的嗎?
孫浩彧 wrote:
再這樣下去阿三都要超...(恕刪)


三哥在航天領域本來不算弱啊,尤其在推進技術方面有俄國人的加持甚至還有一定優勢。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