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海軍造新飛彈巡防艦 雙船體還要不要?專家意見相左


台灣國艦國造的相關訊息,在做出第一艘雙船體陀江艦後,
未來台灣海軍規劃中的新一代海軍艦挺,
是否仍朝向發展雙船體方向,目前看來充滿未知.

不知道有沒有當過海軍的,分析看看,在台灣海峽的氣候與海象環境,
以雙船體為主的作戰用艦艇,適合這種以雙船體為主的船艦操作嗎?

歡迎分享


轉錄- 海軍造新飛彈巡防艦 雙船體還要不要?專家意見相左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2501865?from=udn_ch2cate6638sub10930_pulldownmenu

海軍規劃建造「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日前首度舉行邀商說明會,規劃建造6艘排水量約4500噸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排水量約4500噸,是否要採取雙胴技術,尚未可知;而海巡署前瞻造艦計畫規劃中,新一代的海巡巡防艦艇,高層拍板採用雙胴造艦技術,但內部使用單位有阻力,反彈不斷.......

2017-06-05 16:58 發佈
海軍有自己的規劃

本來就預定小規模生產,批次演進改良了,現在連第一批量產型都還沒出來就想一口氣放大找自己麻煩?

好歹也該讓海軍累積經驗後再來考慮後頭的

而不是非操作與經驗者去東指西指出張嘴
雙船體容易材料疲勞,船用沒幾年就會龜裂變形.
我是人,我反咳!
這個問題,之前就討論過過了

難怪網民說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

海軍的陀江本來就是做(巡邏艇)
不是做巡防艦,因為要裝 MK41 VLS

雙船體本來就無法裝VLS ,因為船的深度不足
但是做巡邏艇到是一個好點子

排水量小的艇,為了增加甲板面積,使用雙船體是個好計畫
但是要到巡防艦3千噸以上的排水量,那就不是個好選擇

上面的先進有提到雙船體容易材料疲勞)
尤其是越大的船,影響越大

所以不要在來亂了記者,名嘴
船不是小汽車,一艘巡防艦是好幾百億
錢不要亂花

a987 wrote:
這個問題,之前就討...(恕刪)


雙船體不是不能做大船,是需要用非常多的鋼去設計連接兩個船體的結構部分,如果是4000噸的船,一個朣體就是2000噸,在激烈海況下中間的結構體要支撐2000噸的扭力,需要非常強壯,也會讓負重增加,重心升高,所以要整體考量電腦模擬之後再決定是否該使用這種設計!!

Charlie2020 wrote:
雙船體不是不能做大...(恕刪)


雙體船的問題在於雙體所產生的力矩對銜接機構的影響。

所以...

越大噸位的船,除了雙體的重量以外,還有銜接機構距離也有可能增加。雙重影響下,在劇烈的海況下航行對船體結構會有很大的影響。


如a987網友提的重點:"但是要到巡防艦3千噸以上的排水量,那就不是個好選擇"


當然,如果有新的鋼材可以在重量與強度上取得平衡優勢,或許可以讓船體突破3000噸以上的限制。不過....造艦費用可能遠超過單體船囉 ~
可以每三年不斷進鄔大修,抽換掉疲勞的結購體嗎? 不必研發什麼超合金材料,一直換就對了。鋼材很便宜。這樣應該挺省錢的。
中間結合結構弄成可以轉彎的,好像這影片中的兩個前輪轉彎時一樣。大浪來時不怕扭力
alanchentw wrote:
.可以每三年不斷進鄔大修,抽換掉疲勞的結購體嗎? 不必研發什麼超合金材料,一直換就對了。鋼材很便宜。這樣應該挺省錢的。.(恕刪)


軍艦不能這樣,要以耐操易保養為基準。
現在戰爭講究的是快速,哪有時間慢慢保養?縱使軍艦有損傷也必須要能在最短時間內修復完成。
海軍要汰除諾克斯級巡防艦的原因就是高壓蒸汽鍋爐主機的保養維修不易,軍中很忌諱這種事,軍規產品最好是用不壞,國軍還有很多二戰時的裝備,尤其陸軍最多,特性就是用不壞。
之前看過一篇網站介紹(連結處),發現其實大型的商用雙船體是有的。
只是耐波性不知如何?(感覺只能在平穩的海上慢慢航行)
推測造價與維護費用也不低喔。

wucl_2008 wrote:
台灣國艦國造的相關訊...(恕刪)


做三船體吧...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