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說一點中國FWS10B和FWS15的發展情況

來自:刀口大俠美言網專刊
一家之言不要太認真,當科幻小説看就好喇

首先說一下,FADEC技術其實在21世紀初我們就有了,這次航展展出的矢量控制裝置已經成功應用在我國2種型號的發動機上面(具體型號暫時保密),17年閱兵後殲20會逐漸的公開,但是不要想解密,那是20年以後的事。劉大響說過21世紀初把不同核心機的部件串聯,其中包括把用FWS10A部件改造的AL31FN裝備殲10。最誇張的是1996年完成大部分零件的製造工作,2000年完成全部仿製,2002年和禮炮廠合資。其實毛髮的加力燃燒室做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壽命不行,我們對其做了延壽。06年99M1就是用了我們的延壽技術。410的人知道,有俄羅斯人在的時候,你能修那不算什麼,只有自己能獨立大修才是基本的獲得能力.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有關方面對AL31進行了摸透,並對其零件進行了仿製。到2000年開始,410廠研究能夠生產AL31發動機的所有零件。而中國從烏克蘭獲得了一條大修線,而且這條線本來是蘇聯爲大量生產蘇27而準備的。所以該線的設備更充分,資料更豐富。中國為獲得這條線用了很大的代價。在2000年,太行發動機取得大的突破。同時410在當年完成了AL31的所有零件的仿製。於是410有關方面希望技術口的支持仿製AL31發動機。這個想法得到了軍方的支持.而在工作開始了兩年之後,發現就算能製造所有零件後還是不能取得理想的實機。在國內有同樣問題的還有FWS11。很多人認為,仿製是簡單的事情,但沒有大量原開發技術人員的指導,仿製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而俄羅斯方面早在2002就得知中國有能力生產AL31發動機的零件,於是默許禮炮公司和中國黎明發動機廠建立合資企業。現在FWS15的矢量噴管壽命差不多500小時,加力燃燒室甘曉華做過延壽。很多人對FWS10系列的認識還是停留在06年那款雙層噴管的,09年黎明已經有了99M1的替代產品了,正好此時FWS10A的生產質量問題也基本上解決了。順便說一下09年“菊花殘”的事,是這樣的:主要是當年黎明同時生產幾個型號的FWS10發動機(就是發現問題然後改改改)和AL31FN的仿製版,改的太多導致了生產的不統一,空軍不放心生產質量要求全部檢查後才裝機導致了延誤。那時候的“菊花殘”和技術和材料沒多少關係主要是經驗不足導致的。

其實那個東西的外形和99M1的噴管很像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的A9矢量控制環的研發人員就是當年仿製AL31FN的那批人員,第一階段的FWS15就已經使用了紅外隱身技術,實現的方法和F119不一樣,不能從外觀來判斷是否實現了紅外隱身。FWS10B就是黎明廠生產的3-6-1-1結構的FWS15,下一階段將採用2-5-1-1結構,按照當年的計劃18年正式版FWS15批量生產,目前殲20裝備的是第一階段的FWS15(正好印證了尹卓講的殲20真正的發動機還沒有拿到,目前發動機基本滿足於殲20格鬥需求)。目前網上關於FWS10B的數據是不對的,要知道14噸用在殲20上面是絕對不能滿足格鬥需求的,軍用推力10噸,加力推力15.5噸的FWS10B才是目前殲20的動力!

順便在列一下FWS10系列的不同:
FWS10A,FWS10H採用A型噴管,H型收斂片略長,這2個研發代號是太行。
FWS10B/FWS15黎明代工型,使用了624所的新技術,採用b型陶瓷基複合噴管,預留收斂片偏轉矢量結構
FWS10AII,這次航展展出型號,採用B型噴管,下盒體未留矢量結構。
FWS10C,海軍作為中型燃氣輪機。
FWS10D,已改為FWS20。

關於FWS10B和FWS15的關係,我想說下,在FWS1515核心機研製後624所已經將技術資料給了黎明和黎陽2家發動機廠競標,而黎明在2011年正式慶祝批產第四代發動機,而FWS10系列就有一個軍用推力10噸,加力推力15噸的改良型研發項目。那麼謎團就解開了,FWS10B其實就是黎明試驗FWS15的關鍵技術進行大幅改良的FWS15第一階段發動機,黎明做的代工,包括噴管,高溫葉片材料全部來自624所給FWS15的技術。而黎陽的完整版才是我們所知道的FWS15,推測參數FWS10B或者說FWS15第一階段型軍用推力10噸/加力推力15.5噸,FWS15目標機軍用推力12噸/加力推力18噸。推比由現在的9.5提高到11.7。2010年12月21日,甘曉華被胡錦濤總書記簽署通令記一等功。注:這個就是當時FWS10B的交付記功,也就是說在殲20首飛的發動機在2010年下半年就已經完成了。

目前殲20的雷達已經不是09年狀態的的那個了,現在已經更換為21XX個T/R組件的數字化有源相控陣雷達,功率早已不是11年央視說的100KW了,接近130KW。

轉1篇研發人員的套料:
1、我國的隱身塗料水平放眼全世界,只比美國差一點點,可以說是在同意層級裡的差距,對比俄羅斯,歐盟,我國已經看不上他們了。
2、有人說J20發動機尾部沒有遮住,紅外隱形性能很差。我就此問題問他,他說這不是你想像的那樣,J20的尾部紅外隱身性能不存在問題,紅外信號在J20尾部做過處理,是發生偏離的

3、我國隱身塗料的技術是不是來自南聯盟打下來的那架,他說不是的,我們只是跟南聯盟的政府要了數據,一開始我們國家不敢做,因為隱身材料這塊太耗錢了,不知道數據以前,以為美國有很牛,後來拿來數據一看,發現我們可以做到,後來就開始做隱身塗料的項目了,南聯盟並沒有給我們殘骸,他說隱身塗料這東西,最關鍵的是數據,有具體數據就可以做,所以真正核心的,只要接觸過隱身塗料數據的人,只有你有些異動,國家就會毫不猶豫的做掉你!
2016-11-22 23:32 發佈

Vuvuzelas wrote:
現在FWS15的矢量噴管壽命差不多500小時...(恕刪)


哇、500小時?聽說俄羅斯的矢量噴管只有50小時的壽命而已說。
用不著反諷啊,20只是中國的第一代隱形戰機,就和它的航母一樣,目前只解決了從無到有。當前拿來對付美國是不可能的。但手槍再差它也是槍,對付拿刀的還是有用的,這包括人類九成以上的國家軍隊。
來源:新浪軍事
珠海航展展示的軸對稱矢量噴管技術(與歐洲四國研發的EJ200矢量版技術相似,不同於蘇-37 / AL-31F改進型發動機採用的俯仰式軸對稱矢量噴管)

簡單示意圖介紹A9作動筒原理


看得好累!只是怎麼這次珠海不拿出來獻寶,反而在網路上放消息?
美國驚呆,日本嚇尿,印度崩潰,韓國絕望,俄國汗顏,歐盟垂涎......洗洗睡吧
從漢人來了島上以後一切都變了,黑暗籠罩了我們的前途,從我小的時候,族中的長老就有一個疑問,我們該怎麼做?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
01軍版越來越多這種愛國者軍事文...光google 關鍵字殲20 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形容詞:

t50哭了 f22驚呆了 俄國眼紅了 美國震撼了 俄國垂涎了(怎麼又是俄國?) 美國非常吃驚(又是美國?)

徹底壓制f22了 觀眾過癮了 美國急了(又美國?) 美俄語無倫次了(美俄第一次同台) 日本心神戰機垂死掙扎了

越南半天不語了 印度不敢妄動了 印度不甘心了 印度不淡定了 印度尿褲子了 印度顫抖了 韓國被吃定了 韓媒羨慕了


不妨礙各位開心了,我們灣灣以後就不入這種帖了,讓你們好好的開心!!

joshpls wrote:
01軍版越來越多這...(恕刪)


謝謝J大的回文
讓我將正在吃的早餐笑到噴出來!
對岸人民愛國愛到狂妄自大,不將其他國家放在眼中
早晚吃大虧
跟他們離得越遠越好,以免惹火上身!!
個人覺得不把對手放在眼裡是我們自己.

以手機來看,早年對岸質與量都輸我們

現在對岸產量已海放我們,質也不相上下,只差創新.

軍火業也是如此.

大量的製造與失敗(例如老美),對工程發展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環>可得到經驗.

我們沒本錢用 大量的製造與失敗 來得到經驗,只能用時間還換.

但對岸現在卻可用 大量的製造與失敗 換到短時間技術的成長.

可以笑對岸的自大,但反觀我們又如何?

除了拿老美的東西出來說嘴,我們本身還有啥?

就算台灣錢淹腳目,但連潛艇都買不到.

更何況現在台灣錢只能夠淹腳板.
Try & Error 是RD必經的一環,

但是中國發動機產業, 砸大錢燒了幾年十年 卻還是扶不起的阿斗/爛泥上不了牆情況 ,內情恐怕不是這樣簡單的

反過來說舉目望去, 全球跟台灣一樣規模/人口的小國,幾乎沒有一個會願意浪費小國有限資源 在發動機研發
這種需要大量資金+大量市場需求的為基礎的研發工作, 這種本來就是大國才有本錢玩的~

平常一堆人支持立院砍國防預算的,卻又反過來譏笑台灣沒預算作研發的,不知是怎樣的心態?!!

以下轉貼之前Waffe大在本版貼過的分析文章~ (如Waffe大不同意貼文,小弟會自刪)
=================================================================

當然不是做一堆引擎就能養出好東西,但資本主義的世界裡有市場才有科技產品的壽命,從市場獲取利潤與資金在回頭投資必須的資本做技術的研發在投入市場以獲取更大的市場與利益,英美發動機的技術培育就是市場
若沒有市場的科技就只是百科全書上的一個論述而以。
老美噴射發動機技術最早來自壓縮機(就冷氣、電冰箱用的那種)、增壓器這類的東西,也是市場所需幾十年來才養成如今這一堆的暴力引擎。

回頭看看法國人就知道,他們從亞塔101一直靠自己的技術逐步的增加壓縮比、溫度、冶金等等的技術能力一直靠著部分國家的支持與對外的營收發展出亞塔08、09、plus一直到M-88(這就有跟外國取經了.......),雖然都算二流的引擎但他們也是都靠自己(盡量啦...),但數十年來法國人所獲得的世界市場規模遠小於中國49年後自己的內需,要說中國被技術封鎖但沒人要求他們鎖國的吧?就算被西方鎖定,但老毛子當年也是手把手的教整套圖紙與技術搬來中國的,法國人當年也是靠著部分BMW-003的技術才弄出的亞塔。而且中國不但前期有毛子的技術支援後期還有約翰牛的灌注。

另一樓在討論台灣為何不做噴射發動機,其中最大的問題也是市場。若以台灣2000年後新購的飛機論平均一年對於軍用噴射發動機的需求量大約就30台這個數字(而且還分三種),若抓一樣從1949年迄今這個平均數會更低,而老共平均下來每年都有700台以上的規模換成你是投資者你要投資在哪?

全世界擁有研發、大量製造、大量服役全系列噴射引擎的國家(就是從軸流、離心、渦噴、渦扇無一辣下)就只有英國、美國、中國、蘇聯4個國家,扣除英、美無論老毛子的引擎技術除了本身一點的儲備以外也是從英國與德國那裏弄來的,



而中國自制的第一代殲5也只比老毛子晚個大約5年的時間,接下來的殲6也差不多這個時程,所以扣除自己摸透技術的時間點兩造抓個15年的差距應該不為過,但老毛子都解體25年後的今天中國的發動機技術依然追不到前蘇聯 甚至嚴格說起來中國完全沒有一部靠自主技術研發並且大量服役的發動機,這問題早老就不是左岸自己宣稱說的缺乏發動機製造經驗了。

在反過來講,發動機技術就是技術與資本密集的工業,中國從建國到現在軍用發動機的總產量大約4萬5左右這個數字,也就代表了有如此規模的市場來培養技術,而4萬5這個數字遠比法國主要的引擎商斯奈克瑪來的大跟二戰後普惠迄今的產量接進,但一樣的商機養出一個普惠中國目前的技術差普惠多少?你要說普惠在美國有技術,但也別忘了普惠可沒有國家資源幾十年的澆鑄



Dwing wrote:
大量的製造與失敗(例如老美),對工程發展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環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