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與美方談判引進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幾經坡折,不知定案了沒有! MK41引進後是否天弓,天劍,雄風都要裝上去?
另一則消息說到MK-41可能會裝在中字號上測試與中科院開發的系統測試完畢後才會移裝到拉法葉艦上。
這幾件事告訴我們許多其他的消息。
天弓飛彈的射控雷達與射控系統已經完全國產化了,包含雷達射控系統中的軟體都是中科院從美製雷達上,一點一滴逐步學習進步改良到現在可以追蹤北韓試射洲際飛彈,一兩千公里遠大氣層外飛彈訊號是需要有兩把刷子的!
以此推斷台灣自製的神盾系統大該差不多完成了! 未來兩三年還要經過許多試射才可能服役!!
歡迎大家提供一些訊息來推斷我們的第一套神盾何時可以服役!!
作者陳傳鎬博士 天弓計畫副總主持人
這本書道出了天弓飛彈的研發與測試的所有辛酸,同時也告訴全世界台灣的防空飛彈的實力,裡面最不願意透漏的就是相位列陣3D雷達的開發與性能,但是卻提到長白雷達的故事,長白雷達上所有東西都還好,唯一的黑盒子是信號處理器,這個黑盒子最後也被中科院電子所的人破解而開發出來! 從長白雷達上所學到的東西現在都用在最新的相位列陣雷達上,還加上我們自己開發的各種空對空的模式,要導控天弓三型飛彈比導控天劍二型複雜得多了!要將天劍二與既有自己研發的相位列陣雷達整合並且管理250km-300內各個目標,這個很難嗎? 20多年前的長白雷達就可以做到了! 二十多年前中科院就已經開發出多目標接戰模式,現在的電腦進步這麼多,更高速的電腦可以讓我們處理更多的目標,居然有人問我說上述的東西不可能!!真是井底之蛙
各位看官! 敝人在民國75年在馬祖服役時,就加入馬祖防衛部司令官丁之發下令成立的臨時任務編組,陽明館研發小組,研發戰場監視與火炮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從兩個預官與兩個大專兵開始最後變成16個人的研發小組,我退伍前全套系統已經裝置到所有觀測所與雷觀機,商用雷達連線,所有或42迫砲以上火炮都有專屬的終端機以顯示來自火炮控制中心的射擊命令,戰情時還裝置一套80吋的EGA投影機顯示所有南竿周遭的敵情,多次演習都有總部長官指導,退伍後新的馬防部司令換人,立即下令實彈射擊驗證,試射當天,第一發參考射擊,第二發效力射擊,直接命中! 多年的苦幹實幹,總算沒有白幹!
我們那時候用了就是Intel 8088 CPU 個人電腦兩台與自製的數位交換機網路及8031/8051單晶片電腦做終端機,完成整個系統,可以監視100個目標對10個以上的目標下令攻擊,有超過10種攻擊模式可以選擇。這是民國77年,還沒有乙太網路的年代我們的網路是用
RS422,16bit電腦就可以多目標接戰與回報,我可是親自參予整套系統的規劃討論與實作!!
台灣的第一套神盾相仿的雷達系統不可能可以和美國的神盾比擬,但是基本該有的防空作戰系統是不會比神盾差的! 要知道長白雷達與AEGIS都是RCA開發的!!那時候的相位列陣科技分幾個重要次系統,天線,戰場管理系統,飛彈與火炮控制及雷達信號處理器
天線同樣是RCA的天線單元使用的設計是差不多只有單元數與輸出功率大小的區別的。
戰場管理系統就是電腦資料處裡,自從我們取得E-2T與紀德艦後,這一部分的技術已經跟美方看齊了!
飛彈與火炮控制是自動控制裡面的回饋機制的無線電化,細部有許多技術是來自多年的試射與修正,從天弓開始,我們已經很成熟了,天劍二型是主動導引的飛彈,中途導引只需要算出最省燃料的彈道角度發射即可,不斷修正與目標的相對位置,最後20公里才開飛彈尋標器做HOMING!
最難的就是雷達信號處理! 這裡是理論與經驗的大混合!! Analog信號進來轉成數位後如何去干擾雜訊濾波,放大,處理,辨識,需要多年的經驗才會做好!! 我現在的公司是處理高功率WIFI信號的,新的 802.11AC就有用到相位差來導引信號往個別Notebook天線,它就是用相位列陣天線的技術,一點也不神祕! 軍方列陣雷達天線所用的數位信號處理IC與我們無人機上用的影像傳輸IC是一模一樣的型號,一個175USD! 這個IC與它的前一代IC已經在市面上銷售超過10年了!所以我說做AESA的硬體一點都不難,難在軟體要時間撰寫與測試!!
如果你懂雷達的操作原理,歡迎你來加入討論,不要私訊我!!不懂也可以問不要漫罵!!我不懂的地方也多包涵,我歡迎指正,一定虛心求教!!
Charlie2020 wrote:
有一本書'天弓 我...(恕刪)
小弟不是念電的, 所以看不懂, 請問一下, 飛彈要怎樣防被騙, 請問軟殺是直接一個假信號讓雷達被騙嗎? 美國海軍神盾那次被偷襲, 好像硬殺與軟殺都出動, 結果好像飛彈落海, 那代表什麼
請問一下, 之前愛2攔截弓2, 那代表弓2有對地功能嗎? 不知道 SM6 和 海弓3 在緊急狀態下打船, 雖然火藥少, 但動能可以相當多少火藥.
還有弓2演習應該是整隻掉下來沒有分離, 那不就是容易被攔截
還有看新聞, 說大陸的電偵船在綠島看演習, 雄3的工程師說, 那個位置是要看弓2當導彈, 不是要看愛2攔截, 請問你看法
還有請教一下, 刺針的紅外線頭可以分出來誘餌與飛機頻率差別嗎? 紅外線飛彈要怎樣比免被騙
謝謝
而且台灣應該可以拿退役的商用貨輪改為類似航母的甲板,便宜的做一個海上起降的平台出來,順便把各項武器的測試系統搬到上面去。
Charlie2020 wrote:
中科院與美方談判引進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幾經坡折,不知定案了沒有! MK41引進後是否天弓,天劍,雄風都要裝上去?
另一則消息說到MK-41可能會裝在中字號上測試與中科院開發的系統測試完畢後才會移裝到拉法葉艦上。
這幾件事告訴我們許多其他的消息。
天弓飛彈的射控雷達與射控系統已經完全國產化了,包含雷達射控系統中的軟體都是中科院從美製雷達上,一點一滴逐步學習進步改良到現在可以追蹤北韓試射洲際飛彈,一兩千公里遠大氣層外飛彈訊號是需要有兩把刷子的!
以此推斷台灣自製的神盾系統大該差不多完成了! 未來兩三年還要經過許多試射才可能服役!!
硬殺就是公羊系統與方陣快砲,軟殺就是仔細記分析對方的各種訊號,組合成特殊的訊號將軍艦真正位置隱藏,使飛彈射到錯誤位置!!
這代表對方飛彈的雷達很好騙! 被假訊號騙到了!
弓2的設計式防空飛彈,並沒有對地攻擊的導引模式存在,沒有大幅修改是無法對地攻擊,用弓2模擬地對地飛彈時只要設定起飛的射角,讓它形成拋物線彈道飛行就有如地對地飛彈,愛國者2在用射控系統追瞄與導引飛彈射擊﹑就可以練習射擊,但是這項演習很奇怪,也有可能是弓三的測試只是藉愛國者之名。
SM6與海弓3打船 海弓3應該是還不存在,SM6或弓三的彈頭設計是打飛機的所以,是高爆破片彈頭,它的穿甲能力應該很差,對軍艦來說是沒有什麼用處,可以造成甲板上的人員傷亡,不太可能擊沉軍艦,動能要有效必須能穿破裝甲以後。
我對雄三工程師說的沒有意見! 愛國者在中東戰場上早已嶄露頭腳,許多性能與參數都曝露了! 天弓系列的飛彈全世界都很好奇! 老共更是非常擔心它的真實性能。畢竟沒有幾個同類型的飛彈
現在新一代的紅外線尋標頭可以像照相機一般,它的彈上電腦是可以做影像處理來決定何者是假目標! 就看該影像分析軟體適用哪一代技術,分析的速度可以到一秒幾張以防止脫鎖! 刺針出來的年代太早了! 那時所用的科技大概沒辦法像現在的影像處理技術成熟,我不認為它可以這樣分辨出來!
一般的商業公司就可以取得不錯的影像處理軟體(有OPEN SOURCE),中科院如果想將該科技加到新的天劍軟體裡面,是非常容易的事,可是整個核心CPU要更新成最新的CPU才夠快,舊程式要移植到新CPU又需要許多測試與試飛!
也許做新的劍一時再改吧!
Charlie2020 wrote:
透過陳傳鎬中將所撰...(恕刪)
我以為射得遠不如射得準... 這點才是台灣自製兵器跟美國的差別..
也是我一直高度懷疑中國新武器真實能力理由..
飛彈最重要的就是導引 反反制 這些除了基礎電子能力要具備..
還得要有大量的研究及實測 甚至實戰數據 台灣這點並不如美國..
不過以拉法葉這種以防潛為主巡防艦來說 在法系武器價格高得離譜..
又無法直接整合美系系統前提下 台灣能做個約100~150KM射程的海劍二
還是遠比沒有還好... 而且劍二本身研發時間近25年 國軍使用時間也有20年..
時間跟經驗對武器的實用性 還是很重要的...
我看過的數據是寫超過90KM 這樣的距離還算可以 畢竟台灣一票標一也才40KM..
但也許如上面說的 飛彈來自空戰系統 台灣用的海戰雷達系統無法導引.
或整合不起來 也是可能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