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

共軍沒有能力渡海佔領台灣

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說,「我看過日本人的報告,中共現在所有陸戰隊兵力,
沒有超過三個師的兵力,所以他沒有渡海能力,他只有轟炸我們的能力,
可以用飛彈用空軍來對我們造成很大的震憾力,但是沒有能力佔領台灣,
這是國際所有軍事研究學家都公開的數據







各位......這..這..這是...真的嗎???????????


我猜冬天台灣海峽風浪真得很大............

軍頭號稱百萬解放軍攻臺,

一方面海峽小會塞船,隨便射雄3隨便中................

一方面風浪大船會互撞沉船..........................
2016-10-12 17:08 發佈
不用到轟炸,現在用經濟戰就快被玩死了!
不戰而屈人之兵,為最高境界
目前解放軍也就那十幾艘兩棲登陸艦
是要怎麼載百萬解放軍
再者十幾艘全部過來不過也就30顆雄三的小事情

可是面對登陸戰前的導彈攻擊是防禦的重點
不用運人打正規登陸戰,暗度陳倉也是可以....而且更不可以"高估"的是台灣防衛自己的決心,一旦開戰我覺得下場很慘.....唉~吹口哨壯膽,話又說回來我的同事有急獨派的人,他們都沒當過兵,我也不知道他們怎麼這麼有信心不會被打,一旦開戰我覺得他們跑得最快....
只能用一句經濟戰帶過,實際成效卻拿不出手,

拜託也換點新的宣傳吧??

不然先講講中國要怎樣解決去庫存, 解決僵屍產業/房股市的泡沫吧??

講難聽個人認為中國民間似乎有種覺得自己受到的跪拜還不夠的天朝風氣存在....現在是21世紀,

歐美放棄帝國主義已經幾十年了,但我總覺得遇上的中國網友有相當比例認為現在還是19世紀弱肉強食的時代,中國的教育真的沒問題嗎?(中國小學生都立志長大要當貪官了

這年頭已經不是只要錢多軍強,小國就會聽大國咧。

20世紀後半 小國對抗殖民帝國搞民族解放的案例比比皆是,

中國不是還支援過越南,

美國在冷戰期間到處灑錢金援 在美軍制霸全球的軍力前

一樣一堆小國群起反抗。

現在大國跟小國交往的方式已經改了,否則當年跟日本歐美等列強都死鬥過的東南亞諸國現在也不會跟歐美結盟。

當年美國在寮國丟了那麼多炸彈,很多轟炸機還是菲律賓起飛的,現在寮國竟然派觀察員參加美菲共同演習啦。我們應該要感受到時代的變遷跟國際局勢的轉變。

如果站在中國立場,左岸各位不覺得應該思考一下

為啥連當年對抗帝國主義的一堆共黨同志 現在都要投靠老美了嗎?

莫小華 wrote:
不用到轟炸,現在用經...(恕刪)
印象中台海適合登陸的季節就是夏季那幾個月, 秋冬季東北季風一起, 海象6級算是家常便飯

台灣適合大部隊登陸的灘頭, 十幾年前大約是20個(聽說是美軍實際走訪全台海灘算出的)

現在拜房仲四處開發/搞建案/消波塊堤岸所賜, 可供團級部隊合適的登陸灘頭大概一隻手不到的數量吧??

ebola01 wrote:
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說...(恕刪)

cche1079 wrote:
只能用一句經濟戰帶過,實際成效卻拿不出手,
拜託也換點新的宣傳吧??
不然先講講中國要怎樣解決去庫存, 解決僵屍產業/房股市的泡沫吧??


台灣GDP約17兆台幣.
兩岸貿易, 台灣順差九百億美金, 約三兆台幣.

真的要動這一塊, 900億美金蒸發, 應該是很簡單.

台灣GDP衰退兩成以上. 過去台灣GDP成長20%, 大家都覺得日子不夠好了, 一年衰退20%還得了?!

只是人家還不想動. 先縮一下陸客試試風向.



hello

有種東西叫做來料加工,
早期台灣廠商轉進中國大陸就是為了利用當地的廉價勞力將商品銷往歐美,
這些台灣廠商的原物料機器取得主要還是透過熟知的台灣管道出口過去使用,
或是說,為了降低中國大陸這邊高額的稅收,台灣接單,然後低價下單給大陸子公司,或是利用高價向台灣公司採購,將資金收回台灣。

近年,台灣半導體的發展,也帶動了在中國電子周邊生產廠商務必向台灣採購,而另一方面,台灣對於高單價向中國大陸採購的機會較少。

其實,若要計算兩岸的地下貿易,包括日常用品,淘寶和併櫃貨品等,兩岸的貿易順逆差其實沒有那麼大。

macacafly wrote:
台灣GDP約17兆台...(恕刪)
另外沒有能力動跟不想動差很大啊~

經濟制裁台灣, 這種殺敵八百, 自損一千的戰術, 中國很愛用啊?

IC過度仰賴進口 2013年首次超越原油成為進口金額最大商品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3年中國積體電路晶片進口額為2,322億美元,比去年成長20%之外,居然比原油一年進口2,196億美元還要高!2013年中國IC的貿易逆差為1,441億美元,比2012年又增加了50億美元,連續第四年擴大逆差,預計今年貿易逆差將會接近1,500億美元。

進口逆差嚴重 IC主要進口來源為台灣

再看進口來源,台灣地區是中國IC進口的最主要來源(詳見北美智權報:《中國大陸IC進口量大 台灣廠商機會多》之報導),也是兩岸間產生貿易逆差的主要商品。根據大陸海關估計,2013年從台灣進口到大陸的總金額為722億美元,占所有進口總值的31%;去年進口逆差為646億美元,比起2012年的440億美元,又大幅增加了206億美元!

除了台灣,中國大陸進口IC還依賴韓國、馬來西亞,2013年進口額為476億美元和290億美元,分別以20%和12%的份額列第二、三位,其他進口來源國還有美國、日本、新加坡、菲律賓等。

從長期的趨勢來看,根據工信部統計,2001年~2012年,中國IC無論是產量或銷售額的年均增長率均超過20%,積體電路產業規模也從2001年不足全球總規模的2%,提高到2012年的10%。但是扣除接受境外委託代工的銷售額,中國IC市場的國內實際自給率還不足10%,廣大的內需還是嚴重依靠進口,並未發生實質性改變。

由此可見,中國IC產業雖然看似兩位數高成長,但依然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相關產品,其中更包括會影響國家安全的核心半導體晶片,難怪會引起中國政府高度重視!



cche1079 wrote:
IC過度仰賴進口 2013年首次超越原油成為進口金額最大商品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3年中國積體電路晶片進口額為2,322億美元,比去年成長20%之外,居然比原油一年進口2,196億美元還要高!2013年中國IC的貿易逆差為1,441億美元,比2012年又增加了50億美元,連續第四年擴大逆差,預計今年貿易逆差將會接近1,500億美元。
進口逆差嚴重 IC主要進口來源為台灣


會從台灣進口那麼多IC, 主要是性價比 比 陸廠本身的好.
但是陸廠本身沒有IC嗎??? 當然有.

只要犧牲一點性價比, 直接改用海思, 展訊的.
頂多大陸民眾買到貴幾塊錢的手機.
就直接取代掉了.
IC並不是非台灣不可的必用品.







hello
  • 4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