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看到台船的人說明潛艦的操作系統與設計

大家好

有人去拍軍事展, 請看第41分鐘, 說要脫模了



剛開始有個女生問問題, 是大金主, 她說也是工程出身

說潛艦載台核心就是3種控制, 舵翼, 潛航還有電機, 然後加中科院的戰鬥系統, 用柴油發電機

台船也有模型, 有人說明

1. 載台與戰系由台船負責整合
2. 中鋼有提供 HY80的鋼材, 已經在研究工法
3. 2000頓, 60多米長度
4. 性能和劍龍級差不多
5. 潛航速度20, 巡航12節
6. 希望比劍龍級深, 但台船還不知道鋼板到底有沒有辦法, 說也不知道
7. 下淺與上浮沒問題
8. 建造時間5年

有聽錯請告知

謝謝
2016-10-02 11:28 發佈
重點還是電機如何作到實戰的階段

鋼材即使解決,後面要焊接,潛艇喔...焊接要求滴

newshunshan wrote:
大家好有人去拍軍事...(恕刪)
台船說焊接還不知道是否有問題,所以還在試驗焊接與其他工法
oyhwcaak wrote:
鋼材即使解決,後面要...(恕刪)
工程師缺的是機會跟經費,其他的都會解決的
中船號稱焊接沒問題
newshunshan wrote:
大家好有人去拍軍事...(恕刪)
真心希望是
sogo360 wrote:
中船號稱焊接沒問題...(恕刪)

lkk77 wrote:
工程師缺的是機會跟經...(恕刪)


請問閣下是工程師? 還漏了一個人命的教訓 唉 造潛艦的問題不是只有機會跟經驗

怎麼造潛艦 書上都有教 怎麼解決潛艦的設計到潛艦實際使用的問題 才是真的問題

不然造了幾十年潛艦的西班牙怎會栽了一個大跟斗 要美國人去幫忙一艘沉下去會浮不起來的潛艦

不然擁有最優的技術作為後盾的澳洲潛艦會一直碰壁然後超預算 有經驗的都這樣慘了

造潛艦的難不只在技術而是在整合與解決問題 幾十年前就已經講太多了 不想講了

唉 我實在不想批評 畢竟 開頭實在很難 也希望這個過程能夠順利

我也是工程背景的人 看到這些人這些媒體對造潛艦 如此侃侃而談 真的是捏把冷汗
同樣身為工程背景的台中人+1,

雖然對於廠商那種為了賺錢, 啥都可以不負責任 凱凱而談的態度不以為然

也認同閣下所舉的兩個外國例子(澳洲Collins的國造案子, 可是搞到舉國上下都引以為恥)

但即使像中共獲得蘇聯把手教/提供技術包跟潛艦實體,才學會潛艇製造的國家,

也付出過全艇官兵窒息死亡的鬼船海上漂事件~

要做潛艦, 就是要付出代價

在外援技術都遭中國阻斷/打壓, 國內又舉棋不定/風險難估的情況下,

所以十多年過去了, 海軍至今還是原地踏步~

如果大家認為都不要有風險, 都不想有所行動, 那就繼續保持現況就好(那兩艘Gubby繼續用下去,會不會出人命??)

多一事 不如少一事, 這也是台灣產業高層過去十年的心態~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請問閣下是工程師? ...(恕刪)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請問閣下是工程師? 還漏了一個人命的教訓 唉 造潛艦的問題不是只有機會跟經驗

怎麼造潛艦 書上都有教 怎麼解決潛艦的設計到潛艦實際使用的問題 才是真的問題

不然造了幾十年潛艦的西班牙怎會栽了一個大跟斗 要美國人去幫忙一艘沉下去會浮不起來的潛艦

不然擁有最優的技術作為後盾的澳洲潛艦會一直碰壁然後超預算 有經驗的都這樣慘了

造潛艦的難不只在技術而是在整合與解決問題 幾十年前就已經講太多了 不想講了

唉 我實在不想批評 畢竟 開頭實在很難 也希望這個過程能夠順利

我也是工程背景的人 看到這些人這些媒體對造潛艦 如此侃侃而談 真的是捏把冷汗
...(恕刪)


我已退休多年,但退休前有幾十年的RD主管經驗,看多了台灣工程師的幹勁與認真的精神

台灣還好失敗主義草莓族沒想像那麼多,否則現在做LED手電筒都會有困難

連試都不試,當然沒有成功的機會

就因為沒做過就不敢做?

木柵線的馬特拉不拉我們自己拉

國五雪隧問題

不是都解決了

甚麼都不會半導體怎麼做出來

當然不是每個工程師都行,有行的,也有少數不行的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