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經類看到這新聞,漢翔國機國造的相關訊息,這新聞很值得關注,
若漢翔一旦取得空軍國機國造合約,與義大利廠商的合作計畫將終止.
對於漢翔來說,在空軍下一代教練機的方案中,長遠來看,哪一個比較有利於漢翔與台灣航太產業?
1.以IDF改成教練機的國機國造方案比較有利?
2.還是與義大利廠商合比較有利?
回想當初IDF的發展歷程,後來IDF生產交機完畢後,由於沒有後續的戰機發展計畫,
漢翔一時陷入營運瓶頸,也導致台灣不少航太產業人才大量流失,
現在國機國造,應思考未來會不會再遇到同樣的問題==>未來沒有後續訂單能維繫航太能量?
如果漢翔未來若真的做出IDF簡易版的教練機,生產完66架後的後續訂單會在哪?
以台灣目前的外交環境,這教練機有機會外銷延續漢翔與台灣航太產業能量嗎?
如果選擇與義大利廠商繼續合作,讓漢翔成為該公司在亞洲的主要合作生產商,
在現有義大利原廠的成熟產品的市場中,漢翔會不會有機會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轉錄奇摩訊息:漢翔看好航太產業成長,強調若國機國造,與李奧納多M-346 MOU將失效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20160829/%E5%80%8B%E8%82%A1-%E6%BC%A2%E7%BF%94%E7%9C%8B%E5%A5%BD%E8%88%AA%E5%A4%AA%E7%94%A2%E6%A5%AD%E6%88%90%E9%95%B7-%E5%BC%B7%E8%AA%BF%E8%8B%A5%E5%9C%8B%E6%A9%9F%E5%9C%8B%E9%80%A0-%E8%88%87%E6%9D%8E%E5%A5%A7%E7%B4%8D%E5%A4%9Am-346-034128543.html
【財訊快報/劉居全報導】漢翔(2634)今(29)日舉行法人說明會,由漢翔董事長廖榮鑫主持,廖榮鑫強調,對於航太產業持續看好;針對近期媒體報導漢翔與美大利商李奧納多(Leonardo)公司簽署M-346合作備忘錄(MOU)一事,廖榮鑫表示,若政府政策是「國機國造,自研自製」,漢翔絕對遵循政府政策,支持國機國造,先前董事會已決議通過支持此政策,也就是說,若政策是國機國造,與李奧納多簽署M-346的MOU將失效。
漢翔表示,當初簽訂MOU時已有備註,若國機國造MOU將失效,因此不會有違約賠償問題產生。
漢翔今年上半年營收138.09億元,稅前淨利13.48億元,稅後淨利10.65億元,每股盈餘1.17元,至7月底累計營收為160億元,符合漢翔原先預期規劃。
而漢翔副總暨發言人林南助則表示,政府擇定五大創新產業為驅動台灣下一世代產業成長的動能,其中「國防產業」可望帶動產業投資動能,推升台灣國防產業發展的層次。漢翔將全力配合空軍高級教練機國機國造,集結台灣航太產業聯盟A-Team 4.0的整合優勢,期望擴大航太產值,預期將對台灣航空產業的技術能量、人才培育帶來正面效益,有助於整體產值成長。
至於在重大資本支出方面,林南助表示,近期成果包括引擎機匣製造中心(ECMC 3)已於今年4月啟用,TACC-19複材廠房也於今年7月啟用,F-16A/B性能提升維修廠房,預計將於明年第一季完工運作。
林南助強調,展望未來20年航空產業環境,全球航空運輸業持續成長,可望帶動航空製造業需求,依據Airbus及Boeing市場預估,2016-2035年全球民用客機的航空客運量平均年成長率4.5%-4.8%,新機需求量33,000至39,000架,市場總值美元5.2兆-5.9兆,「單走道客機」在新興市場與廉價航空的拉抬下成為需求主力;引擎需求隨新機成長。
而依據市場調查機構(Forecast International)於今(2016)年第二季的預測,未來10年(2016-2025)全球商用引擎交運量約12萬具,產值約美金7,200億元;Airbus與Boeing達五千至六千多架儲備訂單,估計至少需7、8年時間才能交機。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