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台灣首款國產空射巡弋飛彈服役

目前公開的資訊, 萬劍彈採用慣性導引,GPS與地形地貌比對模式,
由於萬劍彈裝有飛彈導引部位結合微電腦與陀螺儀、全球定位系統導航,能對攻擊目標的定位等進行修正,

也就是飛行路徑可以改變轉折,以躲避地面的砲火攔截,其性能就比較像空射型的巡弋飛彈。

據說終端還能使用雷達,紅外線及與數位影像匹配對比(DSMAC(尋求資料來源),來攻擊目標??

如果以上資訊全部屬實 那這些特性說明了萬劍彈,具備空射型短程巡弋飛彈的精準打擊能力。

除了集束炸彈攻擊跑道, 之前中科院公布的訊息,萬劍彈還有攻堅彈頭可以選用,可以用於打擊工事碉堡~

不知中科院是否有把國造的青雲油氣彈,整合進萬劍彈裡面…

想想當敵軍船艦在港區集結,準備兩棲部隊裝載時, 射幾十顆青雲萬劍彈過去,在港區鄰近上空引爆~

集結在港區登船的敵方數十萬大軍 大概會直接少1/5~

台灣首款國產空射巡弋飛彈服役
2016-08-09 14:13 發佈
每次看到IDF瘦弱的身軀,馬上聯想到小小的油箱與不堪用的短腿..
我國真是被世界各國打壓吃得死死的,不得以要用IDF這種瘦弱的輕型戰機來掛載防區攻擊性武器
打仗
不要只想到自己的優勢或厲害之處(可獲得資源有限,打完就沒了)
敵人也絕不是傻瓜
他會找你的弱點,一切都是機密呀
前樓講得沒錯
當敵船艦已在台海灘出現時
代表台內部已被毀壞差不多了,反擊力受損
敵準備上岸收割戰果了。
IDF短腿有一部分 是因為設計時,為了能搭配主動導彈時 還能不影響氣動力外型而導入半埋式掛架

造成原本就纖瘦的機體, 可用於裝載燃油的空間進一步減少, 變成只能跟Mig-29一樣成為區域防空戰機

但相對就是蠅量級的IDF機體, 卻能掛載兩枚主動導彈, 而不影響氣動力 dog-fight一樣咬的你滿天飛
(與IDF同級的F-20裝上麻雀導彈後, 機動力就會大幅下降)

IDF較小的機身在後勤維護/雷達RCS值,遠比巨大機身/超大RCS值的Su-27/J-11,更適合台灣~


rrcorp wrote:
每次看到IDF瘦弱的身軀
台灣還有9個連左右的愛三, 500多枚天弓二型/即將量產的天弓ATBM導彈等

各式長程導彈組成的機動防空火網,

若是守軍防空飛彈火網無法壓制, 那PLA也別提啥空優~

中共號稱千枚的SRBM光是壓制台灣20多座機場的多條跑道/滑行道後

還剩多少SRBM來壓制 面積更小/更難打擊的防空飛彈陣地??

對地精準打擊能力甩解放軍十幾條街有找的美國空軍 聯手NATO的戰機群,

擁有絕對空優下, 在面對連區域防空飛彈都沒有的南聯軍,狂炸數周後, 南聯軍有因此被擊垮??





KK520520 wrote:
等到敵方準備登陸時,恐怕空軍早已全數被滅.
對地精準打擊能力遠勝解放軍的美國空軍 ,擁有絕對空優下都無法單以空中精準轟炸 在數周內擊垮敵軍~

解放軍真要做到, 單靠空中打擊就把台灣遍布全島 超過數十座以上防空/反艦飛彈的機動/固定陣地+幾十座機場的跑道/滑行道/地下機庫等等諸多目標, 全都打爆後,才開始發起兩棲登陸,

這樣一來一往 所要耗費的時間只會比數周更長

戰事時間拉長, 從數天拖到數周/甚至一個月以上,這卻是PLA高層最不希望發生的



wanga wrote:
當敵船艦已在台海灘出現時
請問你有啥證明文件 ,能讓你自認可以代表美軍司令官發言的, 還請你拿出來讓大家看看~

不然從1996年飛彈危機/到最近的南海, 左岸與論不是也是一直認為美軍不會/也不敢有所動作??

然後...然後PLA就自己先縮了~

人家美國派一堆運輸艦來撤僑,還先順便卸下幾個連的愛三跟魚叉導彈, 讓台灣的飛彈庫存爆增,

這種手段老美也會玩啊 (不然96年飛彈危機 國軍瞬間收到數十萬支步槍/數百枚Aim-9導彈等彈藥補給, 難不成是小叮噹從口袋掏的??)~

KK520520 wrote:
美國到時只會派航母撤...(恕刪)
cche1079 wrote:
台灣還有9個連左右的愛三, 500多枚天弓二型/即將量產的天弓ATBM導彈等
各式長程導彈組成的機動防空火網,


500枚,看起來很嚇人的數目.

不過!這些數量飛彈平均分配給一些重要據點,(機場,油庫,彈藥庫,雷達站...)

每個據點能分配到幾個發射座?

cche1079 wrote:
不知中科院是否有把國造的青雲油氣彈,整合進萬劍彈裡面…
想想當敵軍船艦在港區集結,準備兩棲部隊裝載時, 射幾十顆青雲萬劍彈過去,在港區鄰近上空引爆~
集結在港區登船的敵方數十萬大軍 大概會直接少1/5~


只有台灣有嚴密的防空系統,對岸都沒防空系統?

cche1079 wrote:
這種手段老美也會玩啊 (不然96年飛彈危機 國軍瞬間收到數十萬支步槍/數百枚Aim-9導彈等彈藥補給, 難不成是小叮噹從口袋掏的??)~


這好像是台灣自己花錢買,只是老美好心幫我們保管?

另外不要把台灣的武器看得太先進.

現在跟對岸比差不多是 55波.(我們現在贏一點,未來可能會開始輸)

台灣西部面對對岸是兩倍長度的海岸線(及腹地)

這些幾乎都可是陸基飛彈的射程(相對台灣而言也是一樣)

所以比的是數量(機場,港口,武器 攻擊反擊數),與耐炸度(可死亡人數,未受損可用 機場,港口,武器).





軍方在ATBM運用上 應該都講的很明白了~

ATBM只能用來守衛某些重點區塊, 或是抵禦第一波SRBM突擊,讓重要單位/人員有機會撤離 or 轉進到地下掩體

剩下就是依賴地底堡壘/山體內機庫/機動備份系統, 煙幕干擾等手段來抵擋~

反過來想中共把過期的20年老彈全部算在內 1000多枚SRBM,看起來很嚇人的數目.

不過!這些數量飛彈平均分配給一些重要據點,包含台灣遍布全島超過數十座以上防空/反艦飛彈的機動/固定陣地+

幾十座機場的多跑道/滑行道/地下機庫/雷達站等等諸多目標

請問每個據點能分配到幾枚SRBM?

更別提還得考量飛彈失效/地下掩體要數十發精準打擊還不一定擊穿,

台灣修復部分防偽設施, 還需要再次打擊 才能讓其失效~

Dwing wrote:
500枚,看起來很嚇人的數目

cche1079 wrote:
台灣還有9個連左右...(恕刪)


這種量在戰時能撐幾天?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