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 2016年07月14日 01:21:00
知情人士表示,中科院研製射程超過1千公里的「雲峰」中程飛彈與雄二E增程型巡弋飛彈,在馬英九前總統執政期間,為向中國表達善意,被停止量產,但中科院規劃以「展星計劃」,從2018年以3年時間投入提升火箭推進器效能的研發,讓已具備量產實力的雲峰中程飛彈的射程能隨之提升,該計劃受到南海仲裁影響將提前施行。
探空計劃改善推進器
據指出,「展星計劃」是將中科院生產的探空火箭的高度從280公里提升到300公里到500公里之間,主要是提升火箭推進器的效能,該技術也運用在雲峰中程飛彈,若順利完成性能提升案,雲峰中程飛彈的射程,將從現有的1,200公里(涵蓋上海地區)提升到2,000公里以上(涵蓋北京地區),將增強戰略性反制武器的實力。
軍方人士指出,由國家太空中心主導的探空火箭計劃,使用中科院研發的火箭推進器,該項計劃一直是驗證火箭推進器的場所,但隨著國家科學實驗計畫即將就距離地面300到500公里之間,進行有關各項大氣與次軌道微衛星研究,因此中科院負責雲峰中程飛彈的代號「W99」 小組,雖因雲峰中程飛彈停止量產,一度面臨解散,但經過重新將負責遙測與火箭推進器的成員已納入國防專技小組,中科院先以編列每年600萬元預算維持小組的運作,待「展星計劃」正式展開後再投入人力與物力進行火箭推進器的性能提昇。
據指出,被列為軍方最高機密的代號「W99」中程飛彈計劃,是從李登輝前總統任內開始編預算研製,陳水扁總統執政的前4年尊重軍方的專業,都只聽其計劃,並未實地去看飛彈研發的實況,2004年陳水扁前總統連任後,再次安排前往中科院視導,時任國防部長李傑突然決定將「W99」中程飛彈排入視導項目,這也是中科院首次以實體方式向三軍統帥進行簡報。
國產中程飛彈試射都成功
經過持續完成包括高速衝壓引擎、火箭推進器以及遙測控制相關技術的多次驗證成功,2008年總統選舉投票前1個月的2月29日,陳水扁與時任國防部長蔡明憲透過視訊方式,觀看屏東九鵬基地試射「W99」的中程飛彈第二階段衝壓引擎高速飛行的過程,以及雄二E增程型巡弋飛彈,結果這2型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試射都成功,並對中科院長年研發成果相當滿意。
2013年3月蔡明憲出版《天佑台灣ー蔡明憲的從政告白》書中,將國軍於2008年已具備研發速度、操控性、精度水準的「中程導彈」能力,射程可達2,500公里,至少能涵蓋到上海,最遠可至北京,首次證實了中科院研製的中程飛彈的完成了初步的作戰測評。
火箭加持射程加倍
據指出,馬英九前總統執政後,國防部也安排馬前往九鵬基地觀看這2型射程超過1,000公里以上的戰略性反制武器的試射,國防部規劃在2014年開始以代號「雲峰專案」,進行少量射程超過1,200公里的雲峰中程飛彈量產計劃,但最後在馬英九為向中國提出善意,未批准這項量產計劃,使得「W99」專案人員分別進入國防工業基金的科學研究案中,讓小組成員不致拆散
也讓李登輝、陳水扁到馬英九3任總統、研發超過10年、耗資近80億元的中程飛彈工程在馬總統任內,進入休眠時期。另外,射程也超過1,000公里的雄二E增程型巡弋飛彈,也是在同樣的理由下,並未納入「戟隼專案」量產245枚雄二E巡弋飛彈的行列中。
知情人士表示,雖然雲峰中程飛彈量產計劃被暫時擱置,由於火箭推進器仍是該型飛彈主要推進的核心,因此先規劃「展星計劃」的進行火箭推進器性能提升,未來也不排除與學術單位合作研發新燃料的研發,若成功將火箭高度從280公里提升到300公里到500公里之間,相對的雲峰中程飛彈的射程也將超越2千公里。
==============================================================
從能看到的各式消息, 台灣除了開發國產SRBM/MRBM/巡弋飛彈 作為自衛時的反制措施外,應該還有一款類似雄三增程的陸攻飛彈
依照之前的誤擊案事件, 雄三可在無雷達照明的情況下 盲射飛向預定地點(應該是GPS/INS導引), 到目標區在開啟自身主動雷達搜索敵蹤的性能來看, 陸攻型雄三可信度應該蠻高的(但seeker應該會更換成 能過濾陸地雜波訊號的型式)....
台灣發展中長程飛彈 實際意義只有部份震嚇力量
我以為應該量力而為~
當然 如果台灣有攻擊超過1000KM以上武器 對中國來說~
也不可能放著讓台灣能攻擊這範圍內的軍事目標甚至城市~
最少最少 中國必須要拿出一定力量布署防務
這個投資對台灣合不合算 是還需要認真考慮的~
台灣最需要要進行的戰略布署 應該是像雄三/雄二 LT2000
油氣彈 萬箭彈之類 可以給攻擊軍不對等的大傷害武器~
這些武器當然不是所向無敵 中國也都有~
但是用在台灣守勢作戰 價值遠超過中國攻方來使用~
這些武器只要機動高密度機動布署 要逃過中國前幾波攻勢並不困難~
即便中國擁有相當海空優勢 仍然無法避免這些大範圍殺傷武器的威脅~
道理就像拿火箭彈去轟進入城鎮的戰車~
平地作戰 火箭攻戰車簡直是自殺行動 但進入城鎮作戰~
戰車的距離及火力優勢就沒了 火箭的高機動 大數量布署優勢卻提升很多~
只要戰術運用不差 可以用不成比例的交換率給敵軍重創~
就能逼使中國將數量有限的防空飛彈/TMD系統, 自沿海地區後撤至內陸, 以保衛內陸的都市
(現有的ATBM系統 ,都必須佈署在保護的目標周邊區域 才能發揮攔截效果)
而台灣空軍戰機 在台海活動的防空飛彈威脅就能相對減輕,
特別是中國四處分散的重要都市之間 相隔數百/數千公里以上的距離,
佈署的ATBM飛彈陣地之間彼此相距太遠 根本無法互相支援,
只要在台灣2000km MRBM射程內的重要都市 PLA都要買個幾套TMD佈署在周逼, 當做保險,不然就是開戰時等著被炸
算算看中國要買多少套ATBM系統 才能涵蓋到全國所有重要都市的保護網??
而且PLA要增加開支在ATBM系統上, 相對會壓縮到其他攻勢武器的採購預算 等於可以減緩PLA的攻勢佈署速度
(預算餅就這樣大, 想要多買盾 就只好少買幾把劍)
XuSJ wrote:
最少最少 中國必須要拿出一定力量布署防務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