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美軍士兵,我這樣學會殺人

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 作者是一位美軍軍官
當然紐時傳統上就是比較反戰的媒體,
但作者第一手描述與心理刻劃, 完全不同於台灣名嘴打嘴砲博收視率
很值得一讀



我對敵人思考得越多,就越難將他們視為惡魔或非人。 但是殺戮需要一個動機,因此自衛就成為了瞄準目標的主要理由。.....


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50228/c28sniper/zh-hant/
2016-03-23 7:3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美軍士兵 學會
好文,真的發人省思。
紐時的中文網裏頭常有許多好文。
好文一篇
國軍已經很久沒打仗
我們的軍官,應該沒有受過這種訓練,內心也應該沒有這種殺人或指揮殺人1的意識
士官兵也沒有
如果真的和老共幹起來
可能很多人心理會崩潰
場面可能會變的很瘋狂,
可能有人完全喪失作戰能力及意志
也可能有人殺紅了眼


真的,我們不要戰爭啊


天災人禍我們避免不了,但車輛主被動安全,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權力!!!
其實日常生活就在暗示



例如殭屍素材的電影



一旦戰爭或社會秩序崩解 就是SHOW TIME~~~

對人開槍會比你想像中容易

因為你根本不會覺得 意識形態跟你不同的人是人

Solo7313 wrote:
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恕刪)


感謝分享。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報導,講述的是波灣戰爭期間,美軍啟用大量遠距電子作戰,
一群遠離前線,但實際參與作戰的電戰人員故事。

這些軍人早上吻別妻兒出門上班,透過雷達,衛星或UAV,用螢幕與按扭來決策跟執行戰爭任務,
雖然人不在現場,
但卻能比前線士兵更清楚這些敵人的死狀,甚至是五官與表情,
晚上下班再回家與家人團聚,享受家人準備的晚餐;
長期下來,這些電戰人員許多人都有程度不一的心理創傷,須接受心理治療。

在我小時候,鄰居住了幾位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兵,
大部分個性都是很爽朗,大剌剌,喜歡小孩的阿兵哥個性,
但有一位叫老蘇的,他的個性卻像野貓-----靜僻,寡言歡。

聽說他在那個艱困環境中,無奈的吃過人肉,
小時候只是覺得他怪,
現在回想起來,或許是他參戰時的心理創傷,經過幾十年依然無法痊癒。

戰爭殺敵看似天經地義,
可是作戰的對象不只是敵人,還有夜深人靜後,自己的人性與良知。

在聽故事與看文章的我們,或許可以靠想像去理解,
但無實際經歷過那些混亂,永遠無法體會。
總覺得美國這國家的軍官水平蠻高的,不僅會打戰更連類似論文報告的水準都有一定深度.

話說如果有一天要上戰場時,我開槍的理由應該是我想活下去吧!

Solo7313 wrote:
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恕刪)


感謝分享
andy0617 wrote: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報導,講述的是波灣戰爭期間,美軍啟用大量遠距電子作戰,
一群遠離前線,但實際參與作戰的電戰人員故事。

這些軍人早上吻別妻兒出門上班,透過雷達,衛星或UAV,用螢幕與按扭來決策跟執行戰爭任務,
雖然人不在現場,
但卻能比前線士兵更清楚這些敵人的死狀,甚至是五官與表情,
晚上下班再回家與家人團聚,享受家人準備的晚餐;
長期下來,這些電戰人員許多人都有程度不一的心理創傷,須接受心理治療。

我看過類似的文章
裡頭提到這類遠離戰場的UAV駕駛員其發生心理壓力心理異常的機率
反而比一般需要親臨戰場投彈開火的戰鬥機飛行員還要高
因為戰鬥機飛行員炸彈丟下去頂多就是知道有沒有命中,你不會曉得那枚炸彈是炸中了誰
但是UAV駕駛員有時必須操縱無人機去長時間跟蹤觀察目標直到上級下令能夠開火
這段觀察的期間可能連對方的整個家庭成員和生活作息都給摸熟了
而等板機一扣炸彈丟下去,更是能清楚看見對方死前一刻是什麼模樣
所以UAV駕駛員需要接受心理治療或協助的比率在美軍各單位中是名列前茅

那文章讓我還挺驚訝
我本還一直以為UAV駕駛員就是在離戰場十萬八千里處,像打電玩一樣對著準心瞄準目標扣板機
相對於其他需要親臨戰場的單位應該是受到心理創傷的比率會小得多
結果沒想到竟然是完全相反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