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美軍協防台灣期間,由美方出設備,我方出人的電偵作戰,早已進行多年,我方也因此損失不少寶貴的生命...
而解放軍與美軍面對面的電子作戰,若把越戰時共軍防空飛彈支援北越的部份不計,真正的正面大對抗起因,一般認為是始於1994年的黃海事件~
94年,為針對北韓不願開放核設施供美國檢察的政治事件,美國第七艦隊開進了黃海海域封鎖周邊水道。美軍艦隊逼近中國領海邊緣演習,恰好碰到一艘解放軍[漢級]潛鑑正結束訓練返航中,美軍認為這是蒐集漢級潛鑑聲紋資料的好時機,馬上起飛反潛機,對該潛鑑進行反潛作戰中的聲標標定行為。

解放軍漢級潛鑑,是解放軍第一代核動力攻擊型潛鑑
解放軍潛艦發現被美軍定位後,與美軍糾纏了70小時,始終無法逃避美軍的監視。最後該艦只好透過長波電台向青島基地求援。共軍馬上起飛了兩架殲8及兩架Su-27戰機警告美軍離開。但美軍並無離開的意圖,反而起飛艦載的F-14戰機進行對峙。最後共軍Su-27戰機開始對F-14進行危險的超近距離機動,同時殲8戰機也打開雷達照射美軍艦隊,才逼使美軍離開,雙方差點擦槍走火。
但美軍離開時不忘[臨去秋波],對北京軍區、濟南軍區進行了一次電子作戰。美軍電戰機發送了電子訊號,[製造出]一批戰機飛往中共領空的假象,期望誘使共軍防空飛彈部隊開啟射控雷達,讓美軍有分析共軍雷達信號的機會。共軍起飛了多批戰機攔截,但飛抵地面戰管指定的空域時,卻什麼都沒發現,這時才知道被老美耍了...而防空飛彈部隊倒是沒被騙,並沒有對這批訊號進行射控解算。
95~96年台海飛彈危機時期,為警告共軍不要發動台海戰爭,美軍開始對解放軍進行高強度電子作戰。當共軍發射彈道飛彈[演習]時,據聞某批飛彈遭到了美軍的電子干擾,同時美軍也修改了該地區的商用GPS衛星定位的精準度範圍,導致共軍飛彈彈著點嚴重偏差(因這次吃了GPS信號掌握在敵人手裡的虧,所以後來中共開始積極開發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北斗])。
而當第七艦隊駛進台灣海峽威嚇時,艦上的EA-6B電戰機又對解放軍南京軍區進行了高強度阻塞式電子攻擊,導致解放軍的偵搜及無線通訊系統全部癱瘓,只能用有線電話進行通訊...同時,美軍又製造了一個中隊的F16假訊號[飛進中國領空],解放軍戰管單位疲於奔命,不是被壓制就是被欺騙,著實上了一堂震撼教育!!

美國海軍的EA-6B電戰機,現已被EA-18G取代

美軍電子壓制作戰的裝備之一,AN/ALQ-99電戰莢艙。可見到前方的空氣動力螺旋槳,可在飛行時自己發電,降低掛載機的電力負荷。
而美軍之後也開始經常性的出動電偵機,從日本起飛,沿著中國領海邊緣飛行,進行電子訊號蒐集。共軍都會起飛戰機[伴飛],但美軍並無實質性的越界,共軍也是無可奈何。
2001年4月1日,中美雙方終於因電偵行為而擦槍走火!!一架美軍EP3電偵機在南海上空,與解放軍殲-8戰機發生空中擦撞,這就是著名的[中美軍機擦撞事件]!!事件的起因是因EP3是渦槳發動機的慢速機,而殲8是高空高速戰鬥機,殲8伴飛EP3時,為配合EP3的速度,其實是操作在飛行包絡線最左下方的危險範圍,往往接近失速狀態。

美軍EP3電偵機
當時,解放軍海軍航空兵某單位中隊長王偉所駕駛的殲8戰機,垂直尾翼擦碰到EP3的一具螺旋槳,王偉座機的垂直尾翼被打碎導致飛機墜毀,雖然有彈射跳傘,但最後仍宣告失蹤...而嚴重受損的EP3,則是選擇迫降中共海南島陵水機場。

黃點為雙方撞機地點

解放軍海軍航空兵中隊長王偉

王偉座機,編號81192。此編號在大陸軍迷心中具有神聖地位
危機就是轉機,中美雙方隨後的政治攻防在此不再贅述,但對中共而言,這可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一窺美軍先進的電戰設備。雖美軍機組人員在迫降前有依標準程序破壞機上設備,但共軍仍可依無法即時破壞的部份,大幅增進自身的電子技術。當時中共幾乎把全國的有關專家全集合到了海南島。
據網上流傳,某武漢市的測量繪圖專家,半夜被解放軍的專車隊叫醒,說要前往海南出任務。該教授出發前準備找一套正式服裝帶去,解放軍小兵卻說:教授您不必帶正裝,等到了海南您會熱的只穿短褲汗衫~所以教授就隨便套件衣服就上車了。第二天鄰居紛紛來關心,問教授太太說:昨晚我看到教授衣衫不整的被軍車押走了,是出了什麼事呀

(暫先到此,之後再補充)
(承上)
美軍EP3迫降海南陵水機場後,美方24名機組人員(包含3位女性,其中一位是中文專家)受到解放軍良好的照顧,並在11天後即釋放歸美,但飛機在中方刻意拖慢談判進度,爭取研究時間的情況下,直到3個月後才歸還美方。

EP3的電子系統操作艙

被釋放歸國的美軍機組人員

在美方人員拆解後,準備運回夏威夷的EP3電偵機
美軍雖因此事件中斷了數個月的中國沿岸電偵行為,但隨後又恢復此一行動。2002年7月,美軍第七艦隊在琉球外海舉行演習,共軍嘗試對美軍進行電子干擾,但被美軍隨後趕到的電戰機反壓制,美軍再一次占了上風,但共軍實力已大幅增進,相信與之前研究過EP3有密切的關係。
近年來,共軍的電子技術已獲得突破性發展,專業的電偵/電戰機紛紛出現,目前評估應已達到美軍2000年時的水準。共軍的專業電偵/電戰機稱為[高新]系列,每一型皆不太一樣,且更新的速度很快。



除專業的電偵/電戰機外,共軍也裝備了一般戰機掛載的電子防禦莢艙,目前可在[殲轟-7]戰鬥轟炸機上看到這種莢艙

一架殲轟-7戰機,翼下可見兩具電戰莢艙
前一陣子,有傳出共軍在日本南部海域上進行電子作戰,模擬出一批戰機飛往釣魚台上空的訊號,日本航空自衛隊大舉出動攔截,結果發現被騙~綜觀所有資訊,雖共軍電戰能力仍落後美軍,但已非吳下阿蒙。

中美兩國(偶而還加上台日兩方)目前雖看似平靜,但雙方在黃海、東海及南海上空,幾乎天天都在進行這場看不見的戰爭:電子作戰,最後鹿死誰手,目前還不得而知。
(我最好奇的是,這些電戰設備的操作人員,是否有較高的致癌率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