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巨浪出水圖,跟三叉戟比如何


巨浪出水圖,跟三叉戟比如何
這個射程8000公里,質感質量感覺都不錯
2015-10-31 20:1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水圖 三叉戟
理论上是有代差,跟核潜艇一样都落后一代
主要是核潜艇噪音太大,不能乱跑,估计只能藏在南海,所以8000公里付美国的核威慑会大打折扣

fenghr wrote:
主要是核潜艇噪音太...(恕刪)


不是藏在黃海嗎.由那邊可打到美國西岸
狼0226 wrote: 不是藏在黃海嗎.由那邊可打到美國西...(恕刪)
黄海太浅,南海更安全
cai881224 wrote:
這個射程8000公...(恕刪)



核導彈最重量的3個性能

1就是投擲重量/發射重量之比 影響核彈頭攜帶數量和當量

2就是射程

3第三是CEP 突防和變軌等技術


比如三叉戟2 起飛重量60噸 可以將2.8噸的有效載荷頭直到11000公里外

SS-18 起飛重量210噸 可以將8.8噸的重量投直到11000公里外 6.6噸的時候可以投到1.6萬公里外

R-29MU2 可以相2.8噸投擲到8000公里外 起非重量才40噸 可是是液態的

布拉瓦 可以將1.2噸投擲到 8000公里外 起飛重量40噸 固態的 4~6分導彈頭

白楊M和亞爾斯能夠代替SS-18撒旦洲際導彈之王嗎 撒旦的繼承人會是誰?


各種潛射SLBM洲際導彈可靠性比較


導彈系統 投擲測試次數 成功 成功率% 成地面發射測試次數 成功 成功率% 從發射潛艇次 成功 成功率%
D-5(R-27) 12 12 100 17 11 65 24 24 100
D-9(P-29) 7 5 86 20 10 50 34 30 88
E-9P(P-29R) 18 7 39 52 47 90
E-19(P-39) 16 ? ? 17 >8 >50 13 11 85
D-9RM(R-29RM) 9 8 89 16 10 63 42 31 74
D-30 (P-30“布拉瓦”) 1 1 100 ? ? ? 19 11 57.9


世界各國潛射洲際導彈性能比較

R-29RM,藍天 P-39 P-30布拉瓦 三叉戟I C-4 三叉戟II D-5 M51 巨浪2
開發公司 SRC 俄羅斯 SRC 俄羅斯 莫斯科熱力研究所 洛克希德馬丁 洛克希德馬丁 歐洲宇航防務集團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裝備時間 1986 1984 2012 1979 1990 2010 2009
最大射程,公里 8300...11547 8250 9300 7400 7838...11300 9000 8600
投擲重量,公斤 2300,2800 2550 1150 1360 2800 ? ?
彈頭核當量KTNT (千噸) 4X200,10X100 10x200 6x150 8X 100 8X 475,14X100 6X 100 3 ... 4x250
CEP 圓周誤差(命中經度)公尺 550,250 500 350 380 90-120 200-250 ?
反導突防
起飛重量(公頓) 40.3 90.0 36.8 32.3 59.1 52.0 >23
長度(公尺) 14.8 16.0 11.5 10.3 13.6 12.0 13.0
直徑(公尺) 1.9 2.4 2.0 1.8 2.1 2.3 2.0
類型 液態燃料 蘇霍伊(ARSS) 固態 固態 固態 ? ?
abc003 wrote: 核導彈最重量的3個性能 1就是...(恕刪)
大陆现在追求的是能生存,射程后,其他的是下一步才考虑的。其实跟着航母舰队一般是最安全的,要先打击航母(可以直接核反击了)才能打击核潜艇,这样就可以有效生存了,前苏联就是这样干的
fenghr wrote:
大陸現在追求的是能生存,射程後,其他的是下一步才考慮的。其實跟著航母艦隊一般是最安全的,要先打擊航母(可以直接核反擊了)才能打擊核潛艇,這樣就可以有效生存了,前蘇聯就是這樣幹的


潛艇有3-4~種類型,彈道導彈核潛艇、攻擊型核潛艇、巡航導彈核潛艇功能完全不同

1.攻擊型核潛艇是用來打水面艦艇和其他潛艇的,也可以給航母護航

2.這裡指的不是彈道導彈核潛艇是用來摧毀其他敵方城市的,發射的是戰略導彈而不是戰術導彈

彈道島導彈潛艇一般不會跟著航母走,而是獨立在公海或是固定海域戰備執班,指有發生核戰爭的情況下且幾分領土遭受何攻擊,才會使用二次核打擊能力

abc003 wrote: 潛艇有3-4~種類型,彈道導彈核潛艇...(恕刪)
攻击型核潜艇本来就是航母舰队的标配,但是大陆的弹道导弹核潜艇生存能力比较弱,跟着航母舰队也很好啊,很安全,还不怕侦查。那种弹道导弹核潜艇性能特别好的,不容易被侦查的才单溜,不然出去了很危险
以下是大陸體制內有料人士刀口對該圖片的解讀內容,全文發在美言網刀口專欄。
附上鏈接:
http://bbs.mey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1328&page=3798&authorid=5651
這是迄今為止公開展示的巨浪2最清晰的一張大圖了,不出所料會刊登在2015第12期《艦船知識》上,作者王松岐是海軍資深攝影師,對潛艇尤為熟悉。
一起討論一下。
首先,這是一枚惰性彈,就是說裡面沒有推進劑(但有模擬推進劑),帶三台不點火的發動機(破壞性試驗)。主要是測試從潛艇發射筒內彈射出筒到離開水面這個全過程,這幾乎是潛射彈道導彈的全部技術瓶頸了,第二難的是出水後點火,以及點火後的修正彈道,其他就與一般的彈道導彈一樣了,這就是潛射彈道導彈之所以蘇\俄、法國一直搞不好的根本原因,都是折在這兩項上。法國可以打8000公里的M51今年剛剛算成功,而俄羅斯可以打11000公里的布拉瓦到現在也沒有成功。
這個前幾天剛剛說過,一些朋友都忘了。
相比較,中國的巨浪2可以打12000公里,現在已經裝入094成功入列,今年正式開展戰備巡邏。所以,這幅圖的公開曝光是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的,這幅圖如此清晰,顯得有點得意洋洋(我就是讓你看見,還要看的清清楚楚,我的問題解決了)。按照慣例,這樣的顯擺說明我們真的已經成功了。這和93大閱兵的展示原則一樣,現役的才曝光,再研的就要保密。
另外,從海面附近沒有警示焰火看,這是從艇上發射的,這個意義又不一樣。
還要有個糾正,一般媒體報導都說巨浪2的發射重量是50噸,其實這是巨浪2A。巨浪2A\B等型的發射重量應該是57噸,這個重量來自東風31A。
也就是說:
東風31\巨浪2是50噸。
東風31A\巨浪2A是57噸。
有報導說,由於技術進步,法國和中國的潛射導彈也開始使用NEPE推進劑的固體火箭發動機,中國的N-15推進劑比沖2940牛*秒/千克,比三叉戟II D-5的NEPE還要略高。三叉戟的射程是11000公里,巨浪2A是12000公里,這個說法是可信的。
來自美國的報導強調三叉戟D5的精度高,可以達到圓概率90米,中國的圓概率是300米,其實300米和90米對於氫彈的殺傷沒有什麼區別,有嗎?沒有!
最後再說一點,圖上的巨浪2A惰性彈是個大直筒,與D5的在第三極的圓潤過渡有一些不同,這主要是巨浪2A的第三級是多彈頭,與D5一樣。結構也很巧妙,彈頭是佈置在發動機和推進劑周圍的,巧妙的縮短了彈體的長度,又滿足多帶彈頭的需要。除第一張圖是巨浪2A外,其他是D5,注意區別。貼D5的圖主要是參考它的結構,看看為什麼最先進的潛射彈都是“直筒”狀,道理在什麼地方。
特別注意,最後一張是俄羅斯的布拉瓦。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