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除了雷神以外
波音也積極做雷射武器
而且還是可以跟著 部隊 班兵攜帶的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50831-PXnW
不知道雷射武器在戰場上到底實不實用
有沒有實戰紀錄
會不會受到天氣的影響
目前檯面上進入實驗的雷射武器都只能修理低速的薄皮嫩機,
典型的就是新聞中說用來當實驗品的小型遙控飛機,
美國陸軍去年展示的HEMTT則是以迫擊砲彈或是拋物線彈道的小型火箭彈當目標,
原因在於雷射功率不足所以要在同一點連續照射數十秒才有效,
如果目標殼太厚或是速度快到無法連續讓雷射照射同一點,
那雷射武器的效用就跟聚光手電筒沒兩樣,
可想而知別說是會閃避且帶裝甲的敵機了,
飛行速度快會不斷轉動且外殼較厚的炮射榴彈也在免疫之列.
2.
目前看來最先進入實用化的將會是艦載雷射系統,
原因在於軍艦才有可能攜帶夠大的發電機跟儲電裝置,
畢竟除了輸出功率要足夠之外還得能快速連續射擊才能應付激戰,
這方面陸基的車載雷射武器顯然是吃虧不少,
至於步兵攜帶版...你先看看你的手機充一次電能用多久,
等你能買到出廠充一次電就夠客戶用三年的手機的時候大概就差不多了.
3.
雷射雖然功率上暫時無法發展成硬殺武器,
但是雷射用於導引武器的歷史就非常悠久了,
最著名的典型大概就是美製鋪路石系列的炸彈,
奇葩點的就如瑞典RBS-70防空飛彈,
台灣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攻擊直升機的AGM-114M地獄火,
可想而知用於反制雷射導引的警告裝置必然也早就出現,
實際上雷射的特點就是能量高度集中所以發現並不困難,
雷射警告裝置普及的問題在於成本而非技術,
所以新聞中說"敵人不知不覺的擊毀"的可能性其實不高,
大概相當於我們"不知不覺的火燒屁股"的可能性.
4.
雷射另一個致命的問題在於容易被氣候影響,
雲/霧/雨/雪/霾甚至敵人發射的煙幕都能干擾雷射的功效,
也就是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雷射武器都是看天吃飯的,
這對於無法選擇作戰時機的防禦武器來說顯然不是個好消息,
所以我的看法是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無法看到量產版的雷射武器服役,
火藥化學能推動的傳統武器在我有生之年應該還是會佔據主流地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