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海軍放棄為坎培拉級引入F-35B的計畫,
理由在於改裝坎培拉級的費用過高,
包含雷達/輔助降落系統/甲板抗熱/油槽/停機坪等,
根據澳洲軍事智庫的評估,
改裝費用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
澳洲空軍訂購的72架F-35A目前沒有任何改變.
Australian Navy Backs Off From F-35B Joint Strike Fighter
http://defensetech.org/2015/07/10/australian-navy-cancels-order-for-the-f-35b-joint-strike-fighter/
但話說回來,台灣的兩棲攻擊艦又不一定要上F35B。上攻擊直升機、運輸直升機、登陸艇......etc,也對防衛我國南海的疆域也很很大的幫助。我是覺得台灣不怎麼適合直通式的兩棲攻擊艦,至少從我國軍事策略上來看就沒什麼必要。但是直通式的看起來比較cool,者也是不爭的事實了。
所以,老美才會設定F35B為STVOL,在150英尺內(攻擊艦甲板的長度再縮短些的距離)能做滿內油、滿內彈起飛就好。而F35B的測試是完全達到這個能力的,所以黃蜂級兩棲艦和美國級都能良好的運作F35B。(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v6SRY5Zj3g),這個是美軍的作戰能力測試,可以看到F35B短距離起飛,和垂直降落的過程。因此,F35B沒必要使用滑跳式甲板就能以標準作戰模組短距離起飛,只是有滑跳甲板的話會更好,這表示F35B將可以進行外掛,外掛更大、更多的炸彈或油箱。
但兩棲攻擊艦畢竟和航母是不同的,1.甲板不耐燒2.機庫內還必須卡進一堆直升機和陸地裝備,所以機庫調度上十分的困難,兩棲攻擊艦的作戰能量不但沒有提升,還進而下降,導致人員調度和兩棲作戰的困難。因此,美國的解決方法是......造個4萬5000噸的兩棲攻擊艦!!!這噸位已經是輕型航母的標準了,而且機庫和升降機的模式全是航母style,所以我是把他當作輕航母或護衛航母在看。因此,兩棲攻擊艦上F35B的困難,不是因為無法起降的問題,而是後勤上兩棲攻擊艦無法滿足F35B的需求。
所以台灣還是不要幻想造個20000噸級的兩棲攻擊艦上F35B,光是改裝費用就嚇死人,更不要提每艦就只能容納8~10架的F35B,完全形成不了戰力。所以,台灣的兩棲攻擊艦還是乖乖的當個主打直升機和陸地裝備的大型船艦吧。
至於英國的女王級航母和西班牙的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義大利的加里波底號和加富爾號(法國還不知道要不要買),因為沒有上彈射器所以無法起飛F35C,當然就只能起降F35B了。不過話說回來,B型也不一定性價也比一定低,沒有滑跳甲板的情況下,他可以在150英尺內進行滿內油、滿內彈的近距離起飛,有滑跳的話可以載更多東西。這讓B型擁有了一個其他構型沒有的優勢,也就是部屬上的方便,可以在狀況比較不良好或建設稀缺的機場起降。只是這個方便是用戰力換來的就是了。
F35的三型的狀況其實頗不一樣,除了三機的f135引擎加力推力都是19.5頓,軍用推力都是13頓外,不太能當作同一台機來看。如果混合C型的作戰航程(1440公里)、A型的機動、B型的起降能力,你會得出一台幾乎不可能存在的神機;同樣的,假如用B型的翼載、C型的機動之類混合,你會得出一個F4都不如的戰機。所以,要討論F35的話,個人是傾向要分開三型來討論。
ps. 有關F35的問題,可以寫信去問洛馬官方(用英文),很意外的是,他們真的會回答喔,超有趣的XD
不良老年 wrote:
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澳洲的國情沒什麼狀況需要買F-35B。
澳洲週邊沒什麼敵國,而且最後一艘航空母艦墨爾本號在1985年就賣給中國拆掉了,澳洲還買F-35B個鳥蛋。
澳洲目前有F/A-18就很夠用了。
垂直起降的工作,就交給戰鬥直昇機、運兵直昇機來做。...(恕刪)
上google再查了一下,澳洲有堪培拉號、阿德萊德號兩艘兩棲攻擊艦,有滑跳甲板設計,可以搭載F-35B
我想澳洲海軍這次放棄採購F-35B,要不目前國情沒需要,要不就不想花那麼多錢買F-35B,也有可能前面兩種考量都有。
但未來只要澳洲國防上的需求,也應該會採購能垂直起降的戰機,這可比再弄一艘正規的航空母艦來搭載便宜、且快太多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