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美國南北內戰時期 歐洲列強為何不趁機入侵或全力支持南軍??

剛剛在想19世紀的美國 其實就像今天的中國一樣

無論是經濟或工業科技的發展 都是以驚人的速度 追趕歐洲列強

所以我就在想 美國南北內戰時期 歐洲列強為何不趁機入侵或全力支持南軍??

如果美國被侵入或陷入分裂 照理說 這應該是歐洲強權滿想看到的結果吧
2015-07-06 8:04 發佈
你也要先了解,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歐陸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他們自顧不暇?
英國有嘗試過在內戰時資助南軍,令美國陷入分裂的計畫~

但美國真正崛起 還是在打贏二戰之後,美國舉一國之力同時在兩大戰區 打爆軸心國軍隊, 然後還得迎戰接踵而來的共黨擴張+接濟一堆餓到皮包骨的盟國~

中國現在的崛起是仰賴美國為首的全球貿易體系+區域穩定/和平(至少相對於世界大戰),讓中國得到大量的已開發/鄰近島國的國外資金/技術支援,得以壯大自身(但中共自身卻只單方面享受利益)

這跟美國崛起的當下, 全球國家處於戰亂時期/列強跟亞洲地區的經濟一窮二白, 美國一面對抗極權國家,一堆國家還得伸手要求美國割肉金援,美國以自身之力頂起全球局勢 完全是不同的情況~


cche1079 wrote:
英國有嘗試過在內戰...(恕刪)


你這樣說不太對
你自己都說了以美國為首的全球金融貿易體系
歐美國家不讓中國加入, 中國想加入就加入嗎?
歐美跨國公司不給技術不給投資, 中國想利用就利用的到嗎?
一個巴掌拍不響
歐美國家跟你說的島國, 不就是為了追求低成本大規模生產才到中國嗎?

至於你說的中共單方面享受利益, 這論點也是近幾年才興起的, 起源應該是歐巴馬的講話吧
1980年代剛改革開放的中國, 誰會要求中國承擔什麼國際責任, 中國自己的社會問題就很多了, 顧好自己就是對國際社會最大的貢獻
現在中國的改革被證明有效, 所以才會開始要求中國承擔更多

owan29 wrote:
剛剛在想19世紀的...(恕刪)



北方的聯邦政府及聯邦軍一百五十四多年早就想到了,


=================================================================

北軍在1861年10月調派了77艘船艦,載運13,000士兵,這是美國歷史上在自己海域內最大規模的海軍集結。其中,波卡杭達號軍艦(USS Pocahontas)艦長是祝挺的弟弟波西模(Percival Drayton)。南北戰爭不僅是一場國家的血腥內戰,實質上也製造了家族的殘酷對立。

雙方在11月初開始互相砲轟交火,南軍在11月7日潰敗撤離,北軍佔領了皇家港海灣區,取得深水軍港基地,並在希爾頓突島建立指揮部和戰地醫院。北軍後來繼續增加到五萬兵力,對南大西洋海域執行封鎖任務,使海島區的棉花無法出口,也阻斷南軍進口、補給必要的物資。

北軍固守了皇家港海灣區,一直到1865年5月南北戰爭結束。

====================================================================

到1864年底,北軍已經從海、陸對南軍主力形成大包圍,在政治上進入緊迫的「以戰逼和」階段。

====================================================================


聯邦軍海,陸全面封鎖南方,歐洲列強無能為力o
看起來是標準都市人...工商業欺負農民的例子...口連的南方

淡黑奴問題應該也是鄉村地方這種民間制度比較僵化且需要勞動人口
地區比較會產生的

想想原來南方要發展潛艇與裝甲艦的原因,原來是要突破北方的封鎖

想起唐伯虎賣身葬父進華府的中國舊農業社會.....小強我可憐的小強
祖國真的是出人才..........台灣繼許不了之後只剩號角想起了



owan29 wrote:
剛剛在想19世紀的...(恕刪)

為什麼要支援南軍?莫飛歐洲的占星術有告訴歐洲國家北軍會戰勝?
南北戰爭原本主軸是恢復聯邦統一
歐洲列強介入 並無政治障礙
法國曾出面調停
英國更差一點就向聯邦宣戰

聯邦海軍在公海攔截英國郵船 逮捕船上兩名邦聯外交官
此事件引起英國各界強烈反應 派兵一萬一千到加拿大
若非林肯放低姿態 正式道歉並釋放邦聯官員
真有可能得兩面作戰

林肯發表解放奴隸宣言後 南北戰爭加上人道色彩
支持南軍 變成支持奴隸制度 在英法無民意基礎
兩國才逐漸疏離邦聯

waffe wrote:
為什麼要支援南軍?...(恕刪)

南北實力有相當差距,
南軍就算獲勝,也只是逼和..
歐洲廢奴比美國早約100年,奴隸被視為是落後又不人道的生産方式, 連美國人瞧不起的西班牙都不幹 (大家都看過電影ALAMO,但大概不知道墨西哥要把老美從自已領土趕出去的主要理由,就是那些白人把噁心的奴隸制帶進來)。

歐洲雖然喜歡和南方政府做棉花交易,也不喜歡北方的工業産品競爭,但《湯姆叔叔的小屋》已感動一整代歐洲人,如果真的動兵幫南方,等於解救湯姆的奴隸主,政府和民間都不會同意。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