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劍2飛彈
www.ncsist.org.tw/csistdup/products/product.aspx?product_Id=294&catalog=41
簡介:
中程面對空飛彈為空射主動雷達導引之劍二飛彈的艦射構型,是中科院自力研發完成的新一代艦用防空飛彈。此飛彈係採用我國自製的劍二飛彈改裝折疊翼、加裝增程加力器、推力向量控制機構及發射箱而成,具備垂直發射能力,發射後可快速轉向以減少反應時間,並增加有效射程,以攔截攻艦飛彈與戰機。
因採用折疊翼,可增加裝艦數量,提升反飽和攻擊能力。中程面對空飛彈具備同時多目標接戰能力,可為我國海軍重要防空武器選項之一。
功能特性:
1.為海射型主動雷達導引中程防空飛彈。
2.具全天候、多目標、全向性、垂直發射、快速轉向等特性。
3.具備摺疊翼、小型化裝箱功能,增加艦體載彈量。
4.兼具斜射與垂直發射能力,可部署於海軍中大型艦艇。
--------------------------------------------------------------------------------------
天弓三型飛彈
www.ncsist.org.tw/csistdup/products/product.aspx?product_Id=275&catalog=41
介紹:
天弓三型(以下簡稱弓三)飛彈為陸基型、中遠程地對空防空飛彈,為弓三武器系統之攔截器。
弓三武器系統係我國自行開發之第三代區域防空系統,具備機動性以提升戰場存活率;另外可採分散部署模式以提升防禦範圍。武器系統具備C4IS功能,可獨立作戰亦可執行上層指管命令。弓三射控系統之相列雷達擁有反飛彈性能,可偵追小目標,亦具備目標辨識、敵我識別及電子反反制能力。
弓三武器系統可執行反制高性能戰機、巡弋飛彈、反輻射飛彈及短程戰術彈道飛彈等威脅。目前正逐步汰換既有之鷹式防空飛彈,將與愛國者武器系統共同建構我國區域防空系統。
技術資料:
弓三飛彈係單節高能、高燃速之固態火箭,採機動式垂直發射,飛彈加速至極音速後,藉此獲取氣動操控力,以攔截高動態目標。
弓三飛彈導引分成中途與終端導引。在中途導引階段,採用雷達上鏈飛彈資訊以修正慣性導航誤差;於終端導引階段,採用兼具引信功能之毫米波尋標器,提供高精度導航資訊以收斂飛彈與目標距離。待弓三飛彈進入引信模式,系統採用選向性彈頭,以集中高能破片摧毀來襲目標。
弓三飛彈其主要特徵說明如下:
• 射程:中遠程。
• 推進:單節固態式發動機。
• 速度:極音速。
• 導航:中途導引階段:慣性導引+雷達上鏈修正。
終端導引階段:毫米波尋標器。
• 彈頭:選向性彈頭。
------------------------------------------------------------------------------------------------------
主動相列雷達收發模組
www.ncsist.org.tw/csistdup/products/product.aspx?product_Id=286&catalog=41
主動相列雷達收發模組
主動相列雷達收發模組為發展主動相列雷達系統的核心,藉由成千上萬個具有功率發射功能的收發模組(T/R Module, TRM)組合排列,使相列雷達可以同時進行相位及振幅調變,達到抑制天線旁波束及具有選擇性零點適應性的天線陣列功能,大幅提昇相列雷達搜索、追蹤及抗電戰的能力,同時整個雷達系統的妥善率及可靠度,也因分散式收發模組的組合方式而獲得改善。
本產品採用自製的15瓦砷化鎵單晶微波積體電路(MMIC)功率放大器,可將收發模組之功率輸出推昇至12瓦以上。
產品特性:
1.砷化鎵功率元件輸出:15W。
2.主動收發模組功率輸出:12W。
3.6位元數位衰減及相移控制。
4.數位補償控制電路。
5.相位變異精度:±3°。
6.振幅變異精度:±0.25dB。
7.可用氮化鎵元件提昇功率輸出
hn1271n wrote:
海劍2飛彈www.ncsist...(恕刪)
謝謝, 但是我想請問一下, 漢光31是設定在2016年的武器與設備, 台灣將會花十年時間購置12套天弓3, 所以目前漢光31是否防空飛彈設定還是愛國者與鷹式飛彈, 就是台灣最弱的時候, 請問若鷹式飛彈全由天弓3補齊, 那應該可以打下不少東西, 連反輻射飛彈可以打, 那印地安人與印地安人的箭都會被打中
但是小弟認為台灣沒有合適的100公里的防空武器可以消耗對方的武力, 陸箭2不看好, 100萬美金還30公里, 請問天弓是否有可能改便宜點, 還有陸軍若有200公里長程火箭彈, 那就可以陸海空做戰, 讓火箭彈先攻擊面目標, 然後萬箭與雄2增與雄3增, 就可以找到空檔鑽進去, 因為海軍的發射車還有IDF數量都是固定, 所以需要陸軍補齊火力
請問這樣可行嗎
newshunshan wrote:
謝謝, 但是我...(恕刪)
我覺得弓1就是100公里內,便宜(因為是半主動式雷達導引)又好用的飛彈。只不過弓1/雷達舊了,把彈體和藥柱翻新和引進輕量化新搜索/導引雷達後又是一尾活龍,也可以讓鷹式退休。
飛指部 反飛機/ 巡弋飛彈
第一層: 天弓二+/三 (200Km), 愛二(165Km);
第二層: 弓一 (100Km)
第三層: 麻雀換成垂發海劍二(50Km, 保謢重要設施, 機場/雷達)(有錢再說)
第四層: 新式海劍羚(12~15Km, 保謢重要設施, 機場/雷達)
陸軍就用 MPQ-591導引新式海劍羚 (12~15Km) + 復仇者/ 刺針(5Km)就好.
有多餘的錢再買長幾套 降級型的劍二半主動版作旅級自保(25Km),.
不用加加力器 & 半主動+慣性導引就便宜了.
導引能量上, 只有半主動劍二比較需要. 但是作到像 SM-2分時照明, 也要有優化飛行軌跡;
海劍羚, 只需前半段需要導引. 但距離近, 導引時間很短;
復仇者, 只是叫炮塔轉方向而已;
(飛指部自顧都來不及, 救不了你的時候).
陸軍 反飛機/ 巡弋飛彈
第一層: 半主動版劍二 (25Km,旅級,有錢再說);
第二層: 新式海劍羚 (12~15Km);
第三層: 復仇者/ 刺針 (5Km);
劍二一直都是終端主動雷達導引,沒聽過有半主動導引,後者還需地面多一台照明雷達,同時接戰數目會有更大限制,戰力不會更高、而且不見得省錢。
現在台灣新自製的防空飛彈都走向終端主動雷達導引,也發展主動相列雷達車來搭配,配置簡單化,抗飽和攻擊能力強,應該不會再走回半主動雷達導引的路。這點,從弓一走向弓三的發展,應可確認。
mithrandir01 wrote:
弓一不是被動雷達導引...(恕刪)
謝謝你的指正,小弟寫錯了。弓一是半主動彈。
為什麼要強調需要半主動式的飛彈,
甚至是要把劍二降等成半主動彈頭?
都是為了錢,要便宜就是用半主動尋標器就好。
弓一負責100公里內取代鷹式,又要量多。改地基導引雷達最快
陸軍嫌陸劍二貴,但是又買了MPQ-951。劍二改半主動尋標頭可符合需求。
(其實陸軍不買陸劍二,錢其次應該是怕飛指部搶親⋯)
至於照明雷達部分,就要看長山雷達S頻 & MPQ-951X頻。
它們都號稱可TWS,只有上鍊功能就可以導引飛彈了。
劍二本來就用金龍53X頻導,就小改。
但是小弟弓一不知道是由?頻雷達波引導。
另外,其實並不是全主動彈就一定比半主動彈好。
你沒有看美國海軍 SM-6還是把半主動導引功能留著,
讓SM-6 可以在強烈的電子干擾下,
還是可以由抗噪比較強的陸/海基雷達導引命中目標。
端看,我軍的飛彈量和導引能量的分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