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艦隱身和加上垂發好像是目前軍艦流行的作法...,問題是花了大把銀子隱身會不會在第一枚垂發飛彈發射就破功了?
雷達的電子回波能量跟偵測距離成反比,如同樓上大大所言,沒有甚麼物件是不能被偵測的,但對於攻擊方而言,其回波能量(或噪值)必須強到一定數值才有意義。否則防守方運用適當的反制,很容易造成攻擊飛彈的「脫鎖」或「誤鎖」!這在英阿福克蘭群島海戰中已經有戰例!
例如說對岸新購置的s-400防空系統,號稱偵測距離600km,最大接戰距離400km,如在福建沿岸佈置,將可掌控全台空防!
假設我們運用有效的電子反制能力(就是廣義的匿蹤技術),降低其偵測距離,甚至於縮短其攻擊距離50%,那我們號稱可以攻擊300km的萬劍導引飛彈將會有很大的功能。
回覆主題:偵測隱身戰艦本身容易還是偵測它垂直發射的飛彈容易?
答案是後者,在相同條件下,不論採取何種發射方式,其洩漏的可被偵測源(不論是電子訊號、熱源、噪音、都卜勒效應…等),絕對大於發射載台訊源。
舉個例子,匿蹤條件最好的武器是潛艦,運用水溫變化或背景噪音,幾乎可以跟船團「擦身而過」而不被發現!但一旦她開啟魚雷發射管,發射出去的爆音及魚雷推進器的高頻率噪音,對聲吶手而言,差不多就是在他耳邊開一槍。保證全船警戒!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