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del del del del
tessalady123 wrote:
我指的是一對一和大...(恕刪)
其實這問題影響的因素太多,例如戰場海域的挑選,接戰時間點的選擇等等。
例如德國的俾斯麥號,在設計的時候考量到北海平均日照時間短且多霧,主砲設計上採取彈鼓式充填射速快。而大和號的射控採用的是光學校準,如果在昏暗或多霧的戰場,可能還在瞄準就被打爛了。
當政客、商賈以及社會閒達在鼓吹"樂活""環保""救地球"的同時,我正卑微的在烈日下"揮汗""彎腰""求生存"。
tessalady123 wrote:
我指的是一對一和大...
知道的名艦大概就只有愛荷華 俾斯麥 納爾遜
請問大和號和上述其他國家名艦比起來如何?(恕刪)
二戰時噸位的劃分上,大和號跟俾斯麥同屬於戰鬥艦等級,其他美英等如愛荷華,納爾遜屬於巡洋艦等級,這是受到一戰後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但日德後來並不鳥這海軍條約限制。
另二戰因航母的加入海戰型態改變,各方戰略戰術構想均已不同,且造艦技術概念,雷達等技術也都有差異,所以除了噸位大小外,砲火口徑外,這樣的用一戰戰略概念用於二戰,一對一PK似乎沒什麼意義了。一艄號稱世界最大的戰鬥艦在才作戰數小時被航母艦載的魚雷機轟擊後,就埋葬海底便是最佳實例,總之二戰後期以後至今是航母稱霸的時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