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花江小豐滿電廠 1946年1月中旬 0330
這是老傘兵劉正華的一次親身經歷,也是國軍在大陸國共內戰期間唯一一次戰鬥跳傘:
在一架B-25型轟炸機上,劉正華上尉看了看表,已過了凌晨3點。他坐在機鼻的機槍堡,一面目視空降的目標區,一面用耳機和後上方的機長聯繫。同機七名官兵坐在機腹的圓型投彈井的週圍,跳傘前的預備鈴響一分鐘後,他們就要從機腹一同躍下。
俯瞰遍地冰封,雖是四更天,仍可目染那黑夜籠罩不住的白,是國畫潑墨襯托出的暗白。白中勾勒出的線條,是松花江的黑。
他們是突擊總隊第四隊第三分隊的隊員,抗戰勝利後先遣南京,擔任過受降典禮的禮兵。換了草綠新裝,長筒跳傘皮鞋,又是美械裝備,十分威風。
短短幾個月,劉正華這幾名訓練有素、士氣高昂的傘兵參與好幾個歷史性事件:9月9日的受降,9月中旬赴日押解南京偽政府主席陳公博返國,10月10日國慶日表演跳傘。他們唯一欠缺的,是日本投降而錯過的實戰歷練。
劉正華軍校19期,是唯一有實戰經驗的軍官,參加滇緬反攻負過傷。他所指派的第三分隊的人,個個高中學歷,能說英語,170公分以上,英俊挺拔,士氣高昂。他們錯過對日空降作戰的機會,這次終於能一展身手。
這次任務是由東北保安司令部作戰處直接下令,說是要執行一個「很艱難,也可以說很光榮」的任務。長官說,如果完成任務,可以帶給東北老百姓「光明」,如果失敗,就是老百姓「黑暗」的到來。
原來是供應東北大部分電力的小豐滿電廠已被土共占領。蘇俄紅軍在日本投降後進佔東北,掠奪大量物資,小豐滿電廠八部發電機組,拆走六部,11月撤出,土共乘隙而入,八名突擊隊肩負的任務,就是奪回小豐滿電廠,確保國軍接收區的供電。
瀋陽的供電時有時無,先遣東北保安司令部作戰處人員決定使用突擊傘兵,搭乘B-25,執行一次敢死任務。
B-25雖是轟炸機,在歐洲也曾載過突擊隊或情報人員,空降敵後執行滲透、襲擾任務,但在中國卻前所未聞。那時在北陵機場成立戰情室,劉正華在機棚裡和飛行員研究該怎麼跳,作戰處的人簡報天候、地形、設施、敵情,連日本工程師和技師姓名和照片,均一一交待。藉沙盤推演,突擊隊員個個被賦予任務,須掌握每一個環節。
為應付最低攝氏達到攝氏零下20度的天候和雪地,突擊隊員身著白色外套,鋼盔也套白色的偽裝帽,跳傘鞋加膠底防滑。攜帶的卡賓槍、衝鋒槍、擲彈筒、火箭筒也包覆套子,怕太冷擊發不動。
他們沒考慮到的環節是,英、美突擊隊搭乘轟炸機空降所使用的是英製的降落傘,不是美製的T5傘,因為轟炸機最低穩定飛行速度比傘兵所乘的C-47型運輸機快,T5傘有撐破之虞。
轟炸機飛臨目的地,預警的鈴聲響起,離空降還有一分鐘…。同行的,還有兩位作戰處派來的少尉軍官,是第三隊的。
投彈井一開,人一起落下,因人員和裝備重量不一,所以接連著陸。
天還飄著雪花,劉正華透過無線電通話器聯繫,按一、二、三編號依序回報狀況和進度。
發電廠和土共所住房間的位置,突擊總隊兵棋推演都掌握了。發電機組房裡的兩名警衛,由兩、三個突擊隊員來制服。睡在寢室裡的十幾個人,交由其他突擊隊員下手。
這些土共因天氣冷,大都喝得醉醺醺的。突擊隊員吆喝「老鄉,你不要動喔」,土共才知道被俘了,全部繳械。
日本工程師看到國軍從天而降,都非常高興,彼此尚能用英語溝通。電氣總工程師大久保達郎,京都人,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接收東北電力局後,一直延聘至民國37年國民黨自小豐滿撤退。
劉正華回憶,清晨7、8時左右,友軍也趕到了。從岸邊到發電廠,原來有一艘交通船,被土共扣留。友軍一個加強連只好用拼接的木板滑水而來。
突擊隊乘交通船渡江,後來搭火車到長春,再由長春搭機回到瀋陽。
小豐滿電廠顯然並沒有一直掌握於國軍之手,國軍一直到5月28日收復吉林後,才又收復小豐滿。
======================================
感謝中華民國傘兵作戰史叢書作者劉忠勇先生(前空特七一旅步一營106砲排排長),在後續中華民國傘兵作戰史系列書籍在付梓前,願意分享未來新書中的片段文章嘉惠讀者與退役傘兵!
文章中帶隊突擊的劉正華先生,是當時國軍傘兵部隊中少數同時參與過國共內戰與東山島突擊作戰的老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