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1亮相 亞洲是否跨入軍備競賽

無意間看到這個節目

請來這麼多節目嘉賓來討論

有韓國 印度 等國的來賓 和台灣的連線......還有4個軍事專家和2個退役將領



我個人覺得5代機戰力排名 F-22 > T-50 > J-20 > F-35 > J-31 > 心神

J-31是排在很後面的 只不過是用來提高性價比用來出口的 或是J-31和J-20高低搭配

亞洲國家日本 印度 南韓 台灣等等不可能購買中國武器 因為軍火銷售往往是和政治臍帶連繫在一起的

但是這樣會壓縮到俄羅斯中南美洲和中東的軍火銷售市場

J-31如果要提高性價比 價格降低到1億美元以下 絕對不可能距有完整4S能力

至少超音速巡航 和超機動短時間內不可能有 而T-50有完整的4S能力

但是T-50單價可能會高達1億美元左右 雖然還是比美國F-35 2.5億美金便宜

但是對中南美洲和中東國家來說沒那麼多國防預算的國家來講很難講會不會買5代機

各位覺得J-31售價會是多少 服役時間會是幾年

我估計至少得2018年以後
2014-11-18 0:49 發佈
abc003 wrote:
無意間看到這個節目請...(恕刪)


殲31是花瓶,重點發展殲20比較實際
foxrus wrote:
殲31是花瓶,重點發...(恕刪)


自己用和外銷是兩回事

第五代戰鬥機的
性能特點一般可以用4S來概括,即:
Stealth(隱形)
Super Sonic Cruise(超音速巡航能力)
Super Maneuverability(超機動能力)
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超級信息優勢)

T-50有4S完整的能力 1.隱身 2.超音速巡航 3.超機動 4.超級信息優勢 (J-31頂多只有2個S)

1.N035 雪豹-E雷達還看得比F-22的APG-77更遠

2.T-50機動能力3D向量推進也比F-22的2D推進更好 還有超巡能力 對陸攻擊能力還超過F-22

但是很多東南美洲和中東國家 國防預算一年才幾十億美金 不可能購買重型5代機

J-31這樣低端的5代機有高性價比就對他們有吸引力 如果中國打算壓低價格到5000萬美金 會侵蝕到4代機市場

有消息說俄羅斯打算搞一款米格35這樣市場不就重疊到了.....


abc003 wrote:
自己用和外銷是兩回事...(恕刪)


J31雙發動機佔有了很多空間,尤其是進氣口位置,不能到達F35彈倉那樣的深度,所以掛4個空空導彈可以,但是無法掛載炸彈。


再比較下:殲31有的功能殲20全有,而且殲20每項都大幅領先,除了油耗大。 如果是一架飛機在沿海,那殲31是費用低一點,但如果是多架或者是到稍遠距離的巡航,殲31的效費比明顯不如殲20.相比之下,殲31是雞肋


中國目前需要的是大作戰半徑的空優戰機。因為中國如果假想敵是日本或者美國的話,中國在海外沒基地,沒有保障,不僅要以一敵多,更要多裝油,不然回不來半道掉海裡,尤其是在沒有陸基飛機等的支持下。


殲31壓到五千萬美金的話還不錯,但要看中國願不願意
已經在慢慢地向軍備競賽發展了。

foxrus wrote:
J31雙發動機佔有了...(恕刪)


珠海航展好像已經透露了殲31單價為1億美金左右。

lab2010 wrote:
珠海航展好像已經透露...(恕刪)

那就賣不出去了
很好笑老是有意無意把心神拖出來鞭

都講幾遍它是技術驗證機了???

abc003 wrote:
無意間看到這個節目
...(恕刪)
個人覺得排名應該是T50>=F22
畢竟20年間技術的進步是T50最大的優勢
守法 一定要守法 公平 一定要公平
Daniel Blue wrote:
個人覺得排名應該是T...(恕刪)


沒錯T-50有後發優勢

T-50爾畢思N035的雷達 比F-22的APG-77更好

對1平方米RCS雷達反射截面積目標的探測距離 F-22的雷達 APG-77 是200公里左右 LPI變頻模式只有190公里

N035是300公里

但是RCS比較大一些所以這個優勢被F-22抵銷掉了

我估計F-22RCS在0.05~0.01之間 T-50在0.3~0.1之間

我之前計算過F-22的雷達大約能在109公里外看到T-50 T-50也能在9X公里外看到F-22

而T-50機動力更好一些

推重比AL-41F1 跟F119差不多甚至T-50更好一些

導彈方面T-50還有研發射程300公里的專打預警機的超遠程空空導彈...


-------------------------
T-50的N035雷達性能


雷達性能 N035 IRBIS:

頻率範圍:X波段(8-12 kMHz)
在PAR直徑: 900毫米
目標:
檢測和跟踪地面目標數+ 4 30個空中目標
同時攻擊目標數: 8
目的檢測範圍:
RCS 3平方米高達400公里
RCS 1平方米高達300公里
RCS 0.5平方米到240公里
RCS 0,1m²高達165公里
RCS 0,01m²高達90公里
可視角度: 240°(±120°)
功率: 5000W的


----------------------

F-22的雷達 APG-77

對RCS1平方米的目標的探測距離 :
225英里在正常模式
193公里時,LPI(頻率改變1000次每秒)。
同時跟踪目標數:100
同時制導目標數:20
的接收發送模塊的數量:〜2000
最大平均功率:18.5千瓦


雷達功率比較小還能看比較遠 說俄羅斯雷達可以烤死1公里外野兔的可以閉嘴了

老是拿米格31時代來說

--------------影響雷達探測距離其基本的公式



其中

P_t = 雷達的發射功率(單位:瓦特W)
G_t = 雷達天線增益(單位:分貝db)
r = 雷達到探測目標的距離(單位:公尺M)
sigma = 目標的雷達截面積(單位:RCS平方米)
A_{eff} = 接收天線的有效面積(單位:平方米)
P_r = 接收到的雷達功率(單位:瓦特W)

其中 為雷達波的功率密度(每瓦特米的平方)由雷達發射機產生。因電磁波的功率密度和距離平方成反比遞減,而這個發射出去的雷達波功率密度在照射到目體表面後的雷達反射截面RCS為符號 (米的平方)表示,被其目標表面雷達截面積反射其中一部份,因此這兩項相乘的乘積就是到達目標後開始反射的雷達功率密度 而雷達波在次按照原路徑從目標反射回來功率密度又一次和距離成平方反比遞減 ,因此最後返回雷達接收天線的功率密度只剩下 ,而這個值最後還要在乘上雷達天線的有效接收面積 。最後才是雷達接受到的功率。因此雷達的探測距離和目標的「雷達反射截面RCS、雷達功率、天線增益、天線接收面積」這四項參數的大小的乘積的四次方根成正比。而雷達的RCS取決於目標物體的幾何橫截面積大小、反射率、和方向性。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