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碎納粹的紅色重錘:二戰蘇聯砲兵

在人們的印象裡,德國88炮虎式豹式在戰場無敵,但在紅色重錘,蘇聯砲兵面前沒有什麼優勢可言。




在各類關於東線戰場的回憶錄中,人們總是可以發現那些倖存下來的德國老兵對紅軍砲擊的描述,感覺出那種心有餘悸的僥倖之情。毫無疑問,紅軍砲兵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在戰時,蘇聯平均每年生產十三萬四千根砲管(包括高射砲,反坦克炮和迫擊砲)和七千八百六十萬發砲彈,分攤下來大約每根砲管586.5發砲彈;而當時德國平均年產七千一百萬發砲彈和四萬二千五百根砲管,每根砲管分攤1670發砲彈。
產生如此大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戰爭初期蘇聯火砲的大量損失;然而蘇聯火砲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數量上的不足。有一門流水線號為2464的1938型122毫米榴彈砲在從莫斯科城下打到波羅的海沿岸的4605公里的戰線上一共發射了6541發砲彈,廠家對此炮的進一步檢驗證明,它的彈道性能沒有一點變化! 1945年4月到5月間的柏林戰役中,第142集團軍屬砲兵旅的一門ML-20型152毫米榴彈砲打出了最後一發也是第4900發砲彈。





紅軍的第一次對整個戰爭有著重大影響的突破就是在一萬七千門大砲的支援下在斯大林格勒地域開始的。

在1943年7月5日的庫爾斯克戰役中,紅軍的兩萬門火砲和迫擊砲居功至偉,將德軍精心組織的攻勢打成殘廢。

1943年,紅軍盡其所能集中了一切砲兵用於對列寧格勒的解圍,其中還包括了一個海軍鐵道炮旅和波羅的海艦隊的艦炮。這些部隊在1944年編入了AKP。 1月14日和15日,21600門火砲(不包括1500門斯大林管風琴和600門高射砲)的彈幕射擊拉開了進攻的帷幕,1月15日的早上7點10分至8點40分這一個半小時內有22萬發砲彈落在了德國人的頭上。

在1944年6月22日開始的史詩般的“巴格拉季昂”戰役中,24000門火砲和火箭炮提供了盛大的預備火力。一個月後的李沃夫—桑多梅日攻勢中,第60集團軍在8300米的攻擊地域上集結了2430門火砲和火箭炮。

在1944年6月和7月間波布魯伊斯克以南紅軍砲兵指揮官還進行了一次漂亮的機動,7月5日到13日之間,一支砲兵集群在德國人的眼皮底下通過鐵路轉移到第1白俄羅斯方面軍的陣地上:一共是35000輛車輛和3500門火砲,該地區的火砲總數一下子上升到5500門,接下去的成功突破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這個漂亮的機動。 1944年8月20日至29日的雅西—科甚涅夫攻勢中,為主攻的烏克蘭第2和第3方面軍集結了170個火砲和火箭炮團中的113個,這些部隊經過精心偽裝在夜間行軍進入進攻地域,並且再一次騙過了德國人。 8月20日,6660門各種火砲開始了持續而又猛烈的砲擊,攻擊部隊一下子就前進了11-12公里,到第二天,德國人的抵抗崩潰了。

砲兵集結的規模越來越大:在1945年1月12日對維斯杜拉的冬季攻勢中,紅軍集中了39230門火砲和火箭炮,並在3點到4點和7點到8點的兩個時段內集中射擊。第1白俄羅斯方面軍在25分鐘內向敵人傾洩了315000發砲彈(其中15%為火箭彈),總共5500噸炸藥!
在柏林市區的戰鬥中,一個街區挨了1000發各種口徑各種類型砲彈的轟擊是司空見慣的。在一陣猛烈的砲擊後,躲在帝國航空部大樓地下室裡的130名倖存者舉起了雙手:其中17個人已經發瘋。在最後的階段,蘇聯紅軍在Unter den Linden 集中500門火砲組成一個1000米長的隊列。


哪怕是有限的幾個目標,蘇聯人也要盡其所能集中最強的砲兵:在克拉科地域的戰鬥中,第五突擊集團軍的砲兵司令集中了180門大砲,在五分鐘內向敵人發射了1150發砲彈,德軍的抵抗立即崩潰。在奪取波森的戰鬥中,第21近衛步兵軍和第91步兵軍動用的火砲身管數目為1400,其中等於或大於76.2毫米口徑的有1200門,在4個小時的轟擊之後,步兵們於2月18日攻占了波森。在攻打滿是堡壘的柯尼斯堡時,紅軍在每公里正面上集中了100門重砲。








克虜伯公司火砲部的總設計師沃爾夫教授在日記中寫道:“從總體上來說,德國的火砲要強於除蘇聯以外其他國家的火砲。在戰爭中,我測試了繳獲的英國和法國火砲,測驗很清楚地反映出德國火砲的優越性。但是我要說俄國的ZIS-3型是二戰中最好的火砲。我可以毫不誇張地斷言,這是火砲歷史上最傑出的作品。” 德國尖子坦克王牌奧托·卡里歐斯在他的回憶錄——《泥濘中的老虎》中寫道:“……如果第一發砲彈沒能擊毀你的坦克,那麼在挨第二發砲彈之前你是沒有多少反應時間的。”他指的就是這種火砲。
2014-08-31 18:19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