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海軍退役將領對台灣海軍現況的看法.
台海軍目前主力軍艦都是1990年代李前總統主政下建立的二代兵力,包括成功級,拉法葉等,但20多年後,這批艦艇也逐步老舊,加上多年未造主力艦,相較於對岸的這幾年海軍的軍力大幅擴充,台灣海軍戰力真的落後了....
甲午思維 我海軍走不出
【聯合報╱蘭寧利/退役海軍中將(高雄市)】
今年是甲午海戰一二○年,然四面環海的台灣,卻是一片寂靜,根深柢固的陸權思想把持下,毫無海洋國家應有的省思。
甲午之戰,我國敗在滿朝皆無尚海精神,以陸制海,「海戰期間,李鴻章命令北洋水師不能遠離本國海港,要遊弋在近海海面上」,此與要塞艦隊無異;敗在海軍建軍非連續性,期間預算遭挪用,造成多年未造新艦。敗在後勤、軍紀與訓練。
此次中俄海軍東海聯合軍演,雙方精銳盡出。在國際大環境下,除了彰顯中俄雙方相互「支撐、給力」,兩國關係達到最佳階段。再從演習內容分析,這次演習初步達到戰役層級,如此深度的軍事合作,說明兩軍已建立相當的互信基礎。
當然也有人會認為,此次中俄軍演,意在牽制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不過,我們應當從擔任解放軍演習旗艦的鄭州號飛彈驅逐艦看起,這艘是二○一三年十八艘新艦成軍之一的○52C型相位雷達系統艦(等同美軍神盾驅逐艦)。
她告訴我們的是:中共連續三代領導人都堅定不移地走向藍海,支持海軍連續性造艦,使解放軍海軍在這兩年獲得的新艦數,高居世界之首。更重要的是,解放軍雖最有理由以陸軍為主力軍種,但近年來也遵政策指導讓位,陸軍退居於後,且此一轉變是不可逆的。這是「國家」邁向現代化的象徵。
當解放軍海軍昂首闊步走出去時,四面環海的我們,怎可還因循舊制不改?限六十浬防空識別區內運作,艦隊與陸軍長程砲兵並無二致,也與要塞艦隊無異。如後山的岸基攻船飛彈可取代艦隊,走不出去的海軍,就只剩近海運作的小型快艇。
在此種壓抑之下,何以面對台灣賴以生存能源供應的海上交通線安全、南海國土主權與遠海「有事」?當海軍驅逐艦、巡防艦均已過「壽中」,高威脅下遠海兵力之籌畫,急待國家政策啟動,否則「多年未造新艦」甲午戰敗之陰影揮之不去
1990年代,那時正是台灣國力最輝煌的年代,那時台灣經濟繁榮,"台灣錢淹腳目",人民生活富足,整個國家充滿希望,加上國際局勢對台灣有力,台灣才機會與能力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投資,包括空軍IDF/F16/幻象機,海軍成功級/拉法葉等的採購.
但20多年後的台灣呢? 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呢?
現在的台灣,長期的產業外移,留下來的又多數轉型不順,導致經濟長期不振,政府財政陷入困境,人民生活水準到退,年輕人領22K,外在環境是現在的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強權,對外影響力更加強大,台灣想要再向1990年代一樣從國外獲得軍事科技援助,將更為艱困,如潛艦的採購,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到最後台灣海軍仍被迫還得重修那兩艘70幾年歷史的老古董潛艦..
當下台灣海軍的困境,其實是整個台灣的縮影,真的值得主政者好好深思,並尋求突破之道....
light_hsu wrote:
有什麼辦法,八年遺毒期間幾乎所有的重大軍購案都被擋掉了...
沒有新潛艇,也沒有新戰機...連黑鷹直昇機都被拿去分給內政部...
黃金十年過了六年到現在,國防預算也從來沒有達到GDP的3%...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Displacement: 2,250 tons submerged
Length: 74.9 m
Beam: 8.4 m
Draft: 5.3 m
Propulsion: diesel-electric, 1 shaft, AIP (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
Speed: 22 knots (41 km/h)
Test depth: 300 m
Complement: 60
Armament: 6 torpedo tubes
18 torpedoes and anti-ship missiles
or:
36 naval mines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