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隱形戰機的未來會不會只是虛幻

話說在老美的F117被米波雷達降格為傳統戰機後
新的F22、F35也面臨被動檢波系統的挑戰
老共的J20或北極熊的T50
相信老美也能很快發展出相對應的偵搜方式

有沒有可能在將來雷達系統進一步發展下
匿蹤戰機變成是一個潮流
或者回歸傳統戰機的發展路徑
2013-12-26 15:0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隱形戰機
小弟愚見

未來應該是遙控戰機的世代

少了人體極限的阻礙

應該有更多空間去做匿蹤與小型化的動作

未來誰能掌握電磁波就可以掌握空域 (幻想中)......
雷達不同波段有不同得適用性,匿蹤飛行器是針對常見得X波段雷達作最佳化,
其他波段或類型的雷達在使用上多少有些限制,比如規模需要比較大(波束太窄).較耗電,或是有效距較短

在多重限制下,作重點式的部屬可行,但要全面升級或是部屬到可以完全涵蓋到防衛空域,可能還要很久吧

Daniel Blue wrote:
話說在老美的F117...(恕刪)


拜託.....老美電戰能力就擺在那裏,是不會拿出來用嗎? 不會出來電子反制嗎?
呵呵呵!我來了!!!
電戰機跟匿蹤機是兩回事
要不就派EF18G出來就好了
煩請各位大大別歪樓

可以理性討論匿蹤機可能的未來發展方向嗎
守法 一定要守法 公平 一定要公平
Daniel Blue wrote:
可以理性討論匿蹤機可能的未來發展方向嗎...(恕刪)


我的腦中浮現兩個字

艾迪...

現在的匿蹤主要是在外型上盡量減少反射,轉個方向就被看光光,未來的主流大概會在材質著手,直接吸收你的雷達波,連反射的機會都不給,只是到時候都偵測不到對方,會不會又變成鋼彈的世界,都回到目視距離戰鬥
imfishinpega wrote:
現在的匿蹤主要是在外...(恕刪)


轉個方向不至於看光光,正面RCS通常較小倒是真的

一般得匿蹤設計是折射.散射.吸收考量都會包含,外形設計只是其中一部分,材質.塗料自然這些都不會放過,上雷達測試台時那個支架台是會旋轉,用以確認實際360度角得RCS值,所以全機身各角度得RCS值都會比通常戰機低,只是降多少程度得差異而已

至於吸收,其實那很有限,不同波段得吸收性都不同,正如先前我說得,匿蹤飛行器是針對X波段作最佳化,更精準來說,要同時兼顧多重波段得匿蹤效果太困難,所以一般都是針對對空雷達得常用類型(X波雷達)去作設計對應,其他得就只能有降多少算多少了
就現階段來說
應該不是看不見
而是被發現的距離縮短了
因為現行反輻射雷達射程普遍短於150
如果以陸基大功率多波段雷達
是否可以提前發現
並避免反輻射飛彈攻擊

誠心請教
守法 一定要守法 公平 一定要公平
大功率的體積不會太小

這種雷達站注定數量不多,光是建置跟維持費就是很可觀的支出了,有限軍費下能養多少座必然有個上限

當然效果是一定較好,但周邊防空部屬還是不能少,畢竟光是提前捉到還不夠,空中機隊也不見得能完全擋下所有敵機,某種程度的防衛火力是必要的

不過說來說去就是卡錢的問題上面啦,做得到不見得就養得起,對於防守方而言需要補得洞永遠都補不完,但進攻方卻不一定要數量多,只要能突圍取得戰果對防守方就是個大頭痛,這也是匿蹤戰機在戰略上的一個影響
(其實不只匿蹤戰機.像長程.彈道導彈都有類似的作用,讓你防不勝防.難防,那就是有用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