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經國號2.0對地攻擊力大增 年底成軍

1988年底,經國號原型機出廠,次年5月首度升空;1993年,空軍接收首批10架生產型;1997與2000年,兩個聯隊成軍。「二點零版」的「新」經國號,將於今年底成軍服役,比起改良前,大幅提升對地攻擊能力。

  經國號改良計畫名為「翔展」,其中「翔展一號」改良台南四四三聯隊的71架,耗資新台幣176億,預定今年底全數交機,這也是馬總統上任5年來,空軍首次聯隊等級的大規模裝備成軍;至於清泉崗的56架將納入「翔展二號」,預計106年度完成。

  改良後的經國號在任務電腦、雷達、飛控軟體都升級;部分因製造商歇業而產生商源消失問題的零附件,也都更換。空軍估計,可增加20年役期。

  使經國號打擊能力大增的,是中科院同步發展的「萬劍」空對地飛彈。「萬劍」外觀類似美軍AGM-154(JSOW,聯合遙攻武器系統);飛彈主體是一枚集束炸彈(子母彈),加上火箭發動機、機翼與導航系統,可在遠距之外投射,自行鑽入敵人防空網,飛到目標上空,對地面進行「散彈槍」式轟炸。

  空軍曾爭取採購AGM-154供F-16使用,但華府至今沒點頭。

  空軍官員表示,一旦台海戰事爆發,我方必須對大陸東南各軍事目標進行「源頭打擊」,但共軍不斷引進新式地對空飛彈,硬闖防空網愈來愈困難;未來國軍戰機可在海峽上空投射萬劍彈,對大陸內陸的飛彈發射場、機場、部隊集結地等軍事目標,進行遠距制壓。中科院也在研發,將天劍二型飛彈改造為追蹤電波發射源的「反輻射飛彈」,用於攻擊雷達站。

  官員也表示,空軍現役3種二代主力戰機中,以往只有F-16具備先進打擊能力,造成「勞役不均」問題嚴重;經國號改良計畫完成後,除了受限於外交環境難以升級的幻象兩千,八成的戰鬥機都具備先進的對地攻擊力。

----------------------------------------------------------------------------------

再怎麼改,還是改變不了推力不足的問題.
什麼時候才會出現下一代的自製戰機及教練機啊?
2013-10-15 10:52 發佈
重點在:
1. 空軍知道對岸防空能力不斷加強
2. 空軍知道源頭打擊的重要性

基於以上兩點
國軍更需要的是不是將萬劍巡弋飛彈化?
這樣一方面以巡弋飛彈進行源頭打擊
空出來的戰機更能專心制空?

0921234960 wrote:
1988年底,經國號...(恕刪)


雖然不一定回本

但這是有成果的投資

強力支持

>>這也是馬總統上任5年來,空軍首次聯隊等級的大規模裝備成軍

這只不過是舊機升級重返戰鬥序列罷了,這樣也要稱作『大規模裝備成軍』?
軍方是沒事找事作嗎?!

0921234960 wrote:
再怎麼改,還是改變不了推力不足的問題.
什麼時候才會出現下一代的自製戰機及教練機啊?(恕刪)



IDF 單發最大推力有到 9800磅了, 不會不夠...

不夠的是機體小, 油裝不多, 昇級改裝空間有限
Edison

pcgamer wrote:
>>這也是馬總統上任5年來,空軍首次聯隊等級的大規模裝備成軍

這只不過是舊機升級重返戰鬥序列罷了,這樣也要稱作『大規模裝備成軍』?
軍方是沒事找事作嗎?!


大哥應該也看出空軍要表逹的心酸了吧....
呵呵呵!我來了!!!

arcangel wrote:
大哥應該也看出空軍要...(恕刪)

他們心不心酸,不是我們該去關注的部份,即使這篇報導很想『用力』表達他們很心酸。
0921234960 wrote:
1988年底,經國號...(恕刪)

推力應該還是夠用的
主要是機體限制的問題
這次的改裝,應該已經達到IDF的極限了

至於自制戰機就免了
我國已經沒那個本錢哩...
還是先把高教機搞出來吧
然後有錢再衍伸出攻擊機

以下是本人的悲觀想法:
往後應該會繼續買F-16改...
直到老美同意買F-35為止
這段期間,若F-16被改到極限時
也許老美會同意賣改良過的F-15或F-18之醃割版

冷酷的豆豆龍 wrote:
還是先把高教機搞出來吧
然後有錢再衍伸出攻擊機(恕刪)



高教機如果能跟義大利合作生產 M-346 算是首選

退而求其次, 捷克的 L-159 也 ok, 只是就少了攻擊機的潛力了
Edison

0921234960 wrote:
1988年底,經國號...(恕刪)

昨天在小港機場拍到的.....賣給韓國又轉賣到印尼去的經國號...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