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時玩過兵的,都是幫兇,軍中生活,可以參考監獄風雲,之所以這麼多集,就是殺手雄一直都在

開宗明義的第一句就是"玩兵"的定義,監獄風雲這麼多集,哪一集沒有玩犯人的人,而這麼多集後,最後也是發哥出獄才是真的解脫。這就是現今國軍很多會"玩兵"的軍官與士官的環境下的氛圍,差別只是,一直會有人玩下去,有沒有出人命而已。

要改革,就看軍方有沒有看到"玩兵"氛圍的來由與歷史背景了。

大家服兵役都是"不願意"的,就算是簽"志願役"的士官或是軍官,有多少是為了真正精壯的軍人生涯規畫,還是只是因為沒有多餘的技能,寧願選擇鐵飯碗的工作。真正的軍人會是精壯的;而只是為了飯碗的職業軍人,不是擺爛就是玩兵。

沒錯,不願意的義務役大夥們,希望的是平安退伍;而職業軍人也多半是希望能夠平安退伍,但是,每天待在軍中24小時,難保無聊,如果有些人個性機車點,然後又怕黑掉,就會用"玩兵"來達成手段。

以往軍中常說"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
後面那句是屁話
因為個人當兵時,在金門離島,大家希望的是精壯,體能是訓練出來的,才能應付各項體能戰技需求。但是,義務役的大伙,希望的是退伍日的到來,想要的只是訓練,如果要磨練,早就自己會去選特戰隊或是簽職業軍人去了,那樣絕對能夠體會到該有的磨練,而不是單純的呆在一般連隊作息,然後退伍。

也許有些人會說男人要捍衛國家,而且台灣這麼小,當然要自己捍衛,這個絕對認同,所以如果是訓練,就算是累一點,大伙當兵的也願意。合理的訓練定義,就是會給休息、補充水分與養分,而避免精神虐待。如果這些都不給,那就是"玩兵",不對嗎?

大家知道學長學弟制的來由嗎?
問過父執輩30多年次的,他們說過,當年當兵,根本沒有學長學弟制,大家同在一條船上,根本沒分什麼,只有軍階的差異。而當時的老士官,都是打仗來的,都是直爽的個性。

後來,某年政府因為需要,將陸軍部分兵役調整兩年改為三年兵,而過了幾年之後,某一批陸軍開始又改回兩年兵役,參考下列連結,直到民國77年才真正將三軍改為都是兩年役期。
http://tw.myblog.yahoo.com/jw!3yVfM9KTHhP6d3k1uJtIeSU-/article?mid=14

所以,民國70年代,當時那老兵役期較新兵長,加上在軍中待久了,不滿情緒升高,"玩兵"與"學長學弟制"因此就出現了。當時學長對付學弟的故事,還有老兵"玩兵"的氛圍,就這麼出現,就不再贅述了,當一代有機車的人玩了下一代,下一代被玩的不爽,也很機車的玩再下一代,就這麼傳承下來了這種"爛"氛圍。而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就是當時的軍官,也"放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跟現在都一樣。(說真的三年兵真的比較可憐,所以是國軍政策造就的問題)

所以說,"當兵時,利用官階或是學長身分玩過兵的,都是幫兇",如果沒有,那麼就表示您精壯,或是被玩,因為會玩兵這種人,各個連隊都有。
就這麼情況下,民國80年代後的當兵氛圍,就只有學長學弟制,與老兵最大的態度了。

軍方要改革的,就是兩點
1.那種"先來後到"的觀念,學長學弟制也許有好處,但是,玩兵的人就是利用這種機制來的,要讓這種機能消失,回到60年代以前的當兵環境才好。
參考這個思考面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718/242931.htm
2.軍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怕事,以後怎麼打仗,如果不是,那何必混吃等死的當職業軍人。


監獄風雲這麼多集,不去把那"玩兵"與"學長學弟制"氛圍解決,那麼永遠都別說改革。殺手雄或是最近新聞的那種軍官還是會出現,只是差別是有沒有出人命而已。

當年個人當兵,曾經在新訓中心提過,大家應該是團隊,結果記得被很多教育班長與連上幹部們竊笑(蚍蜉如何撼樹)。但是,後來去到金門離島當士官,由於島上人員少,從頭到尾,都一直強調,大家一同出力,才是平等,先來後到,根本不是重點。但是,也只有當時我們那個島做的到。



2013-07-18 17:27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