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買進了新飛機
幻象跟f5也瀕臨退役了
除了升級F16與idf外
空軍應該也到了購買下一代戰機的時候了,
不知到大家認為台灣空軍應該購買如何的戰機?
台面上有F16 C/D(或許台灣購買的會更接近V?)
但自己覺得考量日趨嚴重的對案導彈威脅
戰機、機場跟補給生存性似乎也是很重要
這樣看來jas39ng似乎會是台灣的好選擇?
另外
不知有無可能循s70c模式研發一款先進小型戰鬥機,類似idf的升級版
相信不止台灣其他低預算國家應該也有不少需求才是
大家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
註:各位要說國軍沒屁用或是總統賣國水母腦的我先統一說在第一樓囉
"國軍沒屁用"
"總統賣國水母腦"
economic wrote:
空軍想直接換F35,...(恕刪)
F35看起來並不像個好選擇
本身問題不少
成本上漲能買的架數有限
排隊不知道排到哪一年
加上
對地攻擊能力強=賣給台灣又要閹割
加上
本來美國外銷板就打算閹割 囧
感覺就是買來當災難用的啊...
F35的確先進,但目前來說還有一堆問題待解,即便在這一兩年
可以解決,進入量產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再者,參予F35開發的
國家購買優先順序都遠比台灣早,生產線要滿足這些優先國家的
訂單至少也要10年左右才可能排到台灣的訂單。台灣沒有條件可
以再等!否則當年F104飛行棺材鬧出人命的事件,恐怕會發生在
F5戰機上,不可不慎!
另外,最重要的是這型戰機完全沒有實戰經驗,現在購買風險也
不小,以台灣目前要填補屆退的F5戰力,選擇F35絕對不是最好
的選擇~
若考慮雙引擎的好處與新戰機未來作戰需求,目前只有老美的F18
比較有機會入手,法國的戰機是不可能再考慮,除非老美不再軍售
台灣,否則還是只有老美的戰機是唯一選擇~F18又有實戰驗證,
又是雙發動機,若老美願意出售,價格台灣又能接受的話,F18反
而是最好的選擇~但機率不高就是了~
最後,繞了一圈最好的選擇可能還是F16。台灣應該爭取的是最新
型E/F構型的F16,另外再爭取反輻射飛彈的取得與後續相關工業
互惠的條件,在台建立F16一定程度的維修中心等等..這才是目前
新戰機最好的方案~
空軍前副司令 李貴發:" 台灣需要以飛彈為主的不對稱戰力"
中國時報【亓樂義/專題報導】
漢光演習年年舉行,究竟有多少效果?能否因應未來中共威脅?空軍前副司令李貴發的答案,讓人捏一把冷汗。就他的觀察,近年的漢光演習沒多大實質意義,老舊的思維完全無法因應新局。他認為,台灣不需要採購F-16C/D戰機和潛艦,台灣需要的是建構一支以飛彈為主體的不對稱戰力。
李貴發回憶某年的漢光演習,開打不久我方空軍機場跑道被中共飛彈摧毀,不料卅分鐘後,統裁部裁定跑道修好,下令空軍起飛,支援海軍和反登陸作戰,李貴發當場傻眼,「卅分鐘怎麼可能修復跑道?」這還不包括處理未爆彈。就這樣,空軍按「政策指示」起飛,問題是,這種不符實情的兵推有多大意義,如今這種思路仍沿襲不變。
假設中共犯台,首波攻擊的目標必然是空軍基地和指揮所,前者攸關制空權,後者旨在摧毀我方指揮管制。中共用飛彈攻擊,我方難以防範,空軍為保存戰力,只好進洞隱蔽,中共必然摧毀洞口,飛機出不去,何來戰力可言,再多的飛機也沒用。這是李貴發「大義滅親」的原因,除F-35短場起降飛機,其他飛機多買無益。
潛艦的問題亦然。現任中華經略國防協會榮譽監事長的李貴發說,中共有六十多艘潛艦,我方買八艘,改變不了數量上的絕對劣勢,是「硬碰硬」的建軍思路,何況潛艦在平均水深六十公尺的台灣海峽容易曝光,單艦金額又比他國貴五倍;開戰時潛艦疏泊到東岸,又威脅不到中共的登陸船團,李貴發不懂,潛艦如此離譜昂貴,戰力難以發揮,為何非買不可。
除了建軍思路(軍購)的問題,李貴發對國軍目前的用兵原則(聯合作戰)也不敢恭維。我方是守勢作戰,按漢光演習作業,兩岸開打時,我空軍進洞、海軍疏泊、陸軍疏散,既然三軍各自保存戰力,何來聯合作戰?誰也支援不了誰,初戰真正能反擊的是防空部隊,李貴發說,此時拿什麼防空,飛彈顯然是最佳利器,是對方難以防禦的不對稱戰力。
飛機和潛艦的採購金額高達四千五百億元台幣,取其部分或更少資源,全新打造一支以飛彈為主體的不對稱戰力(包括資電能力),就李貴發的估算綽綽有餘,而且飛彈部件能自立生產,國防獨立自主,以量大質精的飛彈,讓對岸打不勝打,防不勝防,才是台灣需要的國防力量。
李貴發認為,空軍建軍今後應強化防空能力,防空飛彈比飛機重要,量質並重之外,採機動式和隱蔽式部署;在制海能力方面,反艦飛彈比船艦重要,亦採機動和隱蔽部署。對於飛彈的射程,李貴發說,應以「中共對台攻擊武器的射距為準」,假設中共對台飛彈(發射源)射程三百公里,我方即以三百公里為準,依此類推。
陸軍方面,李貴發指出,對台灣最適合的陸軍發展方向,應以建立一支反空降、反特工和反登陸的機械化快速反應部隊為主,而直升機在喪失空優的條件下最為脆弱,不應採購;陸軍部隊憑藉火箭和重炮向縱深部署,防禦不必侷限於海岸線。李貴發說,他的不對稱建軍方案,必然引發各方挑戰,「真理愈辯愈明」,有何不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