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中俄合造四艘「阿穆爾」級潛艇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12/22/CH1212220005.htm

 香港文匯報訊  據「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援引《生意人報》20日消息,一位接近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稱,俄國防出口公司與中方簽署了一項為中國海軍共同設計和建造4艘「阿穆爾-1650」第四代常規動力潛艇的框架性合同。
 據報道,合同於2012年8月底簽署,其中規定的條件是雙方共同設計和建造4艘潛艇(分別在俄羅斯和中國各建兩艘)。據推測,由中國製造的零部件在最終產品中不會超過30%。最終合同將在2015年簽署。
 然而,關於合同金額消息人士拒絕討論。但《生意人報》認為,合同總值估計在20億美元左右。且另據一名知情人士透露,潛艇合同對俄羅斯至關重要,被排在俄羅斯總統批准的俄中合作項目之首。
飽和攻擊能力強大
 據了解,「阿穆爾-1650」由俄「紅寶石」潛艇設計局設計,以燃料電池為動力,動力裝置不依賴空氣。裝備的武器包括:ZM-54E1型反艦巡航導彈、91RZ型反潛導彈、高速制導魚雷和用於打擊陸上固定和低速運動目標的ZM-14E型潛射巡航導彈等。人員編制為35人。
 據悉,「阿穆爾-1650」可在兩分鐘內連續密集發射10枚導彈,飽和攻擊能力非常強大。該潛艇採用更先進的降噪技術,噪音比「基洛」級潛艇大為降低。
2012-12-22 23:19 發佈
su34 wrote:
http://pap...(恕刪)

再看看吧
很多新聞都是俄國單方面發出的,像以前的光榮級驅逐艦、基洛夫巡洋艦、SU-34、SU-35、TU-22M3都是這樣,都說是中國有意要買。中國都沒反應也不回應,這次的潛艇就等做了再說吧!
越是自卑就越戰狼,越是戰狼就更顯得自卑!
只有一個問題,"最終零部件不超過30%由中國製造",中國那麼強調國防自主,不惜逆向工程來提高零件自製率,我對這句抱持高度懷疑,我從新浪得到的資訊是"俄製零件不超過30%"

quickstrike1982 wrote:
只有一個問題,"最終零部件不超過30%由中國製造",中國那麼強調國防自主,不惜逆向工程來提高零件自製率,我對這句抱持高度懷疑,我從新浪得到的資訊是"俄製零件不超過30%"


如果俄製零件不超過30%,那就4艘都在中國生產就好了,沒有必要分兩地生產.所以,如果這筆生意有成立,新浪是在表達政治正確的立場,30%在哪一邊並不是那麼重要.

令人好奇的是,中國也買了那麼多年的基洛級了,不是有著名的逆向工程能力嗎?怎麼不要去逆向基洛級就好了.不是說性能很好嗎?
呵呵呵!我來了!!!

arcangel wrote:
如果俄製零件不超過3...(恕刪)


俄羅斯會出口成品,但是不會出口製造技術,和生產用的機密機具
給你一支寶特瓶,你可以輕易的了解其結構,但是要你做一支給我
你辦不到,因為你沒有生產寶特瓶的機具和技術
逆向工程還是有其極限的,如果本身工藝水平不到那,就算知道原理也做不出相同品質

JimyKing wrote:
俄羅斯會出口成品,但...(恕刪)


老毛子這些年可在這方面吃了不少虧
以現在中國的國防工業,逆向應該還是可以的
其實這已經是所謂的技術轉移,換錢

arcangel wrote:
如果俄製零件不超過3...(恕刪)


1.
一般的說法是,

對岸的元級大量"參考"基洛級的相關技術.

2.
基於基洛級已經逐漸老舊,

1989年俄羅斯開始設計拉達級準備取代基洛級,

阿穆爾級為拉達級的外銷版.

3.
拉達級存在有嚴重的缺陷,

導致俄軍2011年拒絕接收首艘拉達級入列服役,

量產計畫也隨即終止,

缺陷可能跟動力系統有關聯,

今年7月才有消息要繼續量產.

4.
尚未確認缺陷是不是真的解決的時候跳進去採購,

老實說看起來比較像印度人的作風,

所以這個消息個人目前持保留態度.
在政治夥伴困難時期出點錢也是可行之舉

要是毛子的潛艦也不行了,下次找誰交流去?

winters1999 wrote:
在政治夥伴困難時期出...(恕刪)


夥伴有困難的時候協助一下很合理,

但是俄羅斯還有大量石油之類的礦產,

不一定要挑一個連俄軍都退貨的武器來行善積德,

至於中國潛艦技術來源早就不只俄羅斯,

以AIP而言,

拉達出現的動力問題很可能就是來自於AIP,

而中國的AIP已經安裝在元級上服役,

兩者進度明顯有落差,

至於要說中國可以在幾年內不靠外援就獨力把AIP搞定,

那我想應該也沒人會信,

拉達如果這次量產能順利服役,

那中國採購阿穆爾級的消息才有可信度,

不然都該抱持質疑的態度.
毛子的軍工單位也市場化了

不像以前蘇聯時代國家計劃生產養小孩了。

毛子的礦產資源不存在市場風險,不賣給中國有的是人要。

但潛艦有,毛子不撥款設計院就廢了,像米格設計局一樣的例子不是沒發生過。

出於扶植不多的軍工技術來源,就當自己花錢養人吧

中共在“燒冷灶”方面頗有心得,當年蘇聯解體,多年感情籠絡得來的技術外泄不少,計較一時得失非長久之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