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講臺灣小島國一個,卻因歷史的風雲際會,變成不平凡又帶哀愁的命運,從老毛大敗光頭蔣開始,60萬國軍來台,後來因為國光計劃的失敗,台灣終於認清事實,三軍重心開始偏移至海空軍,(題外話:當時台灣是最早使用f-104,某將領曾經出來反對一個中隊可以養三個裝甲師,還好當時沒這樣搞,阿彌陀佛!!!),其中軍隊現代過程化中我認為最可惜的就是從1978開始(小蔣-李登輝)的轉型期,當時台灣國力達巔峰,蘇聯解體法國交好,小蔣魄力十足自主研發,終於能打破依賴美援的窘境,但轉型後你說他成功嗎?失敗我不敢說…但至少後遺症一堆,講古到此在講下去難聽了。

本表向數據哥致敬
戰略方向決定建軍思考,從1980年代開始臺灣就知道養不起這麼大的軍隊,開始喊什麼量小質精、決戰境外…巴拉~~巴拉,當然也是必然的結果,前面就講過台灣軍隊最高養到60萬人,攤開國防預算我沒記錯的話人事費高的可怕,最可怕的還不是現役軍人,反而是退休人員,加上軍武通膨,現在不是一架飛機一百萬美金的時代,都是幾百億幾百億起跳的軍購案,台灣的武獲案幾乎沒有犯錯的空間,而因為臺灣外交環境險惡,幾乎沒選擇只能用美貨,而且你想要他還不一定會想給你(想想多少條優秀飛官死在f-104上),還康別人之慨,很多的研發案都被偷渡研究自己的東西,最壞的還是自己不賣還不准你買別人的東西,這主人還真的很過分,爽的時候賞根骨頭給你啃,不爽的時候還踹你幾腳,好啦!美國人的壞話少說,不然打這麼多字又要進回收桶。
臺灣獨特的歷史因素及美國的操弄下,60年來幾乎僅以中國為假想敵,對其他國家敵意視而不見,其實也可以說是不願多面開罪,而台灣軍隊幾乎輪為美國的私人保全。假設?依台灣現況你認為軍事建設優先性(敵國防禦~~不只有大陸喔),當過兵的人臺灣80%的人會跟你認為,海、空軍優先、陸軍居次,我也贊同這個立論,無海空優勢,陸軍存活率低,頂多登陸戰打打,我都懷疑軍民有這麼偉大情操,會打城市巷戰或躲入山中野外作戰。
軍火市場本來在各國就是一種高獲利、高封閉的市場,台灣更是被美國壟斷,原因不外乎1.政治壓力、2.軍方惰性、3.人員滲透,第1項免談大家了,第2項軍方除了第1項的政治因素影響,軍事將領幾乎都是留美(…),再來就是美國人的雞腿特別香,就算國產多好在他門心目中都是臭的,而且政治和緩我們的領導人似乎也不願意花錢作軍備競賽,第3項太敏感了我還想活(反正很多老鬼)。
其實我也不認為要有多偉大的情操,什麼都要國造,都不要買美貨,而是認為,台灣應該要有核心軍事項目,什麼是拿手的可以自己造,什麼須要外購,而且不要單局限某一國家,增加談判籌碼,我舉俄製武器為例,一堆米國軍武迷不知道在瘋什麼,講到俄製武器就爛阿~無實戰經驗~後勤補級有問題~美國最棒(阿f-104用了38年,還要買拼裝貨回來後勤還不是一堆問題),俄制武器讓人的印象就是便宜沒好貨,其實是因為沒用過的人不了其意義,蘇俄的科技真的作不到像美國或西方國家一樣嗎?這要從戰爭思維來講,蘇俄早期對德戰爭(t-34vs虎式戰車),到冷戰時期單挑北約各國,如果都要像歐洲一樣追求精品,他早就被ko了,中心思想就是在惡劣環境下可以用就好,而且共產國家先天的財政弱點,越來越窮縱然有好主意,也沒錢能實現不然就作半套,我當然承認俄製武器爛透的東西不少坦客車~米格機...等,回過頭來說縱使這樣俄製武器還是有逸品,像s-300跟基洛潛鑑~超音速對艦導彈,這都是公認的好物,也有實戰年資(問題會有但至少較少,可不要跟我說美國的武器都是神器不會有問題的),而且蘇俄都要賣給台灣,是台灣自己不要,好事者一定會說又什麼後勤~性能數據差~~巴拉巴拉~~,從後勤面先講,俄羅斯(俄爾欽時代)雖然與中共簽訂4不公報承諾不提供武器給台灣,但如果後勤會斷蘇俄就不會從1990~~2010止一直向臺灣投標,之前2008年俄羅斯曾低價得標承作一批陸軍直升機料件,台灣竟然創下國際先例,拒絕俄羅斯承作標案,還修改標案拒絕俄羅斯參加軍事採購案,當然這麼作不違法,但卻是惡例,在很多人沒發現的時候,其實越來越多台灣人跑到俄羅斯作生意,對後續經濟交流影響還有待評估,至於性能方面的迷思,有些人不知道是不是眼盲,比較也要正經一點,但有些迷竟然拿2012年升級過後的f-16戰機的性能,跟1990年的su-27比~
蘇聯解體後經過十幾年的陣痛,許多技術甚至發現是領先世界各國,還讓美國偷了很科技,舉例沒西德的mig-29就沒現在即看即瞄的aim-9x…,而軍火工業原本就是他們搖錢樹,加上現在經濟成長驚人,有了活水的挹注,相關後續研發加速進行,不再事吳下阿蒙,現在進展如何到也沒人說得準,時代在進步別被米國軍火商洗成腦x。
話題轉回台灣,盲目的發展軍事,輕則毫無效益,重則蘇聯第二,台灣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軍事工業及戰略發展,注意喔!我的是”軍事工業”及”戰略”,因為用詞必須精確,軍事的範圍很廣,且牽涉政治極深,如何取其輕重,個人建議如下,軍工的發展須要考慮三個因素,第一必要性、第二經濟性、第三延續性,綜和三因素,我以圖表舉例臺灣各軍種所必需武器,其中有分自製、外購,自製部分除了潛艦,其他都是綜核考量台灣技術及經濟負擔的起的項目。戰略上!必須脫離只有大陸是敵人的迷思,還要納入南沙島嶼防衛作戰,未來菲律賓起來後可能的劃界糾紛,雞x日本人的領海線糾紛

上述圖表上,稍微標示什麼要外購,什麼要自製,其實大家可以發現,自製的部分除了潛艦大部分都作過或正在作,可以說駕輕就熟,我覺得陸軍的中~重型坦克其實可以放棄發展了,改以快術型打擊,近來引進的阿帕契是正確的選擇,加上輪型裝甲車搭配120mm的主力砲打打,登陸完其時也差不多了,所以我支持輪型裝甲車發展跟輕兵器發展,空軍其實要再自主發展的空間趨近零,但是教練機絕對可以自己作,也不枉idf的發展(有誰決策要買韓果t-50,一定要翻臉),海軍就說來複雜在潛艦部分,我個人傾向買俄製基洛,下策在自製,其他的話是飛彈跟雷達系統是個人覺得是重點中的重點,少量投資最大收益(拜託把海邊那一"欉"換成vls版海劍二吧!),而且還能通用各軍種,實在經濟實惠~(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