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影集所評選出的十打戰機已排名如下
1 P-51 MUSTANG 野馬
2.F-15 鷹
3 F-4 PHANTOM 幽靈
4.5 MIG-15 & F-86(並列)
6 SPITFIRE 噴火
7 ME-262 燕子
8 SOPWITH CAMEL 駱駝
9 SEA HARRIER FA2 獵鷹
10:F/A-22 RAPTOR 猛禽
而評選標準如下
1.FEAR FACTOR 震懾力
2.PRODUCTION RATING產量及產品質量
3.SERVICE LENGTH 服務年資
4.INNOVATION 科技性
5.KILL RATION 擊墬率
其實評價的標準個人認為十分客觀,以全人類有史以來的所有飛機做評價,但是最後10種飛機裡有一半是美製的,而且我發現老美故意的遺忘了德國的ME-109,整段影集裡完全沒提到(中間有插花的介紹了幾種),而對於野馬式戰鬥機則近於吹捧般大書特書,在所有評分上幾乎都滿分。
我們以影集所設定的標準來看看ME-109與第一名的P-51野馬做比較,看看未入選的飛機與第一名的飛機有多大差距。
1.FEAR FACTOR震攝力
ME-109
縱橫二戰全期的德國主力戰鬥機,二戰全期無役不與,從西班牙開始到波蘭、法國、英國、巴爾幹半島、地中海、北非、俄國。納粹兵鋒所指皆有此戰機的蹤影。威攝範圍遍及全歐洲及非洲。
P-51
初期算打零工的配角(第一個正式的工作是俯衝轟炸機),到後期以其無與倫比的續航力及出眾的性能保衛重轟炸機群。有效的降低轟炸機群的戰損率。野馬的出現確實代表了德國的末日,德國本土戰鬥機群戰損率大幅提升,加速了美國勝利的腳步。
但是我有意見的是,野馬再強也只震攝力了德國人(最多加個義大利人),跟威攝全歐的ME-109相比野馬拿滿分公平嗎?
而且單以震攝力而論日本的零戰(戰爭初期的空中鬼魅)、俄國的IL-2(德國步兵眼中的黑死神,德國空軍叫它飛行的磚頭)、英國的噴火(擋住德國空中大軍利器)對敵人所造成的恐慌應該都遠高於野馬。
2.PRODUCTION RATING 產量及產品質量
ME-109:產量33984架
P-51:產量15875架
15875的拿滿分那33984的要拿幾分?而且論產量還有一個生產了42330架的IL-2。以此評比野馬最多只能拿個50分。
而論飛機質量而言,兩者無分軒輊若,皆堅固耐用便於大量生產而且性能可靠維修便利。論性能後期改裝梅林發動機的野馬在中高空對ME-109有性能上的明顯優勢。
3.SERVICE LENGTH 服務年資
本國使用
ME-109 1935-1945 10年
P-51 1940-1953 13年
外國
西班牙用到1969年除役
中南美各國 也多用至60年代
兩者無分軒輊
4.INNOVATION 科技性
後面兩項 是個人覺得野馬評分最浮濫的地方
一次大戰後航空科技蓬勃發展,飛機從雙翼的骨架帆布演進到全金屬的單翼式飛機,當時新推出的飛機真的有如雨後春筍一般,但這裡面很多機種都是一項一項的改變,也許是從雙翼到單翼,或是全金屬結構混合帆布蒙皮、或雙翼硬殼結構加可收放式起落架結構等等。而把所有技術(全金屬應力蒙皮、單翼、變矩旋槳、收放起落架、機載無線電等、大馬力發動機)融合於一身的量產戰鬥機當首推英國的噴火與德國的ME-109,這些技術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但是以30年代的科技水準想把這些東西整合到一架單翼飛機上,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大工程,因為很多技術之間都會相互牴觸的。
例如:
全金屬硬殼結構
雖然全金屬結構能讓飛機飛得更快、載的更重、承受更大的G力,但是也很容易結構過重。這個問題普遍存在於當時所有能獨立設計飛機的國家,因結構超重導致整個飛機設計案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
收放式起落架
飛機飛行於空氣中阻力當然越低越好,少了兩之又長又大的起落架露在外面,對於減低空氣阻力與增加飛機的氣動特性都有正面的幫助。但是由此產生的額外機械設備與結構重量卻是相當可觀的,當時很多飛機的設計者發現少掉收放式起落架飛機反而飛得更快,結構也越扎實。
變矩旋槳
一副三葉變矩衡速螺旋槳的重量,比一副木造的旋槳最少重上4倍,而且機械複雜度大增。
機載無線電
30年代無線電主機的重量不比同體積的磚頭輕到哪裡去,對於飛機這種錙銖必較於重量的機械設施是一大負擔
單翼
單翼機型的設計難度遠遠不是雙翼機型可以比擬,要如何兼具速度與靈活性、以及各空域之間的發揮,單翼機的複雜度都遠大於雙翼機。
簡單說那時的所有新科技其效能與種體重量成正比,但不一定比總體性能成正比
而ME-109與噴火式相同的,全機技術含量最大的就在於他們所使用的引擎,ME-109的DB-601與噴火的梅林式發動機都是當時人類科學的智慧結晶,DB-601所使用的燃油噴射技術更是領先當代。沒有這兩種發動機我個人相信這兩架比當時所有單發戰鬥飛機都重上許多的新穎飛機是不會開發成功的。
而野馬推出時,以上技術都已獲得驗證並且有技術經驗可循,而野馬最大的特點就是其良好的氣動外型,讓野馬能以相對較低的阻力達到更高的速度與更有效的燃油使用率,而且野馬擁有美式飛機慣有舒適性,座艙寬廣視野良好。但是美國可以自己唬弄自己我們這些外國人可以問一下:
一架搭載外國引擎的美國飛機,你能說那是你美國人自己設計的飛機?
就像現在的國產車一樣,配備再豪華但是引擎還是沒辦法做,為何?答案很簡單大家都知道,那是整輛車的精華也是最難做的部分。路上一大堆拼裝的遊覽車,有誰能說那是台灣之光。
還評個滿分,好不好笑阿,而最好笑的是,配備原廠梅林發動機的噴火才被評個70分!!!!!!!!。老實說噴火除了航程沒野馬遠以外,其他都遠勝於野馬。
KILL RATION 擊墬率
我不知道人類有史以來有哪一種機型的戰鬥機擊落敵機是以”萬”為單位的?
很多書籍與網路資料都有,把駕駛ME-109作戰的飛行員光統計擊落一百架敵機以上的ACE,其擊落架總數高達一萬五千架,以這個擊落數為基準還有其他飛機還能評個滿分?而且翻開史料來看德國空軍再相當長的時間內都要面對比自己多的對手,這個成績相當的不錯。
不能否認的單就飛機性能,大戰後期野馬的性能要高於當時納粹的主力ME-190G,但是刻意的抹滅一種優秀的機種也太愛國了點,也許美國人認為德國能跟他們野馬相比的只有以噴射為動力的ME-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