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aba wrote:
台積電跟聯電如果早在上世紀90年代,已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龍頭
就沒有聯電跟IBM買銅製程0.13微米而台積電是決定自己研發這件事
我說的是龍頭之一,你可別故意把"之一"去掉.
半導體廠商分成三種
晶片製造商
無廠半導體公司
晶圓代工
台積電是第一家專門從事晶圓代工的廠商,在1990年代才陸續有廠商跟進.
三腳阿喵 wrote:
你略過時代背景下的許(恕刪)
TW Energy wrote:
當真是道聽胡說,鬼扯一通。歷史上日本什麼時候追上美國半導體過?是哪家公司追上美國?是東芝還是三菱還是夏普?當真是胡說八道
oculata wrote:
假設每3.5年開工一艘,每艘單價200(鳳龍號造價188億)~500億台幣(首艘造價)
單這部分平均每年有57~142億的潛艦新造訂單
隨水下艦隊逐漸成型,潛艦維修及中期延壽的預算規模也會逐年增加
中美兩國的戰略競爭態勢短期不會有太大改變
台灣若能好好把握這次潛艦國造機會,再配合離岸風電的水下維修作業穩定需求...
我們的水下產業大有可為!!
三腳阿喵 wrote:
台灣前8艘國造潛艦會是天價,但不會是永續如此...
......
即使台灣因無法外銷/外購困難,使生產成本無法真正趨於合理.
但你自己也說過,台灣不可能比照日本,不計成本去養軍工產業.
三腳阿喵 wrote:
離岸風電是設置在近海.
需要的水下維修載具,與潛艦根本不是同個等級.
譬如:台灣要維持戰機產業,最低限度要維持在軍用無人機的等級,
而非民用輕航機.
oculata wrote:
No No No........ 我說的是台灣不可能像日本一樣為了讓各財團雨露均霑
就卯起來一年開工一艘,讓川崎與三菱分食軍火大餅
不過台灣的軍工發展可一向都是不計成本在玩的
否則哪來IDF!! 甚至可能連F16、M2k都買不到....
且國造潛艦能越來越便宜不是好事一樁嗎?
台灣要的一向就不是潛艦全部自製,而是要能持續獲得潛艦
而且就算造價降低、慢慢造個四五艘後
首艦也二十歲了,中期延壽的生意不就跟著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