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防中國攻擊美陸戰司令:須分散太平洋戰力配置

PainterJ wrote:
軍盲畢竟是軍盲。實戰...(恕刪)



























哥又笑了

美國海軍補給艦「大角號」(USNS Big Horn,T-AO-198)本週一(23)於中東國家阿曼外海擱淺,船艙內部進水,導致其無法為林肯號航母打擊群(CVN-72)補給燃料,美國海軍正緊急尋找一艘商用油輪來替代。
美國海事新聞網《gCaptain》24日報導,最早在該新聞網論壇及海事歷史學家美國坎布爾大學海運歷史專家莫科格力亞諾(Sal Mercogliano)曝光的影片和照片顯示,凱薩級油料補給艦(Henry J. Kaiser class)大角號的舵柱(rudderpost)受損,輪機室進水。由於美國海軍艦艇通常不會傳送自動識別系統(AIS)信號,因此目前無法確定該艦的確切位置。不過,未經證實的消息稱,該艦正被拖往杜拜進行維修。
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大角號」是美國海軍在中東地區唯一的油料補給艦,一位船長告訴《gCaptain》,美國海軍正緊急尋找一艘商用油輪來替代,為林肯號打擊群提供燃料。如果海軍最終使用商用油輪作為臨時替代艦,必須為該油輪安裝綜合貨物處理與加油系統(CONSOL),以進行海上補給作業。這套系統包括專用的加油設備、加油軟管以及高容量燃油泵,這些都是在海上安全轉運燃料的關鍵裝置。此外,該油輪還需要強大的通信和控制系統,以確保加油過程中的精確協調。
對商用油輪進行改裝並非易事,這需要對船隻進行重大改動,使其能承受海軍補給任務的特殊壓力和運營需求。此外,必須將受過海上補給操作(UNREP)訓練的專業船員派往中東,以操作這艘船,增加了這一複雜局面的挑戰。商用油輪的航速遠不及海軍補給艦,這可能使該打擊群在加注燃料時更加脆弱,易受到攻擊。
目前,美國海軍面臨著嚴重的補給艦及操作船員短缺問題。本月早些時候,海軍宣布,由於難以招募美國商船船員,可能會將17艘補給船艦停泊,包括一艘補給艦。儘管海軍已啟用了5艘新的約翰·路易斯級補給艦,並與國家鋼鐵造船公司(NASSCO)簽訂了67億美元的合約建造8艘補給艦,但挑戰依然存在。然而,這些船隻遇到了許多問題,導致它們無法如期部署。儘管首艘「約翰·路易斯號」於2021年1月下水,但已多次進入船廠維修。截至目前,尚無新型補給艦獲准離開美國。
所幸目前沒有報告顯示船員受傷或環境損害。這一點尤其重要,該艦已經服役33年,這些單殼艦艇自1980年代起便是美國海軍海上補給能力的核心。約翰・路易斯級(John Lewis-class)新型補給艦是凱撒級的後繼者,採用雙殼設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大的燃料容量,旨在滿足未來海軍的後勤需求。
PainterJ wrote:
軍盲畢竟是軍盲,中國...(恕刪)













哥又笑了

美國海軍協會新聞網 (USNI News) 週一(8日)報導, 2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中期(mid-life)更換燃料暨複合大修(RCOH)出現嚴重延誤,華盛頓號 (CVN-73) 和史坦尼斯號 (CVN-74)上的蒸汽渦輪發電機「重大損壞」(significant damage),導致需要額外的維修工作,平均已經修了超過5年的兩艦需要增加約14個月的額外工期,而原訂工期為4年而已。


根據海軍海洋系統司令部(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提供的信息,兩艦目前停泊在美國主要造艦廠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 (HII),每次中期更換燃料暨複合大修,計劃都包含要對8具渦輪發電機進行檢查和例行翻修。

然而,兩艘航母各有一具發電機發現重大損壞,這產生了計劃之外的額外工作,從而延長了兩艘船的維修時間。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中期檢修計劃為期4年,但華盛頓號已經花費了近6年的時間,而史坦尼斯號則預計需要5年半。

根據2025財年預算文件,海軍估計史坦尼斯號的中期檢修,需要額外14個月才能完成。埋藏在船體內的渦輪發動機負責將由核反應爐產生的熱量產生的蒸汽轉換為驅動航空母艦的機械能和為船舶系統供電的電力,這些發動機於30年前安裝至船身內,設計壽命與航空母艦相當。

海軍海洋系統司令部並未具體說明這些新問題會為增加多長的工期,但美國海軍協會新聞網了解到可能會增加1年的工期。

中期檢修時間的延長不但導致航母不能投入作戰,還增加了在艦上水手的生活品質問題。根據2023年美國海軍的一項調查,由於幾名水手自殺,調查揭露了華盛頓號上的水手們忍受了軍隊中最艱苦的生活條件之一
=======================================================

美軍現在造船能力嚴重衰退 連修船都困難重重 一堆艦艇等著維護保養

是造導彈比較快還是修船比較快?
分散防守嗎?
讓我想到數百年前的花剌子模
PainterJ wrote:
軍盲畢竟是軍盲,中國...(恕刪)


幫幫忙,2024年了

居然還有人覺得固守碉堡是有用的防衛手段?

碉堡或是地面/地下防禦陣地的優點就是堅固,但缺點就是跑不掉。這麽多年了,大陸大概連台灣哪裏新開一個樓盤都能看到,你認爲人來人往的碉堡就可以隱蔽?

無論是鑽地彈,溫壓彈都可以直接掃平。
bill_lee_0101 wrote:
分散防守嗎?讓我想到...(恕刪)


難道你想被老共的地面火力一鍋端
可能有人説,美軍航母是戰力的中核
美軍海外出兵,被針對同樣可以反制。
我們可以來談談,美軍也可針對中共,
中共所做的戰力分散。

撇除核武器不談,核武是非傳統武器
針對地球全面毀滅的互相傷害毀滅。
傳統武器就是航母,航空,地面戰力。
中共除了小型航母規模及數量,
在海上武力採取小型化及科技化,
大量配置導彈及防空。這也是分散。

空軍部分,在本土保有大量可運用的
機場及戰備機場,臨時機場的儲備。
目的在於保持空軍後勤及補給的彈性。

地面部隊主要針對導彈,使用固定及
機動車輛兩種發射基。
機動車輛不說,使用公路的多輪載具
可發射中短射程各種常規導彈,
固定基地的垂直發射井,其內部是
地下軌道鐵路,以及大型載具,
跟土撥鼠一樣,很多被美軍明標的
發射點,但不一定有發射器跟導彈。
同時還有未發現的發射基地。

所以制約中共武力發展,是他的軍費
制約軍費,是他的國家經濟。
川普看似狂人,但是至少他往制約
中共貿易收入,控制中共方向下手。
跟拜登不同,拜登大致上是用金融,
此類美國擅長的優勢嘗試拖垮中共。

未來成效看各自弱點如何保護。
economic

川普那套行不通的啦 貿易戰對小國才有用 中國在川普開打的時候就太大了 那只會兩敗俱傷 對美國沒有得利

2025-01-11 8:28
Brian 168

川普當然行不通。想要跟有能力做到,完全不同。

2025-01-11 8:47
Escentric Molecules05 wrote:
中國領土美軍飛彈射程內那個打不到?


自證軍盲的蠢蛙 美狗沒東風 美的高超音速 射程不到 所以靠隱形B52 飛出來 再發射 反過來
老共的東風、鷹擊 從陸、海、空都能打 美軍已確定 老共有實力能打到美全境 美也攔不到高超音速

按軍盲的邏輯 美狗早就要龜縮到北極圈








bulldog2005 wrote:
碉堡或是地面/地下防禦陣地的優點就是堅固,但缺點就是跑不掉。這麽多年了,大陸大概連台灣哪裏新開一個樓盤都能看到,你認爲人來人往的碉堡就可以隱蔽?

無論是鑽地彈,溫壓彈都可以直接掃平。


只有彈道飛彈能夷平
而且可以浪費你的彈道飛彈

只要夠小,容納一尊炮
大量分散部署

加上GPS干擾,歪一點就打不到了
要浪費你多少彈藥
現在烏俄戰場,有GPS干擾的地方,導彈都打不准了
bulldog2005

不懂就不要亂講。彈道或是火箭要算CEP。你告訴我溫壓彈只要CEP在20以内,有什麽不同?

2025-06-30 1:53
老闆是神XX wrote:
只有彈道飛彈能夷平而...(恕刪)


首先,老共不用GPS

其次,你忘了一個更致命的問題:震波。

你認爲打到了才算?

震波内的任何生物都要挂。

這就是業餘的問題,只看到一部分

就算光是聲浪,也足以震聾大部分人類的耳膜。

在這情況下,你希望他們都帶著Honeywell的工業耳塞?
bulldog2005 wrote:
震波内的任何生物都要挂。

哈哈!這個西方早就測試過
還業餘列

若是落在炮口附近
500kg是有可能用空氣震波震死人
空氣壓力會從炮口進來
死的多屬肺部塌陷(不是炮口位置則沒差)

但就只有人
若打開些門房,或增加排氣孔,讓大氣能流通
就能減少空氣震波的壓縮效應

若加上炮頓,能減少更多
不過空氣壓縮效應對硬件無傷

換組人就好

這個人家都實戰用過,有報告的

業餘的,不知道是誰
--------------------------------
我們不是那個性變態王,閒閒亂扯
(那個性騷擾別人,天花亂墜可是多麼噁心,馮人說他們多威,多有氣質,邏輯巴拉巴拉.....原來自己才是性變態,玩人兒女禍到下代,到處派人亂扯

以上都是人家考證過的,人家面對問題多用心
反觀那些性變態土包王哪能知道,整天瞎扯賣國,做大家的拖油瓶,爛透了

別跟這邊泰勒,沒前途,詐騙王(他弟弟搞個職籃也可以扯到多厲害,這兩兄弟沒救的東西
大事情來了,就知道誰是孬貨
bulldog2005

講溫壓彈你在講震波?回去念書好嗎?而且現在溫壓彈已經不是什麽超級先進的武器了(大陸領先台灣一代),去查查什麽叫做無輻射氫彈回來再説好嗎?

2025-06-30 1:56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