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mer3000 wrote:
希望台灣是真的有急用或合用,順便消化波音已淘汰的、封存的老魚叉飛彈。
台灣軍購的現實面就是只能一步一步往前突破.....軍方看重的是「沿岸目標壓制模式」(Coastal Target Suppression Mode).....
「然而,此次軍購案的重點,反艦的部分還可能只是「配菜」,真正的「主菜」,則是台灣能夠藉此取得魚叉飛彈具備的「沿岸目標壓制模式(Coastal Target Suppression Mode)」。也就是,運用魚叉飛彈針對陸上目標,或港內船隻進行攻擊。
一路以來,美國對台灣的軍售項目,一直限縮於「防衛性武器」,因此不論是載台或武器,都在航程、射程、火力等性能加諸許多限制。不過,倘若此項軍購順利完成,那麼將讓台灣取得一定程度的地對地飛彈攻擊能力,成為美台軍售難得的例外與突破。
再進一步,美國在去年八月退出「中程核飛彈條約(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後,曾於去年八月及十二月分別進行中程地對地飛彈試射。此外,美國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也於去年八月公開表示,將在亞洲加強部署中程地對地導彈。而外界普遍將此舉,解讀為美軍意在反制解放軍日益增加的飛彈庫存,以及對關島等美軍基地構成的威脅。
有鑑於此,讓人不禁好奇,美國是否會將此次軍售,視為日後更大規模合作的「前菜」。換句話說,將魚叉飛彈的陸上目標攻擊能力售予台灣,只是在「試水溫」。將來若有需要,即可對台灣軍售,或技轉更多射程更遠、精度更高的地對地飛彈系統,幫助台灣強化長期欠缺,針對陸上目標的攻擊能力,進而平衡兩岸的軍事實力差距。」
自由廣場》魚叉飛彈軍售案的主菜、配菜、前菜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