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 閒聊 ] 如果台東增加軍港 ?

普龍貢 wrote:
不管是定保或大修,清藤壺都是必要的工作。
阿兵哥戴護目鏡安全帽,手拿長鏟還有刮刀,用力鏟用力刮,還要敲敲打
打除銹後測厚上漆。(恕刪)


是啊 進塢大修後, 只要等水抽乾了

就廣播全部除執勤人員外碼頭集合 (這時候老鳥都會很熱心地要跟你換班)

全部人戴頭盔, 拿耙子到艦底清船殼

整天身上都聞得到類似蚵的味道
JasonStock wrote:
是啊 進塢大修後, 只要等水抽乾了

就廣播全部除執勤人員外碼頭集合 (這時候老鳥都會很熱心地要跟你換班)

全部人戴頭盔, 拿耙子到艦底清船殼

整天身上都聞得到類似蚵的味道

題外一問 :

那些刮下的貝殼類, 有沒有送進廚房加菜 ??

麻辣 清炒 三杯 13香 九層塔辣炒 鮮湯....................
莊孝爺 wrote:
花兩小時修改一下, 軍港位置北移一些 ( 利用較寬的百米線水深內水域 及 突岬地形 ), 軍港內水深縮小至 15~20米.下方為海巡使用, 海巡港深大約為 10米...........


此篇好文,小弟在花東住了好幾年,所以對花東在地新聞也頗為關注,
把一些資訊一起整理到這大樓中,供網友們一同討論共襄盛舉。

莊爺的構想其實在安東計畫提出的同時就有被提出了,在10幾年前也有重新再被提出討論
提出的地點多少都有巧合的重疊
杉原建台東港 評估可行性
縣府拚觀光 擬建台東港

來談談花東地區的建港的條件
一、無天然良港,腹地狹小
花東的海岸線超過300公里,而且黑潮漁業資源豐富,
但是從日據時代開發至今都沒有形成大型港灣聚落
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天然的良港地形,就算要建港都是要人工開築,花費巨大
另外港口很大的目的就是要服務住在岸上的人口
由於海岸山脈佇立,面臨太平洋的平原地帶狹小
目前能夠算開發成功的只有日據時代就已經建成的
A.成功新港
海岸山脈下少數腹地完整的港灣平原,同時北倚三仙台形成屏障,平原足夠寬闊發展成聚落
B.花蓮港
花東縱谷開口,與其說建港條件良好,不如說是因為相對地理位置與腹地條件
台東市、花蓮市分別扼守縱谷的出口,南迴公路相對蘇花公路較容易開發
由陸上發展東岸,理論上應該是先發展台東才對
但是日本人著重發展花蓮的原因,主要應該是戰略因素可與沖繩列島形成重要的防線
同時也較靠近日本本土,滿足以台灣農產支援日本帝國的大戰略想定
所以日本人沒有選擇開發都蘭海灣,而是砸下資源用人力挖出花蓮港
在花東縱谷平原建設鐵路,藉由鐵道向北運輸台東資源至花蓮港通往日本本土

二、漂砂淤積,維護困難
南有黑潮洋流問題,北有強勁季風,東有太平洋湧浪
雖說台灣是個海島國家,但是我們人民有搭船經驗的可說是少之又少
民國政府以來,花東地區漁業很大部分都是舢舨出海近岸作業
而想要開發黑潮資源的,都要跑到宜蘭去才有辦法乘船出海
在民意掛帥的年代,政府為了擺平民眾當然都有承諾要興建更多的港口
建港可都是"億來億去"的大量金錢投資
但是花東海岸線嚴苛的環境,人工建堤後產生的突堤效應
換來的成果都是慘不忍睹,基本上主要問題都是
1.洋流漂沙,港口淤積
2.港口以外的區域侵蝕嚴重,海浪掏空路基
或許有人不能理解道路侵蝕有什麼問題,侵蝕總比港口積沙船出不去來的好得多吧?
但是花東海岸線平原少,就算建港後還是要倚靠沿著海岸築成的道路將資源送出
南北兩端的道路被侵蝕,就讓港口形成孤島,類似颱風天蘇花公路中斷的情形

幾個小弟有在關注的大慘案:
鹽寮漁港>>安東計畫的熱門地點
原本只是舢舨作業的小海灣,投了千萬下去,結果連舢舨都不能出海了
不曾停泊漁船的漁港 花蓮鹽寮漁港的美麗與哀愁
花蓮鹽寮漁港船長談二十年來的變遷
大武漁港>>
我記得好像是為了安置大陳島義胞而開發的,不但港口積沙比堤防還高
南邊的台26被海浪掏空路基,改一座港等同要一般三倍的花費
我們的島:惜別的海岸
台東南興沙灘 暌違16年養回來了
就算是已經開發的成熟港口,漂沙問題也一直不斷困擾著花東漁民
更生日報:解決東海岸漁港 漂沙淤沙

三、湧浪問題
沒在花東海岸跑跳過的,真的很難想像瘋狗浪拍上岸際的可怕
颱風還遠遠的,海浪可以直接越過堤防
富岡漁港湧浪越過堤防 將遊客衝落港內2傷-民視新聞

談完天然條件的限制,來談談人(經濟發展)的可行性分析
終於可以進入腦洞大開的時間了
以一個完善港灣設施的港口來說,大概所需的腹地面積與一個機場相近
以軍事考量來說,能夠扼守交通要道出口、同時不容易被敵軍孤立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所以最好是能夠在台九線、台11線的交會處是最好的選擇
A.成功港
成功港所在的位置最好,而且三仙台一帶還有不少的空地可以發展
但是台東人呼籲要建港都沒有說要開發三仙台一帶
最主要就是南北交通只能依靠台11線進出,資源無法能夠有效的與陸地結合
在這邊開發港口就真的只是很單純的為軍事服務,在地人反彈一定很大
要如何能夠帶來經濟效益,那就是要帶入人口消費,最簡單的就是蓋大學
把軍事院校集中到此區域,帶動周邊的消費
但是成功平原腹地又沒有大到可以容納這些人口,因此一直以來都不是好的選項
B.都蘭鼻
都蘭鼻/杉原海灣一帶會一直被提出來
是相對建港來說花費較少的問題,不但有天然突岸,而且相對靠近台東市,
能夠讓台東建港最大的利益:砂石出口,有真正的可行利益
而且最主要的是.....周邊都是台糖的地,這個才有符合所謂的政治正確
而且往北還有平原可以發展,引入軍方人口促進地方經濟完全大有可行
但是往南沿著富山地區蜿蜒的濱海公路,也是不利於興建軍港的最大缺點
往連結佳山基地的公路一枚導彈,這個基地就廢了
C.富岡港
想要機港一體海空偕同作戰,大概都是想要在台東建軍港的主要出發點
但是富岡港本身的條件真的非常差,
漂砂問題雖然困擾,但是湧浪才是讓這個港口難以發展為大型港口的最大限制
要不是鄰近台東市且肩負綠島蘭嶼的運輸重責
這個港口基本上根本無法能夠發展

而最古老的台東港(卑南港)就位在台東濱海公園那一帶,雖說名為港
但實際上就是一個接駁舢舨小船的海岸,大船就停靠在外海接駁
日據時代開發台東的港灣設施,只是接駁人員輕便物資為主
所以花東地區多年以來沒有什麼海洋港灣文化,真的是先天上的限制太過困難所致
莊孝爺 wrote:
潛艦出入港, 構想為(恕刪)


對於潛艦基地小弟一直想不透,為什麼一定要大費周章地挖隧道進出呢?
台灣再怎麼發展,我們最多也只是能夠獲得攻擊型潛艦,彈道潛艦根本是完全不可能
而蘇俄、中共要發展這樣隱密的潛艦基地
最主要的目的都是為了要保留核導彈潛艦的隱密性,遂行"保證毀滅"的核武力戰略
而德國的潛艦基地主要是為了防空襲而發展

潛艦基地建在東岸,除了可以大幅度的縮短潛艦進入戰術位置的時間
同時可以縮短柴電動力短腿跑得慢的問題
但是潛艦基地最重要的是為潛艦補給資源
建在一個不用敵人來打,我們自己就有可能交通中斷的地方
完全不合乎維持軍備的經濟效益呀 @@
單純為了戰時疏散船艦,潛艦直接下潛不是更符合效益嗎?

只要過了東澳以南,烏石鼻過去之後
整個花東海岸線都跟海溝、海盆地相連結,其實不一定要在水璉開山鑿壁的蓋潛艦隧道吧?
況且要做這麼大的工程,在21世紀衛星環繞的環境下,根本不可能保持跟二戰同樣的隱蔽
特別是共軍已經擁有了航母、航程足以從東岸發起攻擊的機種
瞄準潛艦出入口廢掉基地的可能性不是挺高的嗎?

台海如果有戰事,必然是全面的戰爭而不是小規模衝突
而潛艦如果要維持戰力,倚靠峽灣用小船補給,感覺上才是比較可行的戰術
甚至游到ADIZ外海靠美軍的補給艦進行補給,都比大興土木挖基地來的可行的多
與其花大錢建設山洞基地,應該更進一步發展海上補給的載具與手段
增加可供補給的小型漁港周邊設施
才是台灣獲得潛艦後的下一個課題才是吧?
disappearstar wrote:
台灣再怎麼發展,我們最多也只是能夠獲得攻擊型潛艦,彈道潛艦根本是完全不可能

相反,台灣已掌握魚雷管發射技術,您想得到的彈種全能射出去。
北部已有一處天然潛艦良港,東南部是該有一個,工程技術細節而已沒啥事。
disappearstar wrote:
對於潛艦基地小弟一直想不透,為什麼一定要大費周章地挖隧道進出呢?

隱密, 是潛艦基本功能, 進出港 或 航線 或 目標 , 能隱密就儘量隱密.

能力夠的話 ( $ ), 明隧道高度深度夠高, 能讓一般水面艦艇進出, 潛艦也能在水下進出.

我還想搞些 玻璃纖維皮 浮動式假潛艦 ( 就像欺敵用的 吹氣戰車 戰機 ...... ) , 綁在港內碼頭邊欺敵 .

某天, 台灣實際應有 8+4 艘 潛艦 , 衛星空拍突然發現各港內碼頭潛艦加起來有 50艘, 那就傷腦筋了.

真的台灣潛艦在那裡 ???
還是美軍潛艦停靠了 ???

farmer3000 wrote:
相反,台灣已掌握魚雷管發射技術,您想得到的彈種全能射出去


我想說的不是可以從魚雷管發射的小魚叉之流
而是類似OHIO那樣的導彈潛艇

核潛艦之所以被現今世界所畏懼,不是載台的可怕,而是所能攜帶的武器+隱蔽性
就算你把敵對國炸了個遍,只要大洋中還有一艘潛艇在,都可以保證"互相毀滅"
排除核彈頭外,任何導彈放在潛艦上都不是什麼需要"極度"戒慎恐懼的武器呀!

腦洞一下,假設要讓台灣握有恐怖平衡
在無法獲得核武器的前提下,能攻擊的標的有兩種
1.三峽大壩
可以直接癱瘓整個長江流域,但須發展1500射程的長程導彈
2.中共所有的沿岸核電廠
以直攻上海為目標發展導彈,900公里半徑共有10個目標
只有500公里的話,只能拉福建下水,對中共來說不夠痛
至少要能涵蓋京上廣等一級城市周邊,才能形成足夠壓力

以三峽大壩來說,畢竟對方也是有S300、紅旗九、S400等多套防空系統
傳統彈頭難以形成足夠傷害,那我們真正能夠選擇的就只有攻擊核電廠了
那要達成900公里射程的飛彈要有多大顆?
我們來複習一下東風16


假設烏龍院橫空出世開發出我們的"西風"快遞系列
沒有俄亥俄級那樣的大傢伙,我們能搬的上潛艦嗎?
就算能搬得上去.....搞幾台發射車就能搞定的事情
有需要花個好幾百億去弄個潛艦來"給對方壓力"嗎?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不要從太平洋海域發動攻擊
而是從台灣海峽摸到敵核電廠海域攻擊,就可以用潛射飛彈遂行的可行性了
但是這樣的話,潛艦基地蓋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又是為了什麼呢?
更別說傳統動力潛艦在潛行中只能維持10節上下的經濟航速
別說大陸棚水淺,潛艦相對吃虧,等我們游到對岸,本島已經被打得不要不要的了

回到主題
既然不是擁有能絕對逆轉戰局的武器,在如今反攻大陸已不再是國家首要目標的前提下
有需要為了區區幾艘傳統動力+ 攻擊型(非導彈)潛艦 去搞一個地下基地嗎?
台灣急於獲得潛艦的主要原因,還是在反潛、反封鎖的作戰需求
能盡可能的延長兩岸分治的局面,等待時機
發展一個可長久延續的潛艦建軍、操作能力才應該是國軍該好好規劃的目標才是
disappearstar wrote:
我想說的不是可以從魚...(恕刪)

有關中共的武器,你誤解太多。

東風系列沒中共說的那麼厲害,美國也有義勇軍,但是都拿來當核打擊威嚇武器。老美講究的是準,東風裝傳統彈頭能有多大傷害?

而且最新的戰斧,航程可達2400km,在目標上空盤旋2小時,幾個月前發射61枚戰斧及魚叉教訓敘利亞,摧毀59個目標,包括在跑道上的戰機。

敘利亞也是有s300攔截到哪一顆?以色列空襲敘利亞視s400跟中共製的防空系統如無物,還引誘蘇俄的偵察機被誤擊。

誰跟你說台灣沒1500km航程的飛彈?誰跟你說要打水庫壩體?
disappearstar wrote:
腦洞一下,假設要讓台灣握有恐怖平衡

腦洞可以一整天,且腦洞要開更大些,才會接近事實。
莊孝爺 wrote:
明隧道高度深度夠高, 能讓一般水面艦艇進出, 潛艦也能在水下進出.


講到這個也是讓我覺得安東計畫很喇叭嘴的原因之一
光是蘇澳港、花蓮港,平日都因為湧浪問題造成船隻互相碰撞損壞的問題
更別提颱風天幾乎都要全面淨空防颱

小弟我是沒有機緣能夠坐船進金門的坑道游玩
但有幸也去義大利藍洞體驗一下船入坑道的感受
在風平浪靜的地中海,人要躺平順著波浪"塞"入洞中
進去後我忘記10歐元還是20歐元轉一圈了
但是短短10分鐘不到的體驗,同團已經有人暈到受不了

家中父執輩當兵時曾參與金門構工,也聽了很多他們唬爛的當兵故事
那些水鴨子也不是說進去坑道就能進去的,不但有潮汐時間的限制
整船的人幾乎是一路被罵到臭頭飛上天
因為湧浪進隧道,船隻幾乎都無法控制,大家就像是開碰碰車一樣,一路撞進去
只能靠走道邊的人不斷拉纜繩控制方位

另外提一個故事,在民國6.70年代金門構工的時候
當時還沒有什麼衛星技術,當時為了提防共方得知我們挖出來的隧道到底有多大
除了車運出土方外,也要求所有構工的所有人口袋都要裝土,分散帶出坑道
聽說佳山基地也是如此,但是過了幾年,雖說內部應該是還沒被對岸摸透
但是透過其他偵查手段,也查了個七七八八沒有什麼問題
如今21世紀,敵軍除了北斗衛星,還有一堆相機對著我們
三不五時就派幾架轟六繞一下東海岸,
別說老共了,馬達加斯加的老黑用GOOGLE MAP就知道基地在哪裡

除了防空襲以外,真的想不到特地挖洞保護傳統動力攻擊潛艦的好處在哪
我們目前可是窮到連停基隆級的泊位都還沒搞定
了不起在蘇澳港周邊水泥抗炸碉堡弄一弄,感覺還比較實際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