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哥大 wrote:
殲-20那麼寬的原因是因為內置彈艙的設計就特別的寬
先想想殲-20連個機砲都省了,擺明就是不準備纏鬥的設計
那這麼寬的內置彈艙幹嘛?不就是為長程空對空飛彈準備的?
譬如現役的PL-15還是未來變短後的PL-21
中國其實看準美國現在甚至蠻久以後的未來
航母的預警機還需要靠E-2D跟AN/APY-9撐下去
AN/APY-9對於匿蹤機的發現距離是多少?
若以非匿租機探測距離480km的1/3算是160km
這已經小於PL-15的180km射程,更遠小於PL-21的400km
殲-20完全可以當成發射平台射後不理
交給空警-2000還是空警-500進行中繼制導完全OK!
既然殲-20的任務形態是發射後就調頭全力衝刺回家
殲-20當然只需要管好正面RCS就夠了
有句講句,首先雖然現在沒有任何證明J-20航炮存在的照片。
其次我們只看到過SRAAM的發射方式——側彈倉翻出。
但是如果不需要視距内格鬥的話,為什麼要設計成全動垂尾+鴨翼遠距耦合這些提高機動性能但更激進更高製造成本的氣動外形?目視距離内,在目標相對低的電磁紅外特徵下,只有2次(發)格鬥彈機會,不會太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