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有雨 wrote:
唉,这是你们台湾的媒(恕刪)
不是我理解力有問題,而是你們根本不願面對大陸的產業鏈、無法提供5G mmWave技術的客觀事實嘛。

而你國向來都喜歡長篇大論、曲解人家的原意、製造謊言去支撐自己之前的謊言,結果就越來越多謊言、連你們自己都自打嘴巴都不覺。

不信?你講了那麼多廢話,為何就是端不出華為巴龍5000跑mmWave的資料?而且連Sub-6G的參數竟然都是假的,你們自稱跑6.5Gbps嘛!為何巴龍5000就是只能跑1.6Gbps?

人家高通的第一代5G基帶X50、用比巴龍5000舊1-2代的10nm製程、說好了峰值5Gb、都還在MWC現場展示到4.29Gbps、後來還提速到4.5Gbps。
講到這裡你們又硬指我用第二代X55來和第一代的巴龍5000比較,思覺失調都算了,明明你華為自稱5G技術領先全球2-3年、高通都端出X55的時候、你國卻只能端出參數全都是假的第一代基帶:巴龍5000?

照華為邏輯、現在應該看到最小第四代的華為5G基帶嘛,又去了那裡?

發科的M70和巴龍5000都是同一代,成品還比華為巴龍5000早展示了大半年,說好峰值4.8Gbps、WMC展示都仍可跑4.19Gbps,
廢話就別再提了,曾自稱峰值6.5Gbps(mmWave)和4.6Gbps(Sub-6)巴龍5000有那次展示是比1.65Gbps快的?5G CPE PRO發佈就3.2Gbps、官網規格為何會縮水成1.6Gbps?

這不是說明華為是一家沒有誠信、技術落後、卻到處謊稱自己領先的垃圾嗎?
你們最高學府:清華大學的紫銳虎墳基帶的mmWave呢?又跑到那裡去?
還有你們的另一關鍵部件PA亦嚴重落後、明明偷了台灣的技術、結果還是要給台灣代工,造的還是低端的貨色,我都很好奇沒有美日科技支援的華為、又如何弄出mmWave?
自己引用的資料說全球只有兩個電訊商使用5G mmWave、結果原來光是說香港都已經有四家都算了、那下面由5G測試設備供應商Anritsu製作的圖表呢?明明我方才就貼過。

嫌太簡不要緊,還有通訊元件專門刊物《新通訊》的列表呢?


看不懂繁體?還有你們新浪網的。


圖表內有九個國家加歐盟,就算不計你國、你都不可能只數出兩個電訊商提供5G mmWave服務吧。

我們頂多只能說不同媒體科技作者、掌握到的資訊多寡亦各異,不過你們卻明顯只愛自己喜歡的版本、而不是事實。

5G Sub-6G和mmWave共存、很明顯是全球的大主流流,不然你又如何解釋:連以往mmWave技術弱勢的三星、仍要花鉅額資源開發mmWave設備呢?

至於你們不停複印mmWave覆蓋嘛,原來講了這麼久、你們還未理解到早期主要服務對象是要求極高的甲級商業區,而且會以微基站的方式出現,因mnWave的天線本來就比Sub-6G小型得多,亦有像Wi-Fi路由器一般、放在室內的設計。





而因為mmWave比Sub-6G小型得多、成本便宜(無論基站本身還是安裝成本)、容易安裝升級、將來還會放在馬路的智慧欄燈柱、便利店、Cafe、醫院之類的地方上。

因為自動駕駛、工業4.0亦需要mmWave技術,所以將來mmWave設備的放量、其實是很明顯會遠超Sub-6G。

香港政府網站、亦有提及過5G mmWave和小型基地站的關係和安裝場景的建議。

你們連mmWave和Sub-6G如何發展、如何設定應用場景都未知、就跑出來學人評論mmWave落後,可惜今年連你們官媒都不敢再吹噓mmWave落後、反而承認中國自己的mmWave技術落伍,你們打輿論戰、完全跟掉隊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