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天劍C實彈測試

farefeeee wrote:
所以應該以MK-30跟MK-45來看 以MK-45為例 其整體性能與美軍的M26A1/A2近乎相同 並未有不及美軍之處...(恕刪)



M26A1已經服役超過20年了啦 !

其實這20年來國際高能燃料技術進步頗多 , 不要說美國了 你看看中國300mm等級遠火
的射程 , 也是從早期70公里發展至近300公里哩 !!










不過由於前述高能燃料原因 , 中科院把20年前的東西當作指標 而無視國際間這段期間的進步 ...
應該也是不得已的吧 ~~
farefeeee wrote:
如果只是一般數十公里內的 以目前國際上的改裝套件來看 大約1-2W美元就能達成約CEP50M的精度...(恕刪)



以現在流行的衛星制導砲彈來說 , 由於制導砲彈的衛星制導部因為必須
承受砲彈發射時上萬個G的加速度 , 所以成本極高沒錯 ~ 不過以PGK精
準導引套件價格來說 也不過是10000 美金 ! 當然由於這麼高的加速值對
於內部微動馬達等動件強度要求高 限制頗多 , 所以這成本CEP達50米也
沒辦法 ~

相反的 遠火上的末制導彈頭無論是初加速段或是末端突防反攔截段 , 所
需承受瞬間加速值都不會超過50G , 所以對於芯片及結構強度成本自然
低得多囉 ~ 至於誤差嘛 .....


chrischenslayer wrote:







...(恕刪)







因此根據陸軍學術月刊542期報告 , 中共外貿遠火出口價格一枚僅一萬
美元 , 這不是沒有它的原因呀 ....
那請問P大 既然一直強調先進的推進燃料 那應該是說燃料的比衝更高 代表在相同荷載 相同重量的情況下 新的火箭能飛得更遠 但是為什麼你所謂的300毫米火箭彈 彈重800KG 是M26A1的2.66倍 其彈頭荷載卻只跟M26一樣多呢? 這代表 無非就只是如我之前所述 將低有效荷載比例 來增加燃料的裝載量而已啊? 如果中科院能做300MM的火箭 當然射程也會變遠啊?
原本M26可以將一半的重量拿來裝載彈頭 但是A300火箭的彈頭只占總重的0.188
再來P大 真的不是只有多管火箭使用固體燃料 更何況如P大所說是能夠白菜價廉價製造的多管火箭(都白菜價了 是能用多高級的推進劑?) 真正考驗技術水準的是防空飛彈 空對空飛彈所使用的固體燃料配方 P大說不相信天弓三有7馬赫 那中科院在巴黎航展時談到弓三的速度時是說極音速(hypersonic) 然後在新新季刊44卷4期(高溫材料應用及發展)中有提到-其中在鼻椎罩部分,研發團隊設計的鼻椎罩有使用在馬赫數大於6的某飛彈,並且配合量產計畫工作(有這麼高的速度還且目前在量產中的飛彈,應該就是弓三無疑) 從上述這2點來看 弓三確實是可以達到至少5-6馬赫以上的速度 當然啦 除非P大一定要去現場實際親眼見過 而從弓三具備如此高速的能力來看 中科院在固態推進藥配方上 確實有獨到之處
farefeeee wrote:
但是為什麼你所謂的300毫米火箭彈 彈重800KG 是M26A1的2.66倍 其彈頭荷載卻只跟M26一樣多呢...(恕刪)



300公里等級的彈道軌跡武器速度是5馬赫 , 動能及破壞力比起45公里等級的火箭彈
大多囉 !

所以說新一代火箭彈射程愈來愈遠 , 不是沒有他的原因呀 ~

而隨著這幾年中國的IPDA(異佛爾酮二胺 , 新型固態燃料中的主要原料)開始產業化大
量生產後 , 各類遠程火箭炮射程突飛猛進 , 這結果是很明顯的呀 ~~

當然 中國量產IPDA後 每噸零售價是兩萬RMB ... 這算不算是白菜價 就見仁見智囉 ~
farefeeee wrote:
如果中科院能做300MM的火箭 當然射程也會變遠啊?
原本M26可以將一半的重量拿來裝載彈頭 但是A300火箭的彈頭只占總重的0.188...(恕刪)



如果考慮動能的話 , 300公里等級的遠火 150公斤酬載就很夠用囉 !
國際潮流就是如此的喔 ~~ 畢竟現代高能燃料技術 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呢 ....
以後這類產品會愈來愈多 .








IMI(以色列航太工業) 網站連結


衛星制導 射程300公里 , CEP 10米 ... 這在世界新一代遠程火箭炮中並無特出之
處是沒錯 ,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Predator Hawk 遠火彈徑為370mm , 與中國北方
工業的AR-3居然一模一樣 ! 這可是世界新一代遠火系統中唯二採用這個規格的 ~

不知雙方是否有合作關係 ...






farefeeee wrote:
這代表 無非就只是如我之前所述 將低有效荷載比例 來增加燃料的裝載量而已啊? 如果中科院
能做300MM的火箭 當然射程也會變遠啊? ...(恕刪)



降低有效載荷當然可以延長射程 , 但如果所增加的動能無法彌補彈頭威力 , 這種
事情當然就沒有人幹囉 ! 這也就是為何過去高能燃料技術還不行時 , 火箭彈射程
普遍"保守"的原因 .

至於這幾年服役的雷霆兩千射程為何也是這麼"保守"呢 ? 呵呵原因就不必多說了吧 ~~~
farefeeee wrote:
P大說不相信天弓三有7馬赫...(恕刪)



當然是不相信囉 !
你知道美國愛國者三 歐洲Aster-30 俄羅斯S-300 中國紅旗九 , 沒有一個速度能
達到七馬赫的嗎 ? 您那些間接推測 , 無法讓人信服台灣可以超英趕美喔 !

反倒是雷霆兩千的數據 中科院有明確公布在官網 , 拿這個與其他國家同類型武器
對比來推測台灣高能燃料技術與人家差距 , 我看是比較靠譜哩 ~
文組的能貼點資料就很了不起了,可惜就是沒天份消化
farefeeee wrote:
那請問P大 既然一直...(恕刪)
P大一直強調國際上的精確遠程火箭彈 但P大是否忘了一個問題? P大說[300公里等級的彈道軌跡武器速度是5馬赫 , 動能及破壞力比起45公里等級的火箭彈 大多囉 !] 乍看之下沒錯 的確攜帶[單一彈頭]的遠程火箭彈落下時就如同一枚戰術彈道飛彈 但是問題來了? 請問難道遠火只有1種彈頭荷載可選擇嗎? 當然不是 美軍的M30/M31就是雙效子母彈/單一彈頭 兩種不同的彈頭 A100火箭砲也可以選擇不同的彈頭籌載 至於是使用何者 當然是看當時的作戰需求 假如是要打擊敵軍的碉堡 當然會選擇M31 但若敵方是大規模推進的裝甲部隊呢? 難道要1輛戰車分1枚嗎? 更何況一般使用GPS/INS制導的武器 除非另有更新資料鏈或是擁有自我偵蒐的能力 否則是不具備攻擊移動目標的能力的
所以P大拿[單一彈頭]的火箭彈來對比使用[雙效子母彈]的動能跟破壞力的用意是? 若只是單一點威力 當然遠不及前者 但要論大範圍殺傷能力的話 518枚雙效子母彈的威力絕非前者能達到的
再舉一個例子好了 以搭載M26A1火箭的M270 跟搭載500磅彈頭的03式火箭為例(考量到其整體質量及落下速度 推估威力大約與1枚2000磅炸彈相等) 假設今天要打擊的是在遠處的敵方據點 那當然是使用具備精確制導功能的03式火箭 但要是今天敵方是大規模推進的部隊呢? 那何者才有最大的作戰效益? 當然是只需12發 就能覆蓋20萬平方米的M26A1火箭

這就跟當初中科院研發雷霆2000的用意是一樣的 當初工蜂6型的目的是為了打擊登陸的共軍 而由於雷霆2000的射程更長 使用的彈種也更多 變成是可以從攤頭延伸打擊到離岸18~28km的敵方兩棲部隊換乘區 迫使敵方登陸船團向後退卻 大幅增加其登陸的困難度 而且雙效子母彈對兩棲載具的破壞力也遠比傳統的鋼珠來的大 所以當初國軍對多管火箭的需求(也就是因應台海防衛作戰的需求) 就是實施一定距離的面的打擊 從上述來看 雷霆2000可說是達到了作戰的需求

P大一直提到精度的問題 這應當再使用[單一彈頭]的火箭彈上做討論才有意義 對於裝載子母彈頭的火箭 去追求CEP是10M還是50M有差嗎? 至於為何中科院沒有發展所謂的搭載單彈頭的精確火箭彈 那是因為我國防衛作戰的因素 我國發展火箭彈就是為了大範圍打擊登陸船團 由於船團是會移動的 而且其體積並不大 所以除非是使用雷射導引的火箭彈 否則一般GPS/INS制導根本無法打擊移動目標 若說要打擊大型船隻 那自然由反艦飛彈代勞 除非說是要打擊到對岸本土 但這至少已經是口徑300MM以上 或是如同美軍ATACMS的戰術飛彈等級了(但是多年來美方不斷限制我國發展能打擊到對岸本土的武器) 而且國軍的一直以來比較有以空制海 以空制地的思想 所以對陸基打擊的任務則交由空軍執行

當然以中科院的能力要搞出個2-300KM的遠程火箭砲當然可行(最快的方法就是把天弓飛彈的導引段全部都拆掉拿來裝彈頭 然後裝上發射架 馬上就有200KM的火箭可用了)

一個國家的軍事投資 建軍順序都是必須嚴謹的來評估的 軍隊是必要之惡 軍事投資更是必要之惡 今天不是說人家有甚麼我們就要有甚麼 因地制宜 視情而變 來達成最適合我國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經國號戰機 不是最強的四代機 但卻是為國軍最特化的四代機 也是目前全球唯一能達成5分鐘內緊急攔截的戰鬥機 並能配合各式中科院生產的國造武器
就像南韓為何至今仍維持超過60萬軍隊 而這其中又以陸軍為主 而國軍則為什麼將陸軍從以前的40多萬裁減到現今的10多萬規摸? 因為戰略需求不同阿 南北韓是連在一起的 兩之間隔著海峽阿 所以今天不是甚麼武器都是人家有我國就一定要有 而是我國以後要打甚麼 所以需要甚麼武器 這才是正確的想法

有關天弓飛彈的部分P大願意相信中科院官網 那為何不願意相信中科院出品的新新季刊 跟中科院的研究人員的親自說明呢?
piwu0536 wrote:
當然是不相信囉 !
你知道美國愛國者三 歐洲Aster-30 俄羅斯S-300 中國紅旗九 , 沒有一個速度能
達到七馬赫的嗎 ? 您那些間接推測 , 無法讓人信服台灣可以超英趕美喔 !


中國說的你就信,台灣官方說得你就不信,究竟是技術問題還是心態問題,自己還沒發現嗎?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