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新一代戰機發動機 預計10年內完成

我相信AT-5不會只是IDF的簡化版……
只想外購不就更容易被美國掐住脖子?如果美國不讓你加入TX案,那時候該怎麼辦?以前的F104困境再上演一次?
Eglin wrote:
我是支持XAT案走外...(恕刪)

dong1968 wrote:
我相信AT-5不會...(恕刪)


美國TX案也是有韓方的T-50參加
當初T-50也是台灣選項之一

我國空軍採購66架高級教練機、總額690億元商機
漢翔航空工業
洛克希德馬汀等2家都已送交標案計畫書

是台灣不要的

dong1968 wrote:
我相信AT-5不會只是IDF的簡化版……
只想外購不就更容易被美國掐住脖子?如果美國不讓你加入TX案,那時候該怎麼辦?以前的F104困境再上演一次?..(恕刪)


引擎的後燃器都拔掉了 (正確的說法是用無後燃器版的 F-124) 不是簡化版, 那什麼才是簡化版?

因為 F-104 的困境, 所以我們自力發展 IDF................ 醒醒吧! 沒有美國就不會有 IDF
Edison
lordkon wrote:
美國TX案也是有韓...(恕刪)


抱歉! 我資料選擇錯誤! 計算有誤!

Eglin wrote:
這麼一個大傢伙推力才1萬磅,加上AB段,尺寸應該跟F100差不多了,結果推力還不到15000磅,我們下一代要是用這個,大家都暈倒了吧@@(恕刪)


不用跟f-100差不多大阿,這類型發動機扣除旁通比以外主要就兩個指標要注意,一個是壓縮比另一個是渦輪前溫度。壓縮比夠大表示你材料與技術過關,而敢裝機表示你燃燒段技術也撐得住高溫與高壓,但燃燒段能撐得住不一定燒的出水準,所以看渦輪前溫度就知道你能不能燒的出水準。最後看看那顆發動機為了達成上述的指標把自己弄得多肥就知道功率重量比夠不夠水準了。

以前文的ej-200為例,1024的進氣口大小是ej-200的77%但進氣量就只有人家的55%壓縮比明顯的偏小,若將壓縮比拉到25:1以上的水準而渦輪前溫度能拉到1400k左右就有"希望"達到無加力推力10000磅的水平(很大概的比喻)。但那些材料...........................就算有人照你的要求去做然後拉回來自己組裝都是可怕的天文數字。而且壓縮的力道是引自渦輪段的一來二去油耗也不好看了。不過若相比從弄一顆估計這樣比較實惠一點...................


不反中 不反共 專打SB開腦洞
我不清楚您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教練機需要大馬力發動機幹嘛?
無論如何IDF已經造出來,也培育出台灣的航太產業。
在現有的基礎上再精進,土耳其、印度、伊朗、韓國、日本都在開發自己的隱形戰機,台灣累積技術能量發展航太產業是正確的做法。
edison01 wrote:
引擎的後燃器都拔掉...(恕刪)
104年10月發布的一段文章

「訪談最後,特請管博士對航空所未來發展高推力發動機表示意見,
管博士毫不猶豫的指出:仿效已成熟發展的發動機進行比例提昇設計
(Scale-up)是最有效益的方式。例如以TFE1042-70為藍本比例放大設計,
除了燃油控制外,結構和氣動力方面都不需重新設計。另在試驗方面,
亦可省略各組件之機架試驗,直接進行全發動機試驗即可,
可以縮短研發時程近一半,並可降低研發成本及研發風險,提高可行性。
另外,管博士還提及有關製造能量籌備及高推力發動機試驗設備問題,
建議應於研發之初同步規劃。」

另參酌服用,謠指部發布的兩萬磅三個字,也差不多也在這各時間點,
而整個織女星計畫首次媒體曝光,則在105年4月18號



dong1968 wrote:
教練機需要大馬力發動機幹嘛?


教練機要不要大馬力主要還是要看最初的設計需要,人類的所有工具都是依據需要去設計的,就像榔頭與鋤頭都是木頭加鐵頭但不能通用的。

教練機又大馬力最有名的就是我國的AT-3教練機,這東西的身版只需要一顆731就能扛了。我看過年紀跟我差不多的軍事雜誌上寫到AT-3功率重量比已遠超過所需要的量應該會有類似攻擊機的計畫,結果那本書出版的大約幾個月後A-3就出來了。而AT-3當年的推重比在世界上教練機堆裡都是數一數二的,馬力超大。最直接的比較就是西班牙的C-101,兩個外型、重量都差不多但C-101只用了一顆的731。其他像阿爾發或是MB-339等等的功重比都比AT-3小。

而雷鳴的設計可以發現除了一個上單翼一個下單翼以外整體的造型非常接近SU-25,尤其那兩個離的很開的引擎足以保證掛了一顆不會牽連到另一顆,充足的動力也能保證掛了一顆引擎飛機還能飛回來。整個A-3的重量只有SU-25的4成左右但武器掛載量達到SU-25的6成,掛載量比當時TG的強五還要大。而且由於馬力大扛的多A-3能飄在天空接近三個小時(航程也是強五的1.5倍),對於戰場壓制與遠程打擊的效果很好,而且內建裝甲與機砲。而且也由於馬力大加上機身肥所以設計上未來能提供改進的空間也很大。

所以當年就是兩個東西用一個設計平台,一兼二固摸剌子兼洗褲的概念
不反中 不反共 專打SB開腦洞
kruppag123 wrote:
所以當年就是兩個東西用一個設計平台,一兼二固摸剌子兼洗褲的概念..(恕刪)


秘密都被你挖出來了

回頭看看空軍所謂要替換的部訓機/本質就是戰鬥機
取代即將汰換的F-5E/F戰機「部訓機」訓練任務

空軍戰鬥機飛行員的訓練從現在的「三階段四機型」(T-34、AT-3、F-5E/F、二代戰機)
簡化為「三階段三機型」(T-34、高教機、二代戰機


雖說是教練用途,實際上就是要有戰鬥能力的飛機

能飛遠一點.飛高一點.飛久一點
順便能多帶點武器不是更好

正常教練機一架只要2000~2500萬美金
但台灣出的價格可是3400萬美金/架
空軍高級教練機採購案,預訂買66架,預算690億元

翔升計畫重新生產一架 IDF C/D 只要6億多(約2000多萬美金)
採購一架IDF C/D型戰機的成本價,單座機要六億六○六三萬元,雙座機要六億八○四四萬元
這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嗎,說沒回扣你相信嗎?

美軍T-X計畫在過陣子就會決定了,看是不是3000萬美金一架

lordkon wrote:
翔升計畫重新生產一架 IDF C/D 只要6億多(約2000多萬美金)
採購一架IDF C/D型戰機的成本價,單座機要六億六○六三萬元,雙座機要六億八○四四萬元
這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嗎,說沒回扣你相信嗎?...(恕刪)


上回不是說IDF沒那麼便宜嗎??

看來你真的很討厭國機國造, 所以黑國軍不遺餘力, 沒憑沒據就可以說空軍購機有回扣, 不知道說話要負法律責任的嗎??

IDF二十幾年前就研發好了, 所以不用再付研發費. 模具也都現成的, 所以不用再投資一堆固定成本. 只要造飛機的變動成本.

AT-5要修改要設計, 所以有研發費用. 裡裡外外改了一大半, 所以要再花一大堆固定成本, 最後才是飛機的變動成本. AT-5比IDF貴很正常, 不用為了黑國軍就亂開槍.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