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IDF經國號25周年!!

Charlie2020 wrote:
那有胡說八道,你說...(恕刪)

更早期的AT3都有使用複合材料,何況是IDF.

以下是IDF的官方公開資料:水平尾翼,垂直尾翼,襟翼,起落架艙蓋等
,採用複合材料,以減輕機身重量.

也有使用鋁鋰合金,這同樣是減重材料,只是沒複合材料優秀罷了.


---------
另外,AT5身為部訓機,不可能把"雷達電子設備"都拿掉.

AT3至少還能裝上都卜勒雷達,及相關電子設備.
(更正,是升級為AT3B時,裝上了雷達)
jfkcity wrote:
你說的減重是拆設備,...(恕刪)

那些東西教練機都不需要的,你不知道嗎?

Charlie2020 wrote:
M346空重僅4600...(恕刪)

兄弟,只是架教練機,照你這麼幹,
這飛機以台灣缺乏相關複材產業鏈的現
況下,這飛機會是天價!而且,飛機
內的隔框及大樑,這個隔框,F22好像
是用鈦合金,大樑我猜還是傳統鋁材,
至於IDF的水平尾翼,還有一堆艙蓋
都是使用複合材料,鋁鋰合金也用一些,
當年已經減肥一次了,所以我覺得你前面
說的拆掉一堆裝備,減的比較快!

Charlie2020 wrote:
那些東西教練機都不需...(恕刪)

所以我說用拆子系統,比較有機會,否
則以IDF結構重量,去減1000公斤,
等於把結構減重20%以上!以美國
波音,據說你能幫他結構減個幾十公
斤重量,人家會拿出上百萬美金的賞錢!
jfkcity wrote:
兄弟,只是架教練機...(恕刪)


F-22鈦合金用了40%+,也是F22當年貴的主因
複合材料佔25%左右
傳統的鋁鋼材比例在20%

F-35鈦合金就不多,也只用在機身框架上

IDF 主要材料為鋁合金,尾翼及減速板為複合材料

機砲擾流板及發動機噴口則使用鈦合金

AT5為了維修上共通性,不會大量採用複合材料的
Charlie2020 wrote:
那些東西教練機都不...(恕刪)

真要像你說的這要搞 還不如買M-346

台灣要的是取代F-5E/F的機種 你全拆光了 搞毛啊

台灣的複合材料技術有這麼強嗎? 減重一噸 說笑吧
Charlie2020 wrote:
那些東西教練機都不...(恕刪)


空軍要的是部訓機.....不是純教練機

啥是部訓機

就是要有基本雷達.武器.擁有炸射功能的飛機
也就是要取代AT3/F-5F的飛機
最好也能有代訓IDF./F-16/C2000能力

也就是說
初教練機是用螺旋槳
高教機/部訓機用AT5

............................
MDC 2009的一篇文章

1.初級教練:學會"飛"與基本規則,可以安全起降與做基本飛行,還有與塔台聯繫協調起降.
2.中級教練:學動作,比方怎樣會失速以及改出之類.
3.高級教練:學詳細戰術與儀器操作.
4.作戰訓練:完全真實飛機的電子系統與武器操作.
5.新型機戰術研發:這個是高級的試飛員的事情,一般飛行員就等於是異機種對抗,只是這次的異機種大概性能都高出你甚多......
然後
1~2之間或2~3之間可能有噴射機轉換教練,知道螺旋槳機與噴射機的差別

2~3之間或3~4之間對戰鬥機飛行員來說要練超音速飛行.
但基本上沒有國家是這些階段通通都有飛機給你練的,有些是初級中級同一種飛機,有些是中級高級同一種飛機

超音速教練就只有某幾個國家有實機讓其他國家輪流演練,不去演練的就是直接拿戰鬥機雙座版體驗,也有高級教練就連結作戰訓練拿實機做.很常見的就是(超音速飛行與新型機研發除外的)雙機種雙層級制

部訓機算是作戰訓練,這個本來是可以用雙座機代替的
要另外搞一套,基本上就是要騙錢,或是現有的雙座機都有戰備也不適合訓練用,但高教又缺乏作戰訓練用的航電

比方AT-3轉入IDF,AT-3航電差太多了,如果IDF雙座機都拿後座的搞武器管制而不適合訓練的話
要不就是AT-3升級航電,要不就是另外搞IDF訓練專用機.

lordkon wrote:
空軍要的是部訓機....(恕刪)

現在有些國家都改兩段式了
沒有1234階

1 高性能螺旋槳教練機 如AT-6 PC-21 大嘴鳥
2 M-346 T-50 還有美國正要評選的下一代噴射教練機T-X
美國海軍應該還是繼續用T-45吧 這機型可以用來訓練航艦起降

說美國這國家很詭異 很少買其他國家的飛機 就算有 頂多也是英國的設計 然後回去改造的

youuyouu wrote:
殲20雖然現在是明星,但是我認為解放軍的殲十才是未來的長青樹,它的未來發展會與f16相當,那就是「樽節成本」, 殲20再怎麼比其他五代機便宜,在本國還是貴,不打仗的時候,戰鬥機的長壽會比先進更重要。


顯然你不太清楚俄系戰機問題: 誇大性能與耐用性..

F-16的"對手"早就出現了 那就是80年代的Mig-29
當年也被捧為F-16剋星 甚至終結者... 相對於Su-27可以"完敗"F-15
結果30年過了 Mig-29還能飛的有多少?
F-16卻有不少引擎壽限都超過預設的8000小時 還能延壽還能飛...

西方國家不是白癡... 俄系武器製造成本確實相對較低..
而且有利大量且快速製造...
但壽命及後勤維護 基本上會把所有省下的成本 連本帶利要回來..

戰爭並不是常打常發生的事 但是要維護一架戰機能用能打 在最理想狀況..
那麼 每天都要燒錢 一點賺頭都沒有的...

照我的看法 如果現在世界是三不五時就在打仗 不是像中東這種游擊或民兵戰爭.
而是小國或中大強權間開打 那麼 俄系武器並非沒發揮餘地 但是 現在就不是世界大戰時代..
絕大多數國家根本連戰爭機會都沒有 或是偶爾沾個醬油玩點"維和"部隊 俄系軍武系統就輸給西方系統了..

看看台灣自己就好了 我們的IDF/F-16算跟中國當年買的Su-27是"同期生"...
現在中國的Su-27還有幾架能飛? 敢拿出來現寶? 而台灣的戰機卻打算飛到2030年甚至更晚一點..
當然 這存在台灣本身不易購入新戰機的問題.. 但是縱觀世界軍武界..
新型戰機如EF-2000 Rafale F-35等越賣越貴 就算你能買得起 數量上也比不上F-16時代..
所以 F-16/F-15/F-18這一代戰機升級繼續服役 是世界常態 絕不是只有台灣如此...
事實上 跟台灣一樣打算對原有F-16升級國家到處都有 包括美國自己也在內...
能說台灣的東西有多落伍落後嗎?

反觀中國J-10 真正的問題還是在中國自家發動機過不了關 就算是俄羅斯系統..
壽限也是很糟糕 要拼飛行時數 代價就是拼命換飛機開 不拼 那麼停在地上維護燒錢有什麼好處?

我常講: 買得起F-16 誰會去買J-10 這是最現實的軍武世界 跟什麼立場都沒有關...
JH_Shou wrote:
顯然你不太清楚俄系...(恕刪)

對岸會比純俄系戰機好一些.這點可參考對岸外銷
戰機的服役情況:

伊朗,1990購入殲7,轉作教練機使用至今.

巴基斯坦,於1983-1984購得強5,至2011退役.

孟加拉,1986購得強-5,服役至今.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