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爽!我中華民國要啟動下一代隱形戰機研發了!


JasonQ wrote:
這樣說吧,戰機自造...(恕刪)


那就看如何規劃與花用之間能否得出個蛛絲馬跡, 太離譜的差距, 新聞最喜歡爆這種然後施壓修正

至於老美, f-20不就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末現成失敗的開發案(12億美金研發投資)? 後面沒訂單, 連本國軍方都不要, 因為沒戰場實績, 只能放博物館
====
After six years with no buyers, in late 1986 Northrop canceled the $1.2 billion project.[71][72] Northrop was reluctant to protest perceived favoritism of the F-16 in fear of losing support for the project for the Northrop Grumman B-2 Spirit stealth bomber
===

我有說不用幹嗎? 政府是該幹的不幹,不該幹的幹一堆,你認為台灣做的出潛艦,戰鬥機嗎?別鬧了吧!給你20年都做不出.....
ShineJet wrote:
依你這個進度,就什麼都不用幹好了。。。

政府就用來把屎把尿了!

JasonQ wrote:
簡單說: 喊爽的戰機自造 = 人人垂涎的短期利益 VS 認真的技術提升 = 穩定的長期訂單合作關係(恕刪)


其實比較有投資報酬率的做法是,簽訂技術移轉用作戰機自/改造名目,除了提升國防及帶動國防相關產業,也可將非關鍵技術轉移民間企業,前提是,所謂的民間企業並非由不公不私財團法人用白手套及財團所組成,而是以適當的權利金方式,開放給所有的民間企業。

"國防商業化"一直是美國政府回饋納稅人稅金的方法之一,其中包含將較低階的國防技術開放給民間企業,使中小型企業能受惠。

技術移轉當然是較低階而非使用中的高階技術。

困難點: 共諜太多,長年的官商勾結、財團法人把持專有技術。
這根本是可以預知的,政府現在態度就是畫大餅騙預算,再分贓!
誰可以舉例出,人口5000萬~1億以下的國家獨立開發隱形戰機?
放寬一點,哪一個人口5000萬以下的國家獨立開發戰鬥機?

JasonQ wrote:
個人認為,馮世寬現在提出的根本是前者。畫大餅的結果只會引來一堆禿鷹分食預算,並且在預算用盡的時候拍拍翅膀飛向另外一塊大餅,只留下一堆"屎"!!
從IDF生產結束後就不再研發新戰機,我覺得這是錯誤政策。

現在要再國防自主並不是壞事,但要有計畫,不是天馬行空。
IDF斷線後要再重拾技術有一點困難,需要一點時間,不,是很長一段時間,但同時又要研發隱型戰機,這就讓人無法苟同,什麼叫循序漸進,還沒學會走路就想要跑,從各先進國家隱戰的研發費用我們負擔得起嗎?

我前一陣子瘋露營,有些裝備想改裝,但工廠或家庭縫紉不是不做就是價格非常高,最後我自己買了台縫紉機將炊事帳門布改為睡帳用門布,雖然與眾不同,但花了一堆功夫算一算真的很不符合成本;又把遠古時代(921地震後)買的帳篷,因外帳不防水,買了銀膠布依樣畫葫蘆,布結合好了才發覺頂部凸一塊,不服貼,側邊寬度大了約15公分長度短了十幾公分,該剪掉的又把它剪了,該補的又補了,該收折的也收折了,結果還是有問題,我是把舊帳拆線後依樣裁剪,怎麼會差那麼多,這個外帳改了2年多還丟在那裏,成本可以再去買一頂更大的防水帳篷;自己買了防水透氣布料想要自己做衣服跟褲子都不敢動了,國產衝鋒衣配色沒那麼好看一件約3、4千,陸製品配色不錯,我試過透氣不輸台製,一套2、3千,何必自己做出件歪七扭八的衣服穿出去讓人笑,所以現在只改改東西,做做包包而已,累積經驗後有機會再看看。

真的 "事情沒有憨人想的那麼簡單"。

我希望國防自主,有技術後強國就會賣你高階軍品,但不要放棄研發才有更多籌碼,但真的暫時不要把自己目前做不到的強加上去,這對國家也是不好。
一下要自製 潛艦 一下要自製 隱形戰機

挑戰最高難度 最好啦 要不要看自個 重工業 & 國防工業

國家基礎科學到那邊



參考一下 日本 潛艦

量產 "蒼龍級"................基本上 是每年開工一條船 每年下水一條

這說明什麼.............人家搞潛艦 不是一天兩天...............

是好幾十年 (二戰開始稿起來)

每年都有新船要開工 說明啥........人家錢夠多 多到每年都有預算編列



編號 舷號 艦名 製造商 動工時間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母港
8116 SS - 501 蒼龍(そうりゅう) 三菱重工 2005年3月31日 2007年12月5日 2009年3月30日 廣島縣吳市
8117 SS - 502 雲龍(うんりゅう) 川崎重工 2006年3月31日 2008年10月15日 2010年3月25日 廣島縣吳市
8118 SS - 503 白龍(はくりゅう) 三菱重工 2007年2月6日 2009年10月16日 2011年3月14日 廣島縣吳市
8119 SS - 504 劍龍(けんりゅう) 川崎重工 2008年3月31日 2010年11月15日 2012年3月16日 廣島縣吳市
8120 SS - 505 瑞龍(ずいりゅう) 三菱重工 2009年3月16日 2011年10月20日 2013年3月9日 神奈川縣橫須賀市
8121 SS - 506 黑龍(こくりゅう) 川崎重工 2011年1月21日 2013年10月31日 2015年3月9日 神奈川縣橫須賀市
8122 SS - 507 仁龍(じんりゅう) 三菱重工 2012年2月14日 2014年10月8日 2016年3月7日 廣島縣吳市
8123 SS - 508 赤龍(せきりゅう) 川崎重工 2013年3月15日 2015年11月2日 2017年3月予定
8124 SS - 509 清龍(せいりゅう) 三菱重工 2013年10月22日 2016年10月12日 2018年3月予定
8125 SS - 510 平成26年度計畫8125號艦 川崎重工 2019年3月予定
8126 SS - 511 平成27年度計畫8126號艦 三菱重工 2020年3月予定
8127 SS - 512 平成28年度計畫8127號艦 川崎重工 2021年3月予定


=======================
前一級
親潮號(おやしお) 8105 SS-590 1994年1月26日 1996年10月15日 1998年3月16日 川崎重工
滿潮號(みちしお) 8106 SS-591 1995年2月16日 1997年9月18日 1999年3月10日 三菱重工
渦潮號(うずしお) 8107 SS-592 1996年3月6日 1998年10月15日 2000年3月9日 川崎重工
卷潮號(まきしお) 8108 SS-593 1997年3月26日 1999年9月22日 2001年3月26日 三菱重工
磯潮號(いそしお) 8109 SS-594 1998年3月9日 2000年11月27日 2002年3月14日 川崎重工
鳴潮號(なるしお) 8110 SS-595 1999年4月2日 2001年10月4日 2003年3月3日 三菱重工
黑潮號(くろしお) 8111 SS-596 2000年3月27日 2002年10月23日 2004年3月8日 川崎重工
高潮號(たかしお) 8112 SS-597 2001年1月30日 2003年10月1日 2005年3月9日 三菱重工
八重潮號(やえしお) 8113 SS-598 2002年1月15日 2004年11月4日 2006年3月9日 川崎重工
瀬戸潮號(せとしお) 8114 SS-599 2003年1月23日 2005年10月5日 2007年2月28日 三菱重工
持潮號(もちしお) 8115 SS-600 2004年2月23日 2006年11月6日 2008年3月6日 川崎重工

IDF 自製戰機 (唉~還是美國技轉)

好啦~算自製啦

然後呢? 買到F-16 就把IDF 研發涼在那邊

IDF 後續呢? 有沒有在其基礎研發更進步的 戰機, 引擎!??!?!?!

20年過去囉................什麼延續也沒有

20年後說要自主研發戰機 不是個笑話嗎? 20年前就該一路做到現在..................

一直有資金 做研發 一直量產新的戰機 一直做下來 一定會有成果

什麼也不延續 20年就中斷囉

20年後 今天放大話..............不被人看笑話


Youshouldreborn wrote:
其實比較有投資報酬...(恕刪)


問題在於: 量產規模


私人企業講究的是營運績效與穩定長期的經營。以台灣的國防工業來看:

1. 國內的需求量少
2. 政治不確定性太高,換了執政團隊就換了政策
3. 無法外銷相關軍品 - 中國的介入、美方的意見...都是問題

成立漢翔的出發點與您的想法相同,但是卻在政策轉彎以後落入無力後繼的窘境,以至於大量人才流失。

以台灣需求的軍武數量,還是僅能由軍方掌握的情況下進行少量的生產....除了集中研發能量以外,還能保障相關開發人員的生活。

不過,連台灣副總統的年金都可能只剩下7.5萬的狀況下,哪個專業研發人員會相信在台灣從事類似的產業可以養家活口過一生?

b108463 wrote:
這根本是可以預知的...(恕刪)


所以,我從一開始就認為馮大部長真的只是畫大餅....

類似的計畫動輒每年以百億台幣起跳,更遑論目前台灣手上並沒有關鍵零組件的技術,經費怎麼有可能會少?


看完馮大部長上任以來的發言,真心覺得,回去當廟公對國家社會貢獻可能還比較大 ~~

skycc wrote:
一下要自製 潛艦 ...(恕刪)


當初做決策都應該去死才對

原本經國號要生產250架

100架以後是改良的c-d型

買到新玩具就喊卡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