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IDF經國號25周年!!

會發這個帖子其實不是要讓兩岸做軍力對比, 只是做個紀念, 背後其實感嘆台灣20年後對國防的重視,已今非昔比了.

這不能不說是政治變遷的結果, 老百姓更在乎社會福利與各種津貼, 國防軍力如何?沒有人關心,說IDF, 全家沒人知道, 說經國號, 還是沒人知道, 說普悠瑪, 太魯閣號就大概知道, 人民只在乎與民生經濟相關的東西, 會想增加軍力, 衝上前線保衛家園的, 好像沒有一定的熱忱還真是做不到, 看看那個與巴拿馬斷交的新聞熱度, 恐怕還比不上什麼交通事故或綜藝緋聞的熱度, 就知道島民在乎的到底是什麼, 就是邦交國趕快斷一斷不用繼續撒錢搞外交, 把銀子變成民生津貼最實在.

當世界上沒有國家承認你的時候, 還談什麼台灣的尊嚴?台灣的驕傲?隨他們說我們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 我們自己高興就好.

回歸軍事話題, 我個人猜想未來20年, 新戰機是不必想了, 幻象會繼續撐到慢慢變老, F-16與IDF延壽, F-5除役, AT5逐漸取代AT3, 這是最省錢的做法了,至於海軍, 海龍海虎也可能朝海獅海豹的路線前進吧..

Charlie2020 wrote:
回到IDF! 那66...(恕刪)

教練機,一般不裝AB,所以不可能
還有18500磅的推力,減重1000公斤,
笑話,你是說當年IDF結構設計有問題?
jfkcity wrote:
教練機,一般不裝AB...(恕刪)


你這麼說只是讓台灣軍迷笑話你自己!!
IDF並沒有用複合材料製造! 標準的鋁合金機身!
AT5與IDF在氣動力構型完全不動的要求下要減重以增加在空飛行訓練時間到3-3.5小時,所以IDF飛機雷達電子設備與機槍都在前半部都要拿掉,共可以減重近500公斤,經過計算以後機身後段需要減重400公斤,以維持機身平衡,所以許多零件要用複合材料製造! 不一一詳列! 看看你可不可以找到漢翔的新聞稿,就知道詳情!

機身後半大量減重,當然也可以把前半部機身減重! 這個結果是可以完全轉用的IDF上,只是做與不做的差別,做就必須要製造一些模具,基本上就是錢!!不過這種錢不算太貴!漢翔應該自己花得起!

youuyouu wrote:
會發這個帖子其實不是要讓兩岸做軍力對比, 只是做個紀念, 背後其實感嘆台灣20年後對國防的重視,已今非昔比了.
這不能不說是政治變遷的結果, 老百姓更在乎社會福利與各種津貼,


其實哪個國家不是如此? 美國 法國 德國 還是英國?

照我的看法 有大量整天把國家威望掛嘴邊的百姓 那都是一些專制或窮兵黷武的國家..
很簡單 把內政矛盾轉成外交甚至軍事 台灣的各大論壇或軍事版怎會有那麼多對岸網友..
撇開領錢的不說 不就是這樣來的?
"一般"民主國家 老百姓會多認真去關心軍事 外交? 那才不正常..

以老美來說 一般百姓不知道台灣在哪裡 甚至把台灣跟泰國搞錯的 多得是..
一直都是如此 難道我們要說老美好弱老爛?

那麼我們講到對岸這個"愛國的國度"好了..
你覺得他們國家就"真"有見識及國際觀? 那還要什麼網牆?
舉個例來講 某位作家就講到對岸坐計程車 司機談到釣魚島就咬牙切齒..
大罵日本怎樣怎樣 結果問他釣魚台在哪裡? 什麼時候納入中國版圖的..
就不知道了 因為大家在反日 他也跟著反 "流行"嘛...

會整天宣傳自己國家多強多猛的 不是喝國家餵的"狼奶"長大是什麼?
台灣過去也一樣啊 反攻大陸 解救大陸同胞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
這個時代台灣還要走回頭路嗎? 小小台灣 走軍國主義道路是應該的?

回到IDF 我倒認為並不是台灣不重視國防 而是現實的問題:

1. 現代武器研發及製造成本越來越高 不是台灣這樣的小國可以單幹玩得起
2. 台灣現在的經濟 也不如8,90年代的強大

所以現在台灣能做的 反倒是能升級就升級 能買好的中古品就買好的中古品..
這點沒有什麼不對..

我們看看其他國家有不一樣嗎? 台灣買了二手派里級 這玩意在國際市場上很搶手的..
澳洲不也買了? 台灣的F-16走升級路線 那一票國際F-16用戶 買得下F-35也不會多..
還不是跟台灣一樣得升級? 美國自己都如此了 遑論他國?
以像老美將成為主力戰機的F-35為例 它那個報價 有多少國家買得下去 買得下跟過去F-16的數量一樣?

某位對岸的軍武大師最愛講: 武器日新月異 所以中國好強好厲害..
(其實是過去中國過去武器比它國還落後 當然現在看起來好強好厲害!)
現實是: 大部份國家 用的武器都差不多源自7,80年代的基本款或其改進款而已..
因為根本沒有大規模戰爭 何來快速研發先進武器必要? 國會也不會撥這種錢嘛..
JH_Shou wrote:
其實哪個國家不是如此...(恕刪)

吹噓文我通常不太花時間看,因為我是軍事門外漢,看看農場文然後預測看看未來的軍備發展罷了。
殲20雖然現在是明星,但是我認為解放軍的殲十才是未來的長青樹,它的未來發展會與f16相當,那就是「樽節成本」, 殲20再怎麼比其他五代機便宜,在本國還是貴,不打仗的時候,戰鬥機的長壽會比先進更重要。

Charlie2020 wrote:
回到IDF! 那66架教練機做出來,機尾可以減重400公斤,應該也試著用複合材料把機頭與主翼也減重600公斤,這架飛機若能減重1000公斤,標準重量9000公斤可以減重1000公斤,性能可以大躍進,推重比可以大到1.15。或是增加翼中油箱1150公升!增加100公里作戰半徑也不錯!
如果實驗成功,可以在機體壽限到時再考慮是否更換!!

空重6.5噸的飛機你輕輕鬆鬆就減重1噸,增加1噸載油量。

那麼為何不再努力點,減重3噸,增加3噸載油量?

Charlie2020 wrote:
你這麼說只是讓台灣軍...(恕刪)

你說的減重是拆設備,拆雷達,拆
引擎的AB,拆電戰設備,拆電戰天線,能拆的都
拆,以IDF4000多5000公斤的結構重量,還是很拼!
換複合材料,那為何不用鋁鋰合金?
>>IDF並沒有用複合材料製造! 標準的鋁合金機身!


IDF的機身怎可能全是鋁合金,沒使用複合材料.

頂多就現今科技更進步,能增加更多複合材料的使用部位及比例.
三腳阿喵 wrote:
>IDF並沒有...(恕刪)


那有胡說八道,你說別人胡說八道是要舉證的,否則口說無憑,你這種人實在太多了。
iantsai74 wrote:
空重6.5噸的飛機你...(恕刪)

M346空重僅4600公斤,這樣你大該應該知道 用複材減重1000kg算是客氣的說法,如果連蒙皮都換,可以少更多。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